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房灌注经瞳孔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溧阳市中医医院25例(25眼)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行前房灌注经瞳孔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耗时及术后视力。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25例硅油全部顺利取出,无硅油残留。随访末期视力≥0.1者18眼(72.00%),优于术前的5眼(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07,P=0.000)。无复发性视网膜脱离、角膜内皮失代偿或人工晶状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前房灌注经瞳孔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周口市中心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DR患者3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PV组与PRP组,每组153例。PRP组采用PRP治疗,PPV组采用PPV联合PRP治疗。比较两组视力恢复率、光敏度、最小分辨角对数最佳矫正视力(LogMAR BCVA)、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PV组视力恢复率(97.39%,149/153)高于PRP组(83.01%,127/153),P<0.05;PPV组周边30度、60度光敏度高于PRP组(P<0.05);术后1、3、6个月,PPV组LogMAR BCVA水平高于PRP组(P<0.05);术后3、6个月,PPV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级优于PRP组(P<0.05);PPV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RP组(P<0.05)。结论DR患者采用PPV联合PRP治疗,可改善视力水平和光敏度,减少微血管动脉瘤数量,改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级,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不同眼内填充物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开封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306例PDR患者(328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使用眼内填充物不同分为C3F8组(146例154眼)和硅油组(160例174眼)。比较两组患者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两组患者术眼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发生率、发生时间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BCVA分级情况均优于术前,C3F8组患者术后总体BCVA分级情况优于硅油组(P均<0.05);硅油组患者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发生率低于C3F8组(P<0.05),C3F8组患者玻璃体再积血发生时间早于硅油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虹膜红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C3F8组患者白内障、一过性高眼压发生率低于硅油组(P均<0.05)。结论C3F8、硅油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均能促进PDR患者视力恢复,使用硅油作为眼内填充物的PDR患者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发生率低于C3F8,使用C3F8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效果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D平视技术与显微镜目镜下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的患者48例(48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观察系统不同分为3D平视技术组和显微镜目镜组,每组24例(24眼)。比较2组患者术眼手术持续时间及术中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评估术眼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解剖复位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数据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显微镜目镜组、3D平视技术组的手术时间依次为(64.4±19.8)min和(63.1±18.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089)。术后1、3个月,显微镜目镜组和3D平视技术组术眼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且术后3个月BCVA均优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复查时,同一时间点2组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中出血率、后囊膜破裂率、气体注入率和硅油注入率及术后出现角膜水肿、前房反应、高眼压及低眼压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时显微镜目镜组和3D平视技术组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3D平视技术下的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可以达到与显微镜目镜下同样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家族性玻璃体淀粉样变性(FVA)患者临床特征及玻璃体切割手术(PPV)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09年6月至2020年3月于嘉兴市中医院眼科检查确诊并接受PPV治疗的3个FVA家系的18例患者3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2例22只眼,女性6例10只眼。平均发病年龄(42.28±3.25)年;平均病程(3.75±3.93)年。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B型超声检查。BCVA检查采用对数视力表进行,记录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1.72±0.53;眼压均<21 mm Hg (1 mm Hg=0.133 kPa)。所有患眼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三通道PPV,手术中留取玻璃体标本行病理学检查。抽取3个家系先证者外周静脉血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特征及PPV中眼底病变、手术后BCVA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结果患眼玻璃体均呈灰白色致密、浓稠的絮状改变,附着于晶状体后囊呈"足盘"样混浊;晶状体以后囊性混浊为主。玻璃体病理学检查,偏振光显微镜下显示苹果绿点状、片状双折光。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家系2先证者转甲状腺素蛋白基因第3号外显子存在c.307G>C (p.Gly103Arg)错义突变。PPV中发现周边视网膜出血灶4只眼(12.5%,4/32 )、视网膜裂孔5只眼(15.6%,5/32 )、视网膜变性灶4只眼(12.5%,4/32 )、视网膜脱离3只眼(9.4%,3/32)。玻璃体填充C3F8、硅油分别为2、1只眼。手术后6个月,患眼logMAR BCVA为0.39±0.32;与手术前比较,视力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31,P=0.000)。手术后发生高眼压2只眼(6.3%,2/32)、继发性青光眼1只眼(3.1%,1/32)、视网膜脱离2只眼(6.3%,2/32)、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2只眼(6.3%,2/32)、白内障10只眼(31.3%,10/32)。结论FVA患眼玻璃体呈灰白色致密、浓稠絮状改变,附着于晶状体后囊呈"足盘"样混浊;PPV治疗可有效提高患眼BCVA;手术后可发生继发性青光眼、继发性视网膜脱离、NVG等。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3种硅油取出方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玻璃体切除术后硅油填充眼伴有白内障84例(84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不同的取油方式分为3组:A组,27例经睫状体平坦部取出硅油;B组,27例经瞳孔取出硅油;C组,30例前房灌注下经瞳孔取出硅油。比较3组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手术耗时、眼部刺激症状持续时间及眼部并发症等。结果本研究3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73,P=0.421);术后1 d,A组与B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P=0.222),但A组和B组眼压均低于C组(F=36.29,P<0.001);各组间及组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的手术耗时(28.63±2.22)min短于A组的(31.11±3.42)min(t=3.16,P=0.003),C组的手术耗时(23.80±3.50) min短于B组(t=6.28,P<0.001);眼部刺激症状持续时间比较,A组(7.37±1.15) d和B组(7.33±1.27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P=0.911),C组的眼部刺激症状持续时间(1.60±1.59) d短于A组(t=15.56,P<0.001)和B组(t=14.93,P<0.001)。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P=0.829)。结论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3种硅油取出方式均安全有效,前房灌注经瞳孔硅油取出具有手术时间短及恢复快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体位保持器用于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被动体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106例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患者分为三组,A组(俯卧低头位组35例),B组(U型枕组36例),C组(康复体位保持器组35例),行玻璃体切除术后被动体位护理疗效比较的初步研究,平均随访时间3个月。依据本研究设计的术后体位护理效果对比量表,观察记录和随访,通过三组患者在体位维持时间、睡眠时间、饮水量、复发率、舒适度、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对比各组体位护理的效果。结果C组在单次体位维持时间、体位维持总时间、睡眠时间、饮水量、术后体重减轻程度、舒适度、不适症状及术后高眼压并发症等方面,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视力恢复程度比较,C组均数数值高于A组和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结论体位保持器对比常规俯卧低头体位或U型枕在增加患者体位维持时间、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增加舒适度,以及减轻体位维持不适和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oldable capsular vitreous body,FCVB)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严重眼外伤及硅油依赖眼18例(18眼)接受23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或硅油取出术联合FCVB植入术。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球形态及眼压。结果所有患者FCVB均顺利植入。随访期间,FCVB形态完整,位置正,视网膜在位。无感染、硅油乳化或球囊暴露等并发症。术后视力提高者3例,视力不变者15例。眼压基本正常,眼球形态维持良好。患者基本满意度达88.89%(16/18)。结论FCVB植入术治疗严重眼外伤及硅油依赖眼可避免反复手术、眼球摘除或硅油长期充填等不良反应,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手术的时机。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100例(100眼),按受伤后至手术的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在伤后10~14天行玻璃体手术,研究组为伤后早期(2~4天)行玻璃体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随访3个月。结果研究组的总治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6.0%(χ2=8.306,P=0.000)。研究组术后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率为2.0%、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4.0%,硅油依赖发生率为2.0%,玻璃体再积血率为0,均低于对照组相应的16.0%、22.0%、14.0%及12.0%,各参数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83,7.162,4.891,6.383,P=0.011,0.010,0.000,0.021)。结论开放性眼外伤伤后早期行玻璃体手术,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5种公式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所需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开封市中心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者84例(84眼),术前均用5种公式测算拟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实际屈光度与术前预测屈光度误差。结果分别用SRK/T、Hoffer Q、Haigis、Holladay 2及Barrett universal Ⅱ 5种公式术后预算屈光度误差依次为(0.301±0.802)D、(0.353±0.807)D、(0.397±0.820)D、(0.229±0.490)D及(0.426±0.760)D。预测屈光绝对值误差分别为:(0.635±0.482)D、(0.627±0.507)D、(0.597±0.520)D、(0.529±0.490)D及(0.626±0.540)D。每个公式的预测屈光误差和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olladay 2公式预测屈光误差及预测屈光绝对值误差均低于其他4种公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Holladay 2公式预测屈光绝对值误差在0.50 D范围内比例最高(60.7%,47/84),(χ2=8.41,P<0.001)。结论Holladay 2公式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度预测的准确度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眼抗VEGF药物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玻璃体再积血(PV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在嘉兴市眼科医院确诊并接受抗VEGF药物联合25G PPV治疗的87例PDR患者10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8例44只眼,女性49例56只眼。年龄26~ 83岁,平均年龄(57.72±8.82)岁。所有患者对象均为2型糖尿病,平均糖尿病病程(10.84±6.03)年。所有患眼均由同一位医生在非接触广角镜辅助下行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5G PPV。手术前5~7 d按内眼手术操作方法行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雷珠单抗或康柏西普0.05 ml(含雷珠单抗或康柏西普0.5 mg)治疗。观察患眼的PVH发生率。对比分析是否发生PVH者年龄、糖尿病病程、手术前视力、手术前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手术前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手术前是否接受过激光治疗、手术中是否摘除晶状体、手术中是否给予眼内填充物、手术中视网膜激光点数以及手术中眼底病变(增生膜、视网膜出血、血管闭塞、增生视网膜牵引、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渗出、新生血管)等情况。分析抗VEGF药物联合PPV治疗PDR后发生PVH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数据进行Spearma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7例100只眼中,发生PVH 15例17只眼,占患眼的17%;未发生PVH 72例83只眼,占患眼的83%。发生与未发生PVH者手术中发现血管闭塞以及增生视网膜牵引的眼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41、8.103,P<0.05);年龄(t=-1.364 )、糖尿病病程(t=0.538 )、手术前视力(t=1.897)、手术前空腹血糖(t=1.938 )、手术前餐后血糖(t=1.508 )、手术前收缩压(t=-0.571 )、舒张压水平(t=0.275 )、手术前是否接受激光治疗(χ2=2.678 )、手术中激光点数(t=0.565 )、手术中是否摘除晶状体(χ2=0.331 )、手术中发现新生血管(χ2=2.741 )及手术中是否给予填充物(χ2=0.060)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患者视力低下、空腹血糖水平控制差以及手术中见血管闭塞、增生视网膜牵引是PVH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rs=0.208、0.229、0.240、0.285,P<0.05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中见眼底血管闭塞、增生视网膜牵引可能是PV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5.175、13.915,P<0.05 )。结论PPV中可见的眼底血管闭塞、纤维血管膜增生导致的视网膜牵引可能是PDR患者抗VEGF药物联合PPV后PV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25 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植入剂傲迪适(ozurdex)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前膜及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前膜及黄斑水肿应用25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傲迪适植入治疗的30例(30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治疗前后视力、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前视力(BCVA,logMAR)为0.87±0.63,治疗后各时间点之间视力与治疗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34,P<0.001),治疗后各时间点之间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MT为(638.59±198. 46)μm,治疗后各时间点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F=24.79,P<0.05),而且大致上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随访期间有11眼(36.67%)黄斑水肿复发,复发时间为(3.27±0.65)个月,未发生眼部或全身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植入剂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前膜及黄斑水肿,可有效减轻水肿并提高视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玻璃体切除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增殖性DR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3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生虹膜新生血管的影响因素。结果348例增殖性DR患者于玻璃体切除术后,有25例患者存在虹膜新生血管现象,发生率为7.18%;两组性别、年龄、联合术式、联合填充物性质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虹膜新生血管组术后视网膜脱离、未完成全视网膜光凝等占比均高于无虹膜新生血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视网膜脱落、未完成全视网膜光凝为玻璃体切除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的影响因素(均OR>1,均P<0.05)。结论术后视网膜脱落、未完成全视网膜光凝为玻璃体切除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的影响因素,故临床应积极采取对应干预措施,以控制术后虹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PPV)后人工晶状体(IOL)混浊的病例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07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发现的全部PPV术后出现IOL混浊的病例资料11例,选取其中2枚取出且保存良好的IOL进行体外光镜、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以及能谱分析。结果:11例患者年龄为23~76(63.3±15.0)岁,发现IOL混浊与PPV间隔时间为24~180(82.2±45.7)个月。11例患者中8例有视网膜光凝史,5例有眼内硅油/气体注入手术史,1例有青光眼手术史。11例患者中糖尿病6例,高血压5例。患者所用IOL类型及临床处置情况分别为:9例(9/11)为亲水性丙烯酸酯,型号分别为860UV(1例,已取出)、Akreos Adapt AO(2例,已取出1例)和具有疏水涂层的亲水性L-312(6例,已取出4例);另外2例(2/11)为疏水性丙烯酸酯MA60MA(未取出)。2枚混浊的IOL检测情况如下:第1枚是860UV型IOL,混浊部位主要集中于光学部前表面,光镜及扫描电镜下呈弥漫、凹凸不平蚯蚓状、地嵴状,襻部及周边未见明显沉积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混浊主要集中在前浅层,深度大约为IOL整体厚度的前6.9%;能谱分析显示,按元素组成比例高低排列为碳、氧、钙、磷、硅和镁元素。第2枚是Akreos Adapt AO型IOL,混浊主要处于光学区中央,光镜及扫描电镜下呈粗糙、小圆形的砂粒,襻部也散在累及,呈较为致密的砂粒状;共聚焦显微镜显示混浊区域更深,大约为IOL整体厚度的前12.5%;能谱分析显示,按元素组成比例高低排列为碳、氧和硅元素。结论:PPV后不同类型丙烯酸酯IOL均有可能发生混浊,且IOL混浊的形态和表面沉积物各不相同。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玻璃体切割术患者手术效果与康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抚顺市眼病医院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便利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以往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采用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手术效果与康复时间的变化。结果实施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于玻璃体切割术患者,能显著改善手术效果,并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时间结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经玻璃体切除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睫状体平坦部行23G/25G+玻璃体切除术的PDR 171例(171只眼)。其中男性78例,女性93例;年龄(56.04±11.13)岁。对比分析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危险因素。术后随访3~4个月。结果171只眼中,发生脉络膜脱离者11只眼(6.43%),发生时间为手术后1 d。发生与未发生脉络膜脱离者两组手术过程中巩膜伤口缝合与否(χ2=4.21, P=0.040)、手术后1 d眼压(t=7.05,P<0.001)和不同填充物所占比例(χ2=5.16, P=0.02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χ2=0.41,P=0.524)、年龄(t=1.59,P=0.113)、糖尿病病程(t=1.16,P=0.248)、血清白蛋白ALB(t=1.598,P=0.110)、糖化血红蛋白HbA1c(t=1.12,P=0.263)、PDR分期(χ2=0.49, P=0.114)、术前眼压(t=0.92,P=0.358)、晶状体状态(χ2=0.03,P=0.873)、术前7 d内抗VEGF治疗(χ2=0.57,P=0.451)、是否联合白内障手术(χ2=0.00,P=0.969)、激光光凝点数(χ2=0.06,P=0.812)、手术时长(χ2=0.23,P=0.634),以及切口类型(χ2=0.70,P=0.403)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巩膜创口未缝合(OR=0.23,P=0.003)、填充物为灌注液(OR=0.24,P=0.004)和术后1 d低眼压(OR=0.11, P<0.001)是脉络膜脱离的危险因素。结论巩膜创口未缝合、灌注液填充和手术后1 d低眼压是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危险因素;缝合巩膜伤口、填充硅油或气体是脉络膜脱离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