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明清时期的主要以案头和场上两种形式活跃于不同的受众群体之中.直接的场上接受材料虽然不多,但从文人的各种笔记、日记以及小说、诗文等著述中,可以管窥到许多相关的演出资料.此外,在不少留存至今的各类戏曲选本中,后世不仅可以看到场上之所受的欢迎程度,而且还可以大致体味到这部著名作品的舞台面貌.至于的案头接受情形,仅从其现知的各种版本就可以约略推测出它的受众群体的概貌及其所受到的欢迎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清两代各个受众群体的接受视野中,已然出现了正解和误解两种不同的接受观念.很多受众虽然错误地解读了这部作品,但不少误解却切实可信地指出了的真实创作动机.
简介:丑,是对事物正常尺度的偏离。丑从本质上说,是站在美的对立面而发生的。丑是美的反面。但是艺术表现丑,就不是这么回事。只要表现得好,丑得生动,丑到极致,丑就是完美的,甚至这种美别具一格,易于贴近,不是其他的美可同日而语的。于庆成的泥人作品外在表现形式虽然是丑的,但却因为传达出的真、善、美而压倒了外形的丑。外形的丑是他艺术上有意而为之的夸张的方式。正是这种超出常态的极度夸张,造就了他鲜明的艺术特色。他讲究的不是人体的正常的比例,而是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那种“特写”,就是在这一“特写”上,他驰骋想象,不仅改变人物的形象,甚至表现超出人物生理局限的那一种“不可能”,将人物改写成比例严重失调的状态,即丑的状态。但由于这种丑,凸显了艺术的真实性与创造性,主题的鲜明性,让人觉得更加真实。丑得有情、丑得可亲、丑得动人,不因丑而生厌,甚至完全忘掉丑的外形,沉浸在美的遐想之中。这是于庆成泥人作品的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