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靶向药物联合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靶向药物联合SBRT治疗的58例转移性肾癌患者资料,79.3%患者根据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评分为中高危,中位生物有效剂量为147 Gy (67~238 Gy)。结果分别有32、13、7、5、1例患者接受了1、2、3、4和6处共105个病灶的SBRT治疗,71%为骨转移灶,放疗期间未停用靶向药。SBRT治疗后中位随访9.4个月(2.7~40.1个月),18例患者死亡。1年局控率为97.4%,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0.3%,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53%。85%患者放疗后疼痛减轻。放疗后肿瘤退缩患者1年总生存优于放疗后疾病稳定或进展患者(83%∶48%,P=0.021)。全组患者共6例发生3级不良反应,4例为3级骨髓抑制,1例为放射性神经炎,1例为放射性皮肤损伤。结论初步显示靶向治疗基础上联合局部转移病灶的SBRT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案例式立体教学法结合标准化病人[案例式立体教学(case-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ethod,CTTM)+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在胃肠外科见习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名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进行见习的临床专业学生,将之随机分为实验组(60名)和对照组(60名)。实验组采用"CTTM+SP"教学法,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见习结束后采用出科考试和满意度调查的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实验组出科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TM+SP"教学法有利于见习学生对系统的胃肠外科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改善胃肠外科临床见习的教学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转运药箱清洁消毒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自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运转的70个药箱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个,对照组采用75%乙醇擦拭消毒,观察组采用医用消毒湿巾清洁消毒,对比两组药箱清洁消毒24h内肉眼可见污物发生率、微生物检测合格率及清洁消毒操作耗时。结果:观察组药箱清洁消毒24h内肉眼可见污物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药箱微生物检测合格率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箱清洁消毒操作耗时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采用医用消毒湿巾对转运药箱进行清洁消毒可达到与采用75%乙醇擦拭消毒相当的消毒效果,且清洁消毒操作简便,耗时短,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10年国内消毒供应领域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核心期刊库收录的消毒供应领域文献,检索主题为"消毒供应""供应室",检索时间为2011年1月1日—2021年9月1日。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以及关键词突现分析,挖掘消毒供应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结果共检索到1 126篇文献。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国内近10年消毒供应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0个方面,其中清洗质量、消毒和灭菌质量控制、消毒供应中心的医院感染依旧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是2020—2021年的研究焦点。结论消毒供应领域发文量整体趋于平稳趋势,医院感染防控是近10年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建议未来的研究者加强多中心合作,多开展试验性研究和针对消毒供应领域从业者本身的质性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质量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室的应用效果,改进无菌物品的追溯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6月至12月实施该系统前为常规组,2019年1月至6月实施该系统后为研究组。在实施前后各随机抽取物品200件进行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发放和使用情况等质量合格率的统计和比较调查。工作人员30名,其中男6名,女24名;年龄范围为26~58岁,年龄(40.27±7.61)岁。实施前后对30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发放、使用等环节的合格率分别为99.0%(198/200)、98.0%(196/200)、99.5%(199/200)、99.5%(199/200)、99.5%(199/200)、99.5%(199/200)、99.5%(199/200)、99.0%(198/200),均高于常规组的90.5%(181/200)、72.5%(145/200)、91.5%(183/200)、94.5%(189/200)、95.5%(191/200)、95.0%(190/200)、95.0%(190/200)、89.0%(178/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满意率为93.3%(28/30),高于常规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质量追溯系统能显著加强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该系统条形码的应用使各个流转节点数据准确清晰,具有可追溯性,显著提高无菌物品的安全性,有效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降低运营成本。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消毒供应中心专项管理小组,探讨其实施效果。方法该院于2017年1~6月构建消毒供应中心专项管理小组,实施项目管理及工作安排。以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为观察时间段(专项管理小组成立后),以2016年1~12月为对照时间段(专项管理小组成立前),对比两个时间段内器械消毒供应情况,实习护士的带教效果,设备故障情况。结果观察时间段内器械清洗合格率、待灭菌包合格率、器材发送合格率、临床对灭菌包满意率抽检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习护士实习结束后理论成绩及技能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故障设备维修周期明显短于对照时间段,维修费用明显低于对照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专项管理小组有利于改善实习护士带教效果,降低设备损耗,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效率,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是否存在耐药及耐消毒剂鼠疫菌株,为鼠疫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信息。方法收集我国1943 - 2016年分离自10处鼠疫自然疫源地的2 753株鼠疫菌,根据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NCBI)公布的耐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基因strA、strB,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基因TEM、SHV、CTX-M,耐磺胺类药物基因sul1、sul2、sul3,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1的序列信息,分别针对每个基因设计1对引物。提取2 753株鼠疫菌基因组DNA,采用PCR法对所有DNA样本进行上述9个目的基因扩增。结果PCR检测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成立,2 753株鼠疫菌DNA样本均未见耐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基因strA、strB,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基因TEM、SHV、CTX-M,耐磺胺类药物基因sul1、sul2、sul3及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1对应的目的条带。结论我国鼠疫菌尚未检测到上述耐药及耐消毒剂基因,但鼠疫菌耐药性的监测工作仍需持续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标记方法下手术部位皮肤消毒的效果。方法2015年6月—2018年8月选择健康志愿者200名在某医院手术室采集样本。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在每名志愿者上腹部设立空白对照A区,另用灭菌记号笔按B、C、D、E区进行标记,其中B、C区直接在腹部皮肤标记划线(B区划实线,C区划虚线),D、E区先消毒皮肤后作标记划线(D区划实线,E区划虚线)。消毒后分别在A、B、C、D、E区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检测消毒效果。结果200名健康志愿者共采集到1 000份样本,其中细菌培养阳性39份,阳性样本检出的菌落数为1~6 cfu/cm2;划实线标记区的皮肤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划虚线区,不同分区的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1.87,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先划线后消毒的B、C区与A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05、9.09;P<0.05);而先消毒后划线的D、E区与A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区的细菌检出率高于C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P<0.05);D区的细菌检出率高于E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部位皮肤进行标记、消毒会对皮肤消毒效果产生影响,建议手术部位皮肤先消毒、后标记,并采用虚线进行标记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手术室精密仪器在消毒供应中心的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抽样选取7所宜昌市西陵区不同等级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获取医院相关资料、精密手术器械科室分布情况、专岗人员分布、处理人员培训及仪器清洗方式并进行分析。结果设置手术室精密仪器清洗专岗占57.1%,质量检查专岗占71.4%,装配包装专岗占57.1%。设置手术室精密仪器处理人员厂家培训占57.1%,自学厂家说明书占42.9%,科室内部培训占71.4%,科室培训结合自学占85.7%,未接受培训占14.3%。手术室精密仪器手工加超声清洗占71.4%,手工清洗占14.3%,机械清洗占14.3%。手术室精密仪器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法占85.7%、环氧乙烷灭菌法42.9%、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71.4%。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对手术室精密仪器专岗人员分布不均匀,管理人员培训松散,清洗方式以手工结合超声清洗,灭菌主要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法;应对不同精密仪器制定相关统一清洗与灭菌标准。
简介:目的:讨论重症肝炎患者的消毒隔离及护理干预的教学研讨。方法:纳入90名2021年2月~2022年2月该院新入职护士开展研究,按随机排列法选出45名列为对照组:传统教学法;剩余45名列为观察组:CBL(以病例为基础)联合PBL(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两组理论及操作成绩对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5.56%,比对照组77.78%高(P<0.05);观察组消毒隔离及护理干预后感染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BL联合PBL教学相对传统教学来说,更适合重症肝炎患者的消毒隔离及护理干预的教学,可提高护理人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强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教学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环节管理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12月收治手术患者共8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消毒管理,研究组采用消毒供应中心环节管理。对比两组感染发生率及管理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感染发生率和管理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论论:对医院感染采用消毒供应中心环节管理既控制的效果显著,既控制了感染率,又保障了病人的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立体定向手术后采用目标性功能训练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南阳南石医院接受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106例HICH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目标性功能训练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结果干预3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9.36±0.48)分]低于对照组[(12.69±0.83)分],P<0.05;干预3个月,两组BI指数、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BI指数、FMA评分[82.79±3.69、(83.68±3.75)分]高于对照组[75.47±3.14、(72.43±3.01)分],P<0.05。结论目标性功能训练可改善HICH立体定向手术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转移速度(BMV)对立体定向放疗(SRT)脑转移瘤患者颅内新发转移后生存的影响,筛选适合挽救性SRT患者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6年间189例首次射波刀治疗后出现颅内新发转移的患者,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使用竞争风险模型评估神经性死亡的累积发生率,并使用Gray检验比较各组之间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颅内转移后生存时间为8个月,影响患者转移后生存的因素包括递归性分区分析、ECOG PS评分与BMV。在低危组(BMV<4),接受挽救性SRT和全脑放疗的患者中位转移后生存时间分别为19.5个月和7个月(P=0.020)。低危、中危(BMV4-13)及高危组(BMV>13)患者神经性死亡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2.6%、15.1%和43.3%(P<0.001)。接受挽救性SRT治疗的患者发生第2次脑转移后,低危(BMV2<4)、中危(BMV2 4~13)及高危组(BMV2>13)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7.5、16.0、3.0个月(P=0.032)。结论对于首次SRT治疗脑转移瘤后出现新发颅内转移的患者,BMV是一个有效的生存预测指标,挽救性SRT为BMV低危组人群优先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发病6 h内和发病6~24 h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SICH)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临汾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SICH患者,根据手术时机分为A、B两组,每组54例。两组均行立体定向手术,A组于发病6 h内进行手术,B组于发病6~24 h内进行手术。观察两组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比较预后优良率、血清caspase切割的细胞角蛋白18(CCCK-18)、核因子kappa Bp65(NF-κBp65)水平及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①A组血肿清除率[(91.46±6.05)%]高于B组[(80.67±6.83)%],卧床时间[(11.31±1.62)d]短于B组[(19.72±2.05)d],P<0.05。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3个月随访,A组预后优良率(66.67%,36/54)高于B组(46.30%,25/54),P<0.05。④术后3个月,A组血清CCCK-18、NF-κBp65水平低于B组(P<0.05)。术后3个月,A组CSS评分低于B组,ADL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SICH患者发病6 h内进行立体定向手术能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卧床时间,改善预后,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非手术治疗与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中小量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内、外科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82例高血压基底节性脑出血(20~40 m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2例,女性80例;年龄38~79岁,平均(52.9±1.9)岁。按照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案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90例采用了规范药物治疗者为非手术治疗组,92例接受了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手术者为定向引流组。分别根据动态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价其排空率,在院期间再出血率和颅内感染率评价其临床安全性,平均住院日及费用评价其社会经济负担;全部随访6个月,根据病死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价其远期预后。结果与非手术治疗组比较,定向引流组在发病后第7天的血肿排空率更高[(90.67±3.31)%比(25.23±2.41)%]、平均住院日缩短[(10.1±2.8)d比(20.3±3.9)d]、平均住院费降低[(18 158.1±2 171.3)元比(21 493.3±3 729.5)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在院期间再出血率(6.7%比5.4%)和颅内感染率[1.1%(1/90)比3.3%(3/9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后,定向引流组的mRs[(2.57±0.56)分比(3.42±0.21)分]和病死率[10.0%(9/90)、2.2%(2/92)]均低于非手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中小量高血压基底节性脑出血,与非手术治疗比较,立体定向手术在具备安全性的同时,临床预后更好、经济负担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