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前言》中,董每戡先生以剧史家“评价戏剧应两面兼重,万一不可能,不得不舍取一方时,在剧史家与其重视其文学性,不如重视其演剧性”之准绳,指出“过去一班谈中国戏剧史的人”,把戏剧史与词曲史缠在一起,导致重案头而弃场上的历史性偏颇倾向。同时,作者阐明其撰写《中国戏剧发展史》的主导思想、整体谋划与具体布局,从而崭露了作者在戏曲史研究上开创新生面的创获,以及初步构建戏剧史学体系的大略构思。在《明代艺人的演艺》中,董每戡先生从“戏曲,本为登场而设”的戏剧本体论出发,通过对汤临川《庙记》就演员演艺严格要求的精湛剖析,从及在《陶庵梦忆》《板桥杂记》《词谑》《马伶传》等有关记载明代演剧情况和演员的艺术材料的广阔背景下,揭示了明代演剧艺术上所取得的空前成就、引发清代戏曲诸腔灿烂期的重大作用与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特殊意义,并对词曲欣赏家们轻率地忽视明代民间艺人在表演、声腔上丰富创造的憾事,予以针砭。
简介:山西是戏曲大省,有中国戏曲的'摇篮'之称,戏曲文化生态至今遗产丰富,有56个活态剧种。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的戏曲事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重大发展,推出了一批戏曲精品力作,涌现了一批戏曲表演艺术家和戏曲优秀人才,其中有四十多人获得梅花奖,充分表明山西戏曲事业的蓬勃发展。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这是自1951年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以后,第二次从国家层面对戏曲
简介:作为一个优美的、浪漫的、诗意的文化空间,杭州在中国电影史中被不断地重新想象与建构。杭州电影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美学特征。民国时期,杭州电影突出社会批判的写实主义姿态,注重音乐的叙事和西湖景观的造型功能。“新时期”的杭州电影创作经历转型,开始朝多元化题材风格的影片转换,出现了具有教育意义的青春题材影片、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以及凸显杭州地方文化传统的古装片。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全球化语境中,以杭州为故事背景的商业片和文艺片构建了关于“杭州想象”的传统与现代多元并置的文化生态。杭州电影在物质和影像层面为我们提供了永恒的魅力,具有长久而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于推动浙江建设文化强省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