简介:2001年10月中旬,第十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风景秀美的古城、改革开放的前沿--宁波举行.适逢新世纪的开端,又是建党80周年的喜庆,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在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电影节注重弘扬主旋律,突出电影的新人新作,大力普及电影文化,共推出了14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活力的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国影人的精神风貌.
简介:多年来,我在设计不同类型场馆的大型演出以及各类广场活动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场地的要求,把作品以最完美的形式展现在观众眼前。在连续几年来的省、市春节晚会、及曾获五一工程奖的《醒醉记》、第三届京剧节金奖的《胭脂河》和演出上百场次的大型音舞诗画《神韵金陵》、梅花节的开幕式等等。尤其是去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设计的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和平颂》,无论在设计还是具体实践中均受益匪浅,本人愿意将自己脚心得体会与同行和专家们交流、汇报。
简介:江苏省女子民族乐团组建于2001年,是中国唯一一支演奏中国传统民乐的专业女子民族乐团。乐团由40名靓丽女孩组成,她们分别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著名艺术院校。乐团屡次亮相江苏省委省政府、连云港市委市政府组织的重大宣传活动,多次赴欧亚国家和港台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演出。
简介:本文对当前艺术界甚至文化界内日益明显的民族主义现象作了某种揭示及探讨.文化本身却是客观的,但狭隘的民族自尊心已经影响到我们对文化现象作出的判断.宗派民族主义在今天的中国艺术界内却时有发生,某些传统或主流艺术门类的拥护者及从事者对中国现代艺术的诋毁,比如"福娃现象".在艺术批评的过程,狭隘的民族主义只会使我们丧失理性判断的能力,并主动割断我们同他民族进行文化交流的渠道.因此应该警惕狭隘的民族主义尤其是"宗派民族主义"者,但同时也不能漠视全盘西化或某些文化侵略现象.因此,在艺术批评的过程中要抛弃各种主观色彩,实事求是.
简介:2018年,各类题材的中国电视纪录片、尤其是历史文化类纪录片依旧呈勃兴态势,展现民族与国家伟大历程的改革开放主题纪录片位居年度视觉景观的核心位置。在媒介变革与资本市场的双重影响下,2018年纪录片创作的媒介生态已然发生巨变,这对未来电视纪录片创作与传播将产生深远影响。
简介: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国民党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影响下,以《电影月刊》为代表的一些亲国民政府的电影文人曾发起了一场关于建设民族主义电影理论的探讨。该理论延续了国民党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思想精神,一方面将理论重心置于对低俗投机的商业娱乐电影的批评上,另一方面由于仰赖对“他者/西方”电影的镜式想鑽来建构本土电影的民族性,忽视了本土的文艺形式与美学传统,使该理论丧失了广泛接受的现实土壤。其鼓吹大而化之的民族主义认同来掩饰激烈的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的政治倾向也受到了左翼电彫理论工作者的激烈批评。
简介:许常惠(1929—2001),台湾彰化人,是台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在推动现代音乐创作方面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在创作上。他强调中西结合,并致力于创作具有现代风格的中国音乐。在具体实践中,大量采用民族调式是其创作中的主要特点之一,因此,本文分析其第一首采用民族调式的作品,通过对这首作品的研究.试图掌握许常惠早期的调式处理技法特点.同时也为他中期以后的作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简介: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出现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全球人口跨国别、跨区域的流动,这种流动让传统人类学科体系内的民族志撰写面临着挑战。如果说在传统人类学的学科体系内,定点的、静态的民族志研究方式居于主导地位,那么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新现象,人类学家必须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在更为广阔的区域内追踪人流、物流。这种多点的研究方式被美国人类学家乔治·马库斯称为多点民族志。
简介:<正>由蔡楚生和陈残云、王为一等同志編剧、导演的影片《南海潮》已经在北京上演了。蔡楚生同志是我国电影界的老前辈,是在三十年代便巳蜚声中外的知名的电影导演。《南海潮》是他在建国后重操艺笔的第一部作品,任重、身体又不好,却和青年人一样的跋山涉水,走遍沿海各地去搜集资料,拍摄外景,称得上是壮志雄心,勇气不减当年。
简介:黑格尔指出,“史诗,就是一个民族的‘传奇故事’”,各类文学史诗,如《荷马史诗》、《尼伯龙根之歌》、《江格尔》等等,都程度不同的证明了这一点。
简介:过去促成当下/过去才是唯一真实/过去又多有想象之处——曼努埃尔·德·奥利维拉(维姆·文德斯《里斯本物语》)
简介:丹麦电影在20世纪90年代后再度引起世界影坛的关注,逐渐向国际化阶段过渡。作为亚文化范畴的丹麦电影以民族志的书写范式为标准,在"街角"和"宗教"两大社会基本主题上颠覆传统思维,实现了艺术突破,既摆脱了全球化进程中民族电影内容匮乏的困境,也为国别电影的跨文化交际提供了新的策略参考。
简介:在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的大背景下,在裹挟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好莱坞大片席卷全球影视市场的今天,中国本土的影视创作如何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宝藏,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为中国文化的发扬光大发挥应有的作用?
简介:引言前段时间我在杂志上读到一句这样的话,让我在看完青春版《牡丹亭》之后新生了很多感悟,这句话是这样的:“传统文化像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很可能还有余温,我们的任务不是翻扒已经冷静的灰烬.而是把我们的手伸进灰烬,去触摸那个余温。”寥寥数语,却打动了我内心深处。那些在如今物欲横流的“金钱世界”中默默静躺的传统戏蓝艺术本该是我们作为中国人骄傲的资本以及自信的源泉啊!
简介:东北秧歌是我国东北三省地区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形式,它有悠久的历史,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相结合,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
简介:一、深刻认识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地位、作用和意义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应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深入理解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书写人民奋斗诗篇等重要论述的高度,从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重要意义.
简介:2005年以来,内蒙古电视台以“风情独具,魅力无限”为特色定位和风格追求,重点打造汉语卫视频道,取得了明显效果。汉语卫视频道的节目播出以新闻资讯为核心,以民族风情为特色,显示出独特魅力,受到广大观众的普遍好评。从而使原有栏目的收视率普遍得到了提升,使晚间黄金时段的市场收视份额提升了将近一倍,使汉语卫视频道逐步成为展示民族风情的魅力频道,为全台实施“雄踞内蒙古,贴近大‘三北’,影响全中国”的战略决策打下了坚实基础。
简介:5月6日,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市信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呼和浩特市信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真实焦点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战争人文影片《残团》在北京召开首映新闻发布会。电影《残团》是由总策划、总制片人阿伦娜女士倾心筹划的一部制作精良的战争片。在抗日战争、遍地狼烟的大背景下,
简介:尊敬的任厅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洪城"。在全世界隆重纪念我们伟大的戏曲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之际,在这最美好的人间五月天,我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弋阳腔音乐人才培养研修班的一员,代表这一期的学员,向领导和老师谈感想、表决心,深表荣幸!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们和我一样,都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带着由衷的感谢之
民族电影的希望——第十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侧记
飞翔的白鸽 永世的铭记——大型民族交响乐《和平颂》音响效果设计体会
创新引领发展品牌铸就成功——江苏省女子民族乐团的发展足迹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民族主义"情结及其根源——由"福娃"现象所感
民族与国家的影像书写:2018年中国电视纪录片评析
中心意识、创作批评与镜式想象--论《电影月刊》民族主义电影理论的语言建构
试论《八月二十日夜与翠雏同赏庭桂》中民族调式的运用与发展
多点民族志视野下的影像实践——以纪录片《棉花》《我爱高跟鞋》为例
风云变幻 婀娜多姿——影片《南海潮》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的一些特色
民族历史剧:史诗性与思想诉求——从电视剧《成吉思汗》对战争文化资源的选用说起
个人史·爱欲论·民族志——银幕手艺人曼努埃尔;德·奥利维拉创作分析
国际化:以民族志书写的名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丹麦电影的主题突破
大力推进民族神话剧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大型神话电视剧《欢乐元帅》高端研讨会综述
中国传统戏曲脉搏不止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论地方戏和传统戏曲的传承
把原生态东北秧歌提炼为民族民间舞教材的方法——与北京舞蹈学院教学交流一得
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书写人民群众奋斗诗篇——在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研修班上的讲话
突出内蒙古地域特色 打造草原文化品牌——努力把内蒙古汉语卫视办成展示民族风情的魅力频道
每个人都是历史的碎片 每一次为民族的牺牲都值得被尊敬《残团》:聚焦战争中的无名牺牲者
艺术创新源于薪火相传 文化自信出乎民族传统——弋阳腔音乐人才培养研修班开班式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