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10年3月至9月,作者作为随舰军事记者,参加了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并担任"摄像取证"任务,在192天的海上战斗生活里,跟随特战队员冲锋在第一线。这些日记以他个人的视角,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了全景式记录,与海盗的较量、军舰上的生活、与外军的交流、官兵的内心世界……讲述了亚丁湾护航对于强国强军的意义。目前,中国海军护航行动已呈常态化,在当前国民海洋意识高涨、维护中国海疆安全、开拓海洋战略的激情时刻,我们通过这些珍贵的日记,或许能感受到和平时期中国军队的价值,能感悟到海洋通行要道对于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国是多么重要。文明其精神,强健其体魄,不仅是军人,全体中国人当有这样的阳刚正气。
简介:1999年7月至11月我曾在美纽约州的依萨卡城小住,探望在康耐尔大学教书的儿子童朗及其家人。这是我自1955年返国后第三次访美。依萨卡位于纽约州北部,离加拿大只有6小时的汽车驶程。气候凉爽,以红叶及山光湖色著称。居处是城郊一别墅区,一座座别墅屋外都有大片草坪及林木,居民多为退休的中产阶级,各家建筑同中有异,草坪上错落有致地种着花草,但邻里间似无来往,路上鲜见行人,早晚偶有小车驶过。使我认识到在曼哈顿的繁忙、华尔街的喧嚣之外美国还有这井然有序、名扫门前雪的一面。信息流通并不必然使人们靠近,反之,由于信息的过度传递反使不少人采取不接电话,不看留言,不理E-mail以保持私生活不受干扰。因此人际关系反显疏远、淡漠。虽说此行主要为探望亲人,但由于年轻人在美国生存,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我们和儿子童朗每天只能照面几十分钟,他每早7时多出门,夜间一两点才回家,那里的市场竞争人们的生活真是不进则退,或如美谚所说不游泳则淹死。我的突出感受是物质极大的丰富并不保证精神生活的极大提高,心灵的自由,想象力的活跃和人情的浓郁。这些也促使我想到什么样的明天才更对我们这个国家民族有吸引力呢?凡此所思所感都成为《依萨卡日记》这组诗的主调。
简介:2013年1月1日星期二晴也许没有出门的缘故,凭窗而望,觉得今日阳光和照。万物欣欣。清水里的毒是看不到的。隔窗看阳光也不能判断寒热。今天是新年第一天,昨晚睡晚了的原因,一天感到昏沉不醒。午时在沙发上睡了一小会儿,心里不安,觉得是浪费时光了。而且从头浪费起来,实不应该。还是爬起来写几个字以为留念。在网上看到两段上坟视频,一段是回族的,一段是异族的。回族人在坟头念经哭诉。那些穿着最普通衣服的人跪在那里,因一种神秘的悲欣之感而热泪难禁,使我感动至极。我觉得我的亲人就是这样的人,而不是尊大有福的人。我特意走出门去给老婆感慨说,穷人的感情多一些,富人的财贝多一些。要记住这一点。穷人变为富人时,腐蚀也就开始了。他们在坟头诵经的声音是这世界最好听的声音之一。他们并不心存迷信,只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感情的表达。这只有其中人才能知道的。
简介:夏日,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旅行,置身于不同的国度、种族和文化之中,我兴致盎然地关注一路的所见所闻,每天以日记的形式将它们记录和保存下来。这里曾是米沃什所说的“另一个欧洲”,八九巨变之后又试图进入欧美主流,它作为一个小国的尴尬与艰难转型中呈现的活力并存,而它对文明的向往,自身传统与文化的魅力,是我最感兴趣的。特别是与一批作家、诗人的相识、交流,心与心的沟通可谓“超过语言的边界”,令人想起陶渊明的诗句:“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我的尼康相机“消灭”了十五个胶卷,我带回了葡萄酒、巧克力、圣像画和诗人们赠送的诗集,带回了美好而珍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