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唯九歌、八、七音、六律以奉五声”续探王震亚一黄翔鹏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上发表的《唯九歌、八、七音、六律,以奉五声》——《乐问——中国传统音乐百题之八》一文,令人信服地阐明了所谓“九歌、八、七音、六律以奉五声”的原义,是用九、...

  • 标签: 九声音阶 五声音阶 五声调式 七声音阶 音阶调式 大小调音阶
  • 简介:以1949年为时间界限,之前,中国二胡界就有“南陆北蒋”之说;之后,于1954年,“蒋派”一说由南派二胡奠基人陆修棠教授正式提出。“‘蒋派’二胡艺术特征研究”通过四篇系列性论文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和梳理蒋之的二胡艺术特征。该系列论文从2004年动笔,最初是笔者受约为中国音乐学院建院40周年院庆日而作,也是为“蒋派”二胡50周年问世日而作;后来,笔者又被邀请担任蒋之研究所名誉所长。更觉有义务或责任作一系统研究。现借蒋先生诞辰百年之际,将此文公开发表,以表达笔者对蒋先生敬佩之情和对挚友蒋小风(蒋先生之长子)、蒋巽(蒋先生之次子)两先生的深厚友情。

  • 标签: 蒋风之 “蒋派” 二胡艺术特征 时代性 系统性 创作性
  • 简介:<正>从1985年留校任教至今,郭英德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台上已走过26个春秋。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中国古代戏曲一直是郭先生讲授的重要内容之一,无数的本科生和博、硕士研究生,中文系的学生乃至理科院系的学生,都曾聆听过郭先生的戏曲课程;从《元明清戏曲研究》到《中国古典名剧赏析》,

  • 标签: 戏曲作品 郭英德 中国古代戏曲 硕士研究生 明清传奇 元杂剧研究
  • 简介:20世纪,琴乐文化经历了其漫长生命中最为剧烈的一次转型。在多重非本位因素倾压下,当代琴人的琴乐语言表达同传统琴人之间已然产生变异。本文基于琴乐音响实体,在近现代广陵琴派的风格标志及师承关系下,由琴乐语言表达中的音时展衍、声韵关系以及音乐表现力三个方面,对张子谦、刘少椿、龚一、成公亮等前后两代琴人的琴乐语言表达进行横、纵两向的比较研究,试图反思20世纪古今、中西、雅俗等多方元素碰撞和交融下,包括古琴在内的传统音乐文化在直面现代时所共同发生的“汇流”。

  • 标签: 转型 汇流 广陵琴派 琴乐语言表达 张子谦 刘少椿
  • 简介:<正>三毕生致力于"打通"文史哲和中西文化的钱先生对不同学科往往采取一种"同贯共规"的态度,力求"泯町畦而通骑驿",以"使小说、诗歌、戏剧,与哲学、历史、社会学等为一家"。在他的著述中,仅有少量篇章以探讨戏曲艺术规

  • 标签: 戏曲论 钱锺书 管锥编 戏曲创作 钱先生 《管锥编》
  • 简介: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一大批经典歌剧经过重新排演后与更多观众见面,这其中沈阳音乐学院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改编排演的歌剧《星星之火》以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精益求精的探索气魄和专业精神得到了众多专业评论的充分肯定,同时也以其别具一格的"亲和力"、"接地气"和在现代性、纵深度方面的新开拓引起了观众们的普遍好评。排演尾声,创编工作者愿对整个历时一年半的排演工作进行梳理和分析,力争对红色经典再创作工作贡献一己之力。

  • 标签: 红色经典 民族歌剧 继承 发展 创新
  • 简介:20世纪以来,现代音乐创作的突破口与着眼点主要集中在音高、节奏、音色等方面,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态势。刘健的《的回声》则另辟蹊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放弃了复杂的音高逻辑,繁复的节奏组织,斑斓的音色调配基础,主要是在16支大竹笛所构成的同一音色基调上,通过“常规”、“颤音”、“气声”以及“花舌”等四种主要演奏法所分别形成的音色“旋律线”,并以复调特别是微复调的方式所编织的不同音色“织体”,在空间中的“传递”、“渗透”、“扩散”、“分层”,来形成“声音/画面”的运动感。本文主要通过对《的回声》各段落织体的纵向构造形态与横向运动方式的考察,揭示作品各种织体形态——作为这部作品的首要结构力要素——整体上有机布局的内在逻辑,从而全面地展示作品微观与宏观层面上的结构途径。

  • 标签: 刘健 《风的回声》 织体形态 织体运动 微复调 结构途径
  • 简介:第六届"中国-东盟音乐周"期间,广西艺术学院合唱团专场音乐会取得完满成功。演唱作品有著名作曲家陆培创作的新歌剧中序幕部分具有戏剧性的合唱作品《醉美三月三》等,本土著名作曲家创作的充满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合唱作品是音乐会的主要部分。整场作品风格迥异,形式多样。通过评介戏剧性合唱作品《醉美三月三》、广西民歌改编曲《喜鹊登枝》以及《蝴蝶飞》三部作品,对合唱团歌者和指挥华山的表演进行述评。

  • 标签: 中国-东盟音乐周 广西艺术学院合唱团 指挥华山 民族风
  • 简介:中国民族歌剧《星星之火》作为沈阳音乐学院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是近年来沈阳音乐学院为中国歌剧的发展做出的又一有益尝试。这部歌剧于2015年10月31日在沈阳盛京大剧院首演并大获成功,今年在沈阳音乐学院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中,歌剧《星星之火》又被列为重点演出项目之一,再度与广大观众见面,又掀起了一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红色热潮。这部歌剧由筹备、创作改编、排练到演出,历时一年多,并且在首演之后,主创团队一直在针对歌剧进行不断地改进与提高,使其日益成熟完善,堪称当代歌剧中的经典之作。这部歌剧的复不仅凝结着沈音主创团队的心血,更承载着沈音全院师生的爱国热忱,排演《星星之火》这一红色经典歌剧,不仅将这一重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艺术实践中的优秀艺术精品,更是为我国当代音乐专业院校的艺术实践的开展与实施开辟了一条新路,展现出了当代歌剧作品重要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 标签: 《星星之火》 中国民族歌剧 艺术实践 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