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新疆摄影业起于何时,无文字资料可查。但是早在20世纪初,已有外国人利用照像技术拍摄了大量的新疆文物资料,著名的克孜尔千佛洞壁画,不但整块整块地被人剥走,而且还被拍成照片带到国外。当然这不能称之为新疆的摄影艺术,而只是帝国主义分子掠夺新疆文物宝藏的一种手段。在新疆,我看到的最早一张照片是20年代拍的一张人像照片,是在照像馆拍的,虽然照片质量差一些,但说明当时迪化(今乌鲁木齐)已有了照像技术。当时的摄影多为商业性的,很少反映社会各方面的活动,更谈不上新闻摄影报道。我见到的纪录社会活动的照片是吴蔼震著的《新疆纪行》一书中的图片插页,照片摄于30年代,有一部分是当时新疆政界人物的合影,也有一部分是纪录当时新疆少数民族生活

  • 标签: 摄影史 人像照片 摄影艺术 新闻摄影报道 克孜尔千佛洞 迪化
  • 简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精力办报,首先是要坚持党报的性质不动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精神产品的生产流通同市场运行一般规律的联系愈益紧密。党报作为重要的精神产品,有其生产和流通的环节,它也必然联系着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律。但它决不同于终将完全纳入市场经济的物质产品,它还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党创办自己机关报的目的是,宣传马克思

  • 标签: 精神产品 党委机关报 生产流通 新闻媒介 党性原则 新闻价值
  • 简介:马丁·路德·金说过:"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与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公民本身"。我们如何走过公民社会,如何拥抱公民社会,如何锻造真正的公民?对媒体来说,这既是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更是大有可为的时代担当。

  • 标签: 《南方周末》 理想 公民社会 公共设施 媒体
  • 简介:传播研究的学科建制化过程伴随着深刻的正当性焦虑,《传播学刊》专刊"领域的躁动"的实质是一次应对焦虑的反思性实践活动。通过对传播研究知识对象、知识目标与研究方法的大规模讨论,淡化行为主义研究正统、突显批判性,"躁动"确认了传播研究知识边界的扩张,并成为传播研究持续性的正当性与知识认同反思的起点。本文以"领域的躁动"为细读对象,试图探究其问题语境、核心关怀与思想后果,以实现对传播研究发展理路的历史理解。

  • 标签: 传播研究 贝雷尔森“鬼魂” “领域的躁动” 批判折衷主义 反思性实践
  • 简介:为深入了解迈克尔·舒德森的学术思想,笔者以他的新著《知情权的兴起》为出发点与他展开学术探讨,对知情权的概念做了延伸性解释,并就此书的研究方法、立场、观点提等与其进行了线上直接对话。舒德森回应称:他的'社会'著作也可被称作'文化'著作,因为主要是在追溯某些流行的政治、文化观念的兴起过程,《知情权的兴起》即为其一;知情权有法律和政治维度,但他视之为文化权利,因为它只是美国社会普遍认可的一种文化观念或一种文化期待,而不是一项法定权利;知情权会受到各国不同文化的影响,但未因互联网的兴起而出现重大转变;他探讨知情权的目的之一是阐释监督民主,即一种现实主义的民主观。在书写媒介社会时,一定程度的'碎片化'无法避免,新闻传媒的作用无法准确评估,研究者不必过于在意;研究者应多关注个体和事件,应深读新闻文本和记者的书信以求新知。当下,舒德森之所以离开媒介领域,是因为希望跳出以媒介为中心的视野,对公共领域做整体性考察。

  • 标签: 知情权 媒介社会史 文化史 文化权利 监督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