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术语是专业领域语言的灵魂。哲学术语是哲学思想体系和哲学领域的核心。中国哲学思想跨语际传播,哲学术语的翻译是关键。一名一译,即一个术语对应一个译名,是最理想的翻译状态。但在实际翻译实践中,一些哲学术语存在多个译名的现象,这容易造成译入语读者理解上的困难,不利于中国哲学思想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本文以李约瑟撰写的《科学思想史》及其汉译本为语料,从源语哲学术语存在多个概念意义、译名存在多个变体、源语哲学术语语义不明和误译四个方面,分析同一哲学术语对应多个译名的原因,以期为中国哲学术语译名的规范化提供一些建议。

  • 标签: 《科学思想史》 哲学术语 译名
  • 简介:目的论由德国的费密尔(HJ.Vermeer)20世纪70年代所提出。在目的论视角下,翻译过程中首先要遵循的就是"目的法则",因为翻译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为了实现不同的翻译目的和翻译功能,译者在译文中所采用的翻译手段和方法会有不同。根据目的论,霍克斯和杨宪益在翻译《红楼梦》这一著作时,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手法,满足了不同读者群的需求,从而成功的达到了各自的翻译目的。

  • 标签: 《红楼梦》 目的论 交际 语言特征 文化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从文化哲学的相关内容入手,站在文化哲学的立场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评价进行全面反思,提出了更为恰当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评价理念、教学评价类型与评价方式,以期为相关教学评价的讨论和完善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参考。

  • 标签: 文化哲学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 英语教学评价
  • 简介:“翻译是世界观的转换”是翻译研究者根据洪堡特“每一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的论断提出来的。本文在论述了“翻译是世界观的转换”的基本论断后,主要从不同语言间在范畴化、词汇化命名机制、人类对客观事物处理加工方式、人类对客观事物价值、态度和观念差异以及搭配联想方式、词序认知思维和逻辑认知思维等方面的差异,论述了翻译中世界观的转换,即认知思维方式的转换机制,从而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标签: 翻译 认知 范畴化 命名机制 搭配联想 逻辑认知
  • 简介:在阅读研究方法专著和国内学术期刊之后,笔者发现外语教师研究者对于科研伦理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为了调查教师研究者对于研究对象知情权、是否采取局内人或局外人视角以及对研究素材的所属权等伦理问题的看法,笔者进行了小规模的问卷调查和半结构性访谈。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研究者对英语教学科研中的伦理问题既不关注,又没有全面的认识。

  • 标签: 科研伦理 知情权 局内人或局外人视角
  • 简介:本文主要从现阶段中国式的听课与评课前、中、后的一些问题出发,探讨了一些可行的方法与改进措施,从而培养教师听课与评课的能力与技巧,提高听课与评课的质量和有效性。

  • 标签: 问题视角 听评课现状 听课与评课技能
  • 简介:中国科幻小说《三体》经译者刘宇昆(Kenuu)翻译并在美国上市后反响热烈,于2015年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中国长篇科幻小说首次问鼎国际文学大奖,更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而目前国内对科幻小说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其发展史及清末民初时期科幻小说的翻译上;因此把《三体》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在描述性翻译研究的框架下利用个案研究和定性分析的方法,依托接受美学理论,将研究的重点聚焦于文本接受,从读者角度对译本展开分析探讨,为科幻小说的翻译研究找到新视角,探讨接受美学理论对文本翻译及推广的价值,借鉴成功的翻译经验,希望能对科幻作品的英译及中国文学真正“走出去”起到参考价值。

  • 标签: 接受美学 科幻小说 《三体》 读者 翻译策略
  • 简介:尽管认知主义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占主导地位,在近15年内社会文化视角逐渐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热点。狭义的社会文化理论,即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主要包括中介、控制、内化、临近发展区、搭手架、私语/内语、活动理论以及心理发展研究方法等与语言密切相关的八个命题。这些概念被广泛地运用于二语习得研究,并对二语教学带来了有益的启示。然而,社会文化理论不能替代目前二语习得研究的主流方法,只是在此基础上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 标签: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 二语习得 社会文化视角
  • 简介:本文应用韩礼德三大元功能之一的人际功能对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友人》及其三个英译文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分析语气系统的差异对译文的影响,最后得出人际功能对于古诗英译翻译批评研究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人际功能在古诗英译评价体系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送友人》 人际功能 翻译 古诗英译
  • 简介:本研究探索了在二语写作课程中有效进行思辨能力教学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二语写作能力的融合式教学法,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实施。通过采用混合式研究方法,本研究侧重于回答三个问题:(1)所采用的融合式教学法对于提升学生思辨和写作成绩的有效性;(2)学生的思辨和写作分数之间的关系;(3)该教学法对于学生的思辨和写作学习所产生的具体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辨和写作成绩,且两个成绩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r=0.893,p〈0.01)。此外,研究访谈结果表明,该教学法有效地将抽象的思辨理论与交互式的写作活动贯穿起来,实现了思辨和写作的教学与训练的紧密融合,从而对学生的思辨和写作学习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 标签: 思辨能力 二语写作 融合式教学法 混合式研究方法 思辨能力评估
  • 简介:从翻译的本质特征之一文化价值的角度探讨了《北京市餐饮菜单英文译法(讨论稿)》的文化翻译缺失现象,并佐以例证,指出了中国餐饮文化博大精深,很难有一个确定的翻译标准,而且提出了可实施的解决方案,在奥运到来之际达到双赢的目的。

  • 标签: 翻译标准 文化价值 餐饮
  • 简介:《紫颜色》主要讲述了黑人妇女西丽从受尽凌辱到获得新生的坎坷一生,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面对父权制的压迫和摧残,黑人妇女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努力追求人格独立和自我发展,并且最终实现了精神自由�

  • 标签: 中的重生 主义视角 女性情谊
  • 简介:在长期以来的翻译研究中,译者身份的确立走过了一条从被贬抑到被张扬,最终被规范的曲折道路。在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大环境中,受后现代思潮影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颠覆了传统译论中译者身份被遮蔽的原则,凸显了译者身份主体性。然而,受其局限性影响,译者主体身份被过分夸大。现代翻译研究引入哲学的交互主体理论,对译者的身份进行科学的界定,指出"翻译活动是一个涉及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群体交往活动",而译者则是共生的、平等对话的多个主体之一。

  • 标签: 译者主体性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交互主体性 规范
  • 简介:隐喻是新闻漫画最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新闻漫画隐喻研究是对多模态隐喻研究和传统语言隐喻研究的有力补充和启发。从认知隐喻视角对《半月谈》中的漫画隐喻研究发现,此类图画隐喻具有显著特点,如叙事性动态性,多个语义要素替换,转喻的基础作用,及图-文和标题-图画关系的规律性呈现等。对漫画隐喻特点的研究促进了人类隐喻思维的多角度和纵深研究,也有助于信息时代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

  • 标签: 多模态隐喻 图画隐喻 新闻漫画 《半月谈》
  • 简介:学习策略教学因其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自本世纪初以来已成为我国外语教育的重要内容并进入实施阶段。然而,学习策略教学研究相对滞后:总体上研究成果少,而且较多集中在提高学生外语水平的策略训练上,缺少如何通过策略教学促进其教育目标实现的研究。因此,有必要从教育取向视角研究外语学习策略教学问题。由于总体上我国外语学习策略教学"缺乏分层、分类的针对性指导",采用系统分层的方法将策略教学研究分为本体、应用、实践三个层次并探讨其依据、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和意义便显得十分重要。

  • 标签: 本体、应用、实践三层次 外语学习策略教学研究 教育取向视角
  • 简介:英语移就格在诗歌、散文中应用广泛。众多探讨其翻译的文章大都关注转移形容词的复位问题,很少涉及名词的属性与翻译策略的关联。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为理论依据,从修饰语与中心词的逻辑语义关系入手,结合中心词的属性,提出移就辞格的翻译方法:直接移植、词类转换、辞格转换和逻辑释义。为了追求等效,译文要充分利用汉语动词、成语、并列式的优势。

  • 标签: 功能对等 等效翻译 移就 名词属性
  • 简介:在现今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借助各种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彼此间对话畅通无阻,其中汉英双语方式的互动更为频繁,汉英语码转换更是一大特点。以社会语言学为理论框架,选用微信聊天记录为语料,研究会话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同时,还探析男女性别在使用语码转换功能上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为语码转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丰富了社会语言学中语码转换的实证研究。

  • 标签: 社会语言学 汉英 语码转换 微信聊天 社会功能
  • 简介:文化负载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历史形态、文化意蕴、生态环境、宗教信仰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如今中国与世界交流往来频繁,文化负载词更是在中外交流中得以彰显.准确恰当地翻译文化负载词不仅是我国对外合作交流的需求,更是树立中国形象,弘扬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思想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为研究语料,着重分析脚本理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即构建与源语相似脚本、去除源语标记脚本、引用目的语标记脚本、增补目的语脚本、省略源语脚本与整合源语脚本与目的语脚本.

  • 标签: 脚本理论 文化负载词 翻译策略
  • 简介:本文围绕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日汉句法,以大数据带来的启示为切入点展开研究。首先,列出大数据概述,分析大数据为语言学研究提供的新支持,特别提到大数据下的认知语言学研究;然后,基于5个方面提出大数据给日汉句法研究带来的新思路;最后,针对大数据带来的三个转变与日汉句法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日汉句法 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