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们在近几年的内审工作中,发现有些单位和部门,他们违反《会计法》和“两则”等有关财政法规的规定,采取各种不正当的手段,瞒上欺下,弄虚作假,以确保完成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考核指标,其结果给企业带来了潜在的经营风险。这应当引起各级有关单位、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且不可等闲视之。归纳起来,电力企业潜亏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库存燃煤严重亏吨。据审计调查,大部分电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燃煤亏吨现象,少则几百吨,多则几千吨。如某发电厂,因管理上出现严重漏洞,1997年9月出现了财务帐面有煤,而供煤场几乎无煤的怪现象。2.“呆帐”电费额度巨大。据调查资料表明,某电力集团公司截止98年8月末,欠缴电费累计金额
简介:我们在对基层行进行贷款发放情况专项稽核时,发现一些“收回再贷”贷款是空倒借据,即企业以某种资金来源偿还贷款后,又立即获得同等或近乎同等额度的贷款。通过倒换借据,使原有的到(逾)期贷款变为正常贷款,贷款余额依旧,但对信贷管理的影响却不容忽视。“收回再贷”,从字面上不难看出,就是企业以销售收入归还银行本息后,申请新贷款用于资金周转,以保持生产经营的连续性;银行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结合企业经营实际情况,通过贷前调查、贷时审查等必要的审批程序,重新发放贷款。在一定的条件下,它标志着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反映了信贷资金周转与企业资金周转、银行效益与企业效益的不可分割性。我们所说的“倒贷款”,主要
简介:<正>目前在基本建设工程竣工结算的编制方面,"高估冒算"现象仍较普遍,其结果造成工程结算造价不实,严重损害了国家和集体利益。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法制不健全,给"高估冒算"以可乘之机。目前我国在基建工程竣工结算方面只有具体定额可以遵循,总体行为上既没有制定有关的法律进行规范,也没有相应的法规进行制约。审计部门在进行基建竣工结算审计中无法对"高估冒算"的责任人员进行迫究,只能勉强将"高估冒算"部分减掉了事,施工企业未受到任何经济损失,预结算编制人员照样我行我素。二、"高估冒算"成了某些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从审计情况看,县级及其以下的施工企业由于施工装备和技术力量不足,管理水平不高,造成企业经济效益偏低,为弥补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力量不足和管理水平差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采取"高估冒算"的做法提高经济收入。三、建筑市场管理混乱。由于管理比较混乱,各施工企业不按资质等级承揽施工任务,而是多家不同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争抢同一工程项目,其竞争不择手段,请客、送礼、行贿等花样百出,但羊毛出在羊身上,目的是争项目,多捞钱。
简介:目前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的虚假会计核算行为已经到了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地步。如果会计核算造假积累至一定程序且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高层依赖虚假的会计信息作出决策,将会导致经营管理和决策的失误。本文将就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环境和心理两大因素进行分析。一、环境分析企业会计信息造假这种现象与企业所处的环境有着紧密联系。会计信息造假的环境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分工不清,业务范围不明,权限和职责混乱,有的部门和机构拥有过大的权力,缺乏应有的监督和制约,以致该部门或机构的负责人出现舞弊现象,上级领导机构却难以防范和控制。如有的部门既有管理职能又有具体的工程施工业务职能,且自立银行账户,进行对外经营业务核算。这样该部门不仅掌握工程计划的分配与下达,而且形成独立的财务利益,该部门负责人的权限实际超越了分管业务的领导。在这种情形下,领导往往难以施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