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德国学者学术层面的中国研究始于17世纪,除了入华传教士以欧洲语言撰写的著作,该地区中国研究的开展还得益于中文图书的西传。作为早期中国研究的先驱人物,克里斯蒂安·门采尔以一册名为《小儿论》的中文图书为蓝本,编撰完成《中国古今帝王世系年表》,面向德语区读者普及中国文化历史知识。
简介:从文化和认知的角度考察德语和汉语的词汇系统,可以断言的是这两种语言的词汇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对等关系。本文从篇章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这两个角度出发,借鉴关世杰对两种语言中词汇关系的区分模式,结合维尔纳·科勒的篇章翻译等值要求模式,提出了适用于五种关系类型词汇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指出翻译归根结底是以原文、也以译文读者为导向的一个再生产过程,其要旨在于使读者能在出发语文化本身的关联中解读篇章。
简介:中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研究会定于今年八月十日至十三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第二届年会(即第二届全国学术讨论会)。本届年会由研究会和上海同济大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研究所联合举办。讨论的中心是有关联邦德同当前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并改选研究会理事会。
简介:在上世纪30年代的德国,伴随着反犹思潮的出现,曾经作为德国大都市文化象征的柏林逐渐失去了其以往的文化家乡的指涉含义。由于纳粹对犹太人形象的异化,以及种族隔离政策激起的政治流亡和反抗,柏林作为文化空间的意义逐渐淡漠,被政治情结消解。这一现象在30年代多位作家关于柏林的描写中都得到了体现。
简介:
简介:6月30日至7月1日,《德国发展报告(2017)》(德国蓝皮书)发布会、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第16届年会暨“动荡欧洲背景下的德国及中德关系”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举办。
简介:卡尔斯鲁厄信息中心(FIZKarlsruhe)成立于1977年,主要由五个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享有很高声誉的情报机构合并组成。这五个单位是:处于1957年的卡尔斯鲁厄“核能文献中心”(ZAED),建于1954年的慕尼黑“航空航天文献信息中心”(ZLDI),建于1845年的布朗许维克“物理通报”(PB)编辑部以及她于1669年的卡尔斯鲁厄“数学教学通报”(ZDM)编辑部。
简介:中国作为欧洲经济伙伴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然而,对很多人,尤其是中国和欧洲的中小企业而言,建立商务关系仍然非常困难。商务关系的建立需要有一个长期为中国制造商和欧洲客户提供贸易和聚集机会的场所,需要一个能开创互信经济关系、扫除偏见的门户。因为一提起中国制造,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生产迅速、价格低廉。除了这种偏见之外,还有更多的现实问题:比如海关、
德国早期中国研究与中文图书之关系——以门采尔及《小儿论》为中心的研究
语言和文化:翻译的等值要求和五种类型词汇的翻译策略——以德语和汉语为例
中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研究会第二届年会在上海召开
寻求一个文化身份的新起点——纳粹德国及流亡犹太作家文本中对柏林的文学审视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欧洲国家在中国四川地震灾区掠影
《德国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第1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同济举行
卡尔斯鲁厄专业信息中心及其STN系统-该系统已与同济大学,北京中国科技情报所等联机
杜伊斯堡通往亚洲之门(GTA)——筹建中欧洲最大的亚洲/中国消费品专业采购商展示和交易中心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