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提高本刊的审稿与编辑质量,长期以来,除本刊编委、专兼职编辑外,我们还邀请了研究生教育界的有关专家对部分来稿进行审阅。专家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对送审稿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读并提出了具体而中肯的审稿意见.有力地支持了本刊的审稿工作。在此。我们谨向近三年来为审阅本刊论文付出辛劳的北京师范大学的张斌贤,北京大学的蒋凯、郭建如、崔爽,清华大学的袁本涛、叶富贵、李锋亮、屠中华、魏晶、文雯,中国人民大学的申素平、龙翼飞、严平、耿化敏,北京理工大学的陆叔云、张建卫、李小平、王玉雯、吴树敬、吴晓兵、吴杨、赵秀梅,国防科技大学的张春元,武汉大学的程斯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许克毅,南京大学的江莹,西安交通大学的卢黎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波。兰州大学的罗云,南京农业大学的罗英姿,东北师范大学的唐德先,广州大学的徐俊忠、吴开俊,华中师范大学的田友谊、何青,云南大学的罗志敏.湘潭大学的廖湘阳.华北电力大学的翟亚军,重庆医科大学的陈地龙,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姚金菊,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的王战军,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司的陆敏,教育部考试中心的陈睿等外审专家,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
简介: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什么是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什么是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如何来评价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每一个国家都希望自己治理得更好,所以我们有一个理想目标,叫做良好的治理或者是“善治”。评价治理好与不好,有一个前提性的问题:评价国家治理的标准是什么?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举国上下都在谈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事实上,在政治学界,国家治理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国家治理的评估。据世界银行统计,世界上有140多套关于国家治理的评估体系。最近,美国知名学者福山邀请了世界上一些有名的治理问题研究专家,正在研究如何来评价中国的国家治理。现在,我们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尤其要重视国家治理的评估问题。这里,笔者想就国家治理评估谈几点粗略的看法。
简介:为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交叉学科与新学科的探索,培养高层次的科学研究人才,更好地为国内外学者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国家计委于1984年开始以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和国内大学为重点,建立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已有150余个陆续投入了建设,其中77个已建成,向国内外开放,另有70多个边建设边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着眼于科技长远发展和人才培养,拥有国内一流的实验装备,提倡科学和民主的学术风气,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的运行机制。田实验室主任负责、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学术委员会由来自不同部门(或系统)的科学家组成,负责确定实验室的学术发展方向,制定课题指南,审批开放课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