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德国作家E.T.A.霍夫曼以一种独特的黑暗美学,对教育、想象、虚构、魔鬼、机械等19世纪初的一些核心思考命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维度。在来自内心的黑暗冲动、想象和现实的暧昧不明、身体和机器的彼此填补中,呈现出的是19世纪初的人的心理图景。这种图景已经不再沉浸在古典主义的完美理想中,而是为未来的断裂和延异敞开了门户。

  • 标签: 恶的美学 教育 想象 机器
  • 简介:高校企业协同创新在德国已初具规模。本文对德国高校企业协同创新进行了界定,梳理了它在各层面的体现,并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德国高校企业协同创新的项目合作与人员交流这两种传统模式和基于战略的协同创新四种新模式。本文最后提出了构建高校企业长期协同关系、教学协同促进科研协同、基于创新价值链的多主体协同等三点借鉴。

  • 标签: 德国 高校与企业 协同创新 模式 借鉴
  • 简介:本文的考察对象是奥地利现代主义作家胡戈·封·霍夫曼斯塔尔的哑剧剧本《陌生女孩》(1911)。该剧由霍夫曼斯塔尔为维也纳女舞蹈家格蕾特·维森塔尔量身定做,后来被改编成电影,是作者首部被搬上荧幕的作品。女舞蹈家维森塔尔也参与了该剧的构思和创作,因此该作品是在“文学”“舞蹈”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相互启迪下生成的。本文从1900年前后影响甚广的语言怀疑论和作家对新型表达方式的渴望展开论述,着重介绍霍夫曼斯塔尔关于“纯净姿势”(reineGebarde)的美学思考,并通过对剧本《陌生女孩》的具体分析,阐释霍夫曼斯塔尔构思的“纯净姿势”的表现形式及其功能。此外,本文还着重剖析了剧中男主角的独特感知模式,他的观看目光表现为主观愿望和想象的外在投射,凸显出该剧电影艺术的内在联系。

  • 标签: 胡戈·封·霍夫曼斯塔尔 格蕾特·维森塔尔 哑剧 语言批判 舞蹈
  • 简介:1989~1990年,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经历了一个由反对、阻止到被迫赞成的心理变化过程.究其原因:一、民主德国经济政治危机不断加深;二、联邦德国大力推进两德统一;三、西方大国及东欧一些国家对德国统一表示理解和支持;四、前苏联国内经济政治形势恶化极大地限制了其对德国统一进程的制约力.

  • 标签: 德国统一 戈尔巴乔夫
  • 简介:在实行"议会内阁制"的联邦德国,国家的方针决策权由担任政府首脑的联邦总理掌控。作为国家元首的联邦总统系五大国家宪法机构中的独立一员,他无权领导总理,享有的权限实行总统制的美国以及实行半总统制的法国不同,介于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之间。宪法虽然赋予总统对外代表国家、对内引导和团结全国人民的重任,但由于总统权限的多元性,造成总统时而成为媒体和各党派争议的焦点。为此,近年来时有要求改革的呼声。

  • 标签: 议会内阁制 德国总统权限 霍斯特·克勒
  • 简介:20世纪20年代中期魏玛共和国外长斯特莱斯曼冷静地分析了魏玛共和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推行了一条理智而务实的外交政策.其目的在于恢复德国的大国地位,手段在于实现法国的和解,加强巩固苏联的关系以及调整美英两国的手段.

  • 标签: 斯特莱斯曼 大国外交 和解 合作 调整
  • 简介:德国作家毕希纳反对思维的第一性,表现出明显的“身体意识”。本文将试图结合毕希纳本人对笛卡尔的“二元论”哲学的研究[1]批判,以“身体主体性”概念为切入点,分析毕希纳作品中“身体主体”在“理性文明暴力”的压抑下历经复位、出场、失语、疯癫、机械化最终陷入虚无的现代性危机过程。

  • 标签: 毕希纳 身体 主体 危机
  • 简介:蔡元培对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学术制度之构建意义重大,而其在北大所进行的改革蔡元培留学德国之背景有密切关系,本文探讨其传统文化西方文化背景、对待西潮之态度,着重以蔡氏留学德国为核心,探讨以洪堡思想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大学观对蔡元培的影响.

  • 标签: 现代大学制度 蔡元培 留学 德国
  • 简介:在《东方之旅》中,通过叙述者H.H.对精神盟会及其首领雷欧的回忆和追寻,展现了黑塞对自我探索以及个体整体关系的思考。本文逐层深入地阐释了叙述者H.H.追寻象征人类精神世界的盟会之经历和雷欧的性格特征,试图说明中国老庄思想及尼采思想在此作品中的作用,从而证明黑塞通过《东方之旅》的创作来尝试他的一个人文主义梦想:结合东西方思想精华,以老庄圣贤思想为引导,个体在尼采生命哲学观的激励下,不断完善、超越自我,以有限的个体生命献身于人类整体生命之永恒,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宇宙和谐共生。

  • 标签: 黑塞 《东方之旅》 尼采 老庄 双体人像 自我认知
  • 简介:由德国司法进行的纳粹罪行审判是德国反省纳粹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乌尔姆审判和纽伦堡审判以及联邦议院对纳粹罪犯追诉时效的辩论,对德国20世纪50至70年代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德国人反省纳粹历史的自觉意识的产生和变化是其主要成果之一.

  • 标签: 自觉意识 纳粹 历史 反省 罪行 战后
  • 简介:在全球化时代,我们越来越多地面对不同文化理念和文化行为方式.由此所致的跨文化问题影响不同文化人员间的交流合作.鉴于这一新时代新问题,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应对21世纪的挑战,促进不同文化人员间的交流.本论文从跨文化诠释学理论出发,从跨文化认知特性跨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问题及跨文化理解前提三个方面,通过中德跨文化交际的实例论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认知跨文化理解.

  • 标签: 跨文化理解 跨文化能力 文化时空观 中德跨文化交际
  • 简介: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既是德国基本法的解释者,也是重要的政治参与者.从德国宪法法院针对欧共体欧盟条约的有关案件的判决来看,它对欧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欧盟本身法律性质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德国宪法法院的影响不可忽视.

  • 标签: 欧盟 德国 宪法法院 违宪审查 管辖权 审查权
  • 简介: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先锋,德国非常重视通过能源政策和法律措施减缓气候变化,在气候保护和能源利用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德国的气候保护政策能源政策走过了从紧密联系到相互融合的演进过程。在气候保护能源政策的指导下,德国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能源法律体系,其中规定了一系列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以减缓气候变化的法律措施。国家发展战略的指引、联邦政府积极的推动、公众环保意识的支持、成本收益的综合考量以及确保能源安全的需要,是德国能源气候政策和法律体系发展完善的关键动因。

  • 标签: 德国 气候变化 能源政策 法律措施
  • 简介:地缘政治、国际体系与国家对外战略的相关性不言而喻,而对德国外交战略的影响特别显著.1871年以来的德国外交战略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一是俾斯麦时期,二是威廉二世和希特勒时期,三是冷战时期.研究德国外交战略地缘政治、国际体系的关系,既有利于我们认识德国重新统一后外交战略的趋势,也有利于为我国外交战略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 标签: 地缘政治 国际体系 德国 外交战略
  • 简介:二战结束后,苏联和法国分别提出了对鲁尔实行四大国共管和建立独立鲁尔国的方案,以防德国利用鲁尔资源卷土重来。然而,单独控制鲁尔的英国却没有接受两国的计划。随着东西方分歧的扩大,英国越来越倾向于只在州一级水平上对鲁尔工业进行公有化改造。这是英国在英占区建立北莱茵威斯特伐伦州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英国 德国 鲁尔 北威州
  • 简介:德国在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跳跃式的快速发展,这种经济起飞的深层次原因是德国制度的创新.

  • 标签: 德国 社会制度 经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