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效蒸汽清洗机在脑压管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一部于2019年10月1日—2020年3月31日回收的3 000个脑压管进行分析。依据不同清洗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每组1 000个。观察组采用酶液浸泡联合高效蒸汽清洗清洗,对照组A采用酶液浸泡清洗,对照组B使用酶液浸泡联合超声清洗清洗。比较3种清洗方式的清洗时间、清洗合格数量、清洗安全、残留气体及物品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脑压管的清洗时间为(8.75±1.16)min,低于对照组A的(12.38±1.35)min及对照组B的(10.17±2.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脑压管的清洗合格数量、清洗安全数量多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压管的残留气体与物品损伤数量少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蒸汽清洗清洗脑压管的效果较好,宜于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心供应室,医院 蒸汽清洗机 脑压管 清洗效果 医院感染 管腔器械
  • 简介:摘要皮肤恶性黑素瘤(MM)是来源于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早期发现可极大提高生存率。皮肤镜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可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避免盲目活检。本共识总结了不同类型MM的皮肤镜主要表现,并简要概述需要鉴别诊断的疾病,旨在为MM的早期无创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黑色素瘤 皮肤镜检查 专家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辅助下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3月—2019年9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15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8~60岁。入院时创面面积为3.0 cm×3.0 cm~9.0 cm×8.0 cm。术前行3D-CTA检查,选择血管蒂长度合适、血流灌注好的腓动脉穿支血管。根据创面面积及3D-CTA检查定位的腓动脉穿支血管情况,设计及切取大小为3.5 cm×3.5 cm~9.5 cm×8.5 cm腓动脉穿支皮瓣,皮瓣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并与创面的神经吻合。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或取大腿中厚皮覆盖。观察术前3D-CTA检查拟切取的腓动脉穿支血管类型、管径、穿出位置与术中实际探测情况是否一致,记录皮瓣切取时长和术后皮瓣成活情况。术后12个月随访,指导患者按照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足部功能,观察供区创面愈合情况及影响肢体运动功能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该组患者术中探测到拟切取的腓动脉穿支血管类型为肌间隔穿支者12例、肌皮穿支者2例、肌肉-肌间隔穿支者1例,与术前3D-CTA检查结果一致。术前3D-CTA测量的腓动脉穿支血管管径为(1.38±0.17)mm,与术中测量的(1.40±0.19)mm相近(t=0.30,P>0.05);术前3D-CTA测量的穿支起始点至小腿外缘水平距离为(42±6)mm,穿支起始点至外踝尖水平的垂直距离为(219±14)mm,分别与术中测量的(43±6)、(221±15)mm相近(t值分别为0.46、0.38,P>0.05)。皮瓣切取时长为(31±6)min,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出现。术后12个月随访,足功能评定为优者11例、良者3例、中者1例;供区创面愈合良好,瘢痕不明显,无挛缩,肢体运动功能无影响。结论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是重建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前3D-CTA明确了穿支血管解剖位置,降低了手术风险。

  • 标签: 伤口愈合 穿支皮瓣 血管造影术 足前段,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治疗皮肤创伤对患者创面愈合的疗效和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整形美容中心收治的84例皮肤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HBO治疗。统计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15 d后创面愈合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5、10、15 d取患者创面渗出液,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33(IL-33)、可溶性ST2(sST2)、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指标的表达水平。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瘙痒及创面发红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5 d后,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5、10、15 d后CRP与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CRP与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患者治疗5、10、15 d后创面血清IL-33、sST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IL-33、sST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5、10、15 d后创面血清TGF-β1、VEGF、CTGF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TGF-β1、VEGF、CT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患者在入院治疗过程中,预期出现的瘙痒、创面发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HBO联合FGF治疗皮肤创伤患者临床疗效好,且安全性高,其主要通过调节炎性因子和皮肤创面修复促进因子水平实现的。

  • 标签: 皮肤创伤 高压氧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氧预处理大鼠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条件培养基对全层皮肤缺损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1)取6周龄雄性SD大鼠1只,颈椎脱臼处死,分离双侧腹股沟脂肪组织,胶原酶消化法提取第3代ADSC,观察细胞形态后用于后续实验。取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成脂诱导组和成骨诱导组,每组各6孔。成脂诱导组培养14 d观察成脂情况,成骨诱导组培养28 d观察成骨情况。(2)取第3代ADSC,分为常氧组和低氧组,常氧组细胞置于氧气体积分数20%的常氧培养箱中培养,低氧组细胞置于氧气体积分数2%的低氧培养箱中培养。常氧组培养3 h,低氧组培养3、6、12、24、48 h,分别取3个样本,进行后续指标检测。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mRNA表达量。收集2组细胞培养上清液,离心过滤后获得常氧条件培养基(normo-CM)和低氧条件培养基(hypo-CM),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条件培养基中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含量。(3)取27只6~8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ormo-CM组和hypo-CM组,每组9只,在其背部制作直径为1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并分别滴加50 μL PBS、normo-CM及hypo-CM。伤后0、3、5、7、9、11 d,观察创面大体情况,测量创面面积并计算创面未愈合率。取创面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伤后3、9、11 d创面炎症反应及伤后9 d创面再上皮化水平;Masson染色观察伤后11 d创面胶原沉积情况,并分析胶原容积分数(CVF)。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Bonferroni校正。结果(1)细胞融合度低时呈长梭形、贴壁生长、排列紧密。培养14 d,成脂诱导组细胞经油红O染色后被染成红色的脂滴。培养28 d,成骨诱导组细胞经茜素红S染色后可见红色结节。细胞鉴定为ADSC。(2)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细胞培养12、24 h HIF-1α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t=5.43、5.11,P<0.05);培养6、12 h VEGF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t=3.29、2.33,P<0.05或P<0.01);bFGF mRNA培养12 h表达量明显升高(t=12.59,P<0.01),培养48 h明显降低(t=9.34,P<0.01);培养3、12、24 h PPAR-γ mRNA明显降低(t=5.14、6.56、4.97,P<0.05)。(3)与常氧组相比,低氧组细胞培养3、6、12、24、48 h VEGF含量明显升高(t=5.74、12.37、14.80、15.70、34.63,P<0.05或P<0.01),培养6、12、24、48 h IGF含量明显升高(t=5.65、8.06、20.12、22.99,P<0.05或P<0.01),培养各时间点TGF-β和EGF含量无明显变化。(4)伤后0~11 d,3组大鼠创面均不同程度缩小,未见明显感染、渗出等。伤后11 d,PBS组大鼠创面面积仍较大;normo-CM组大鼠创面面积较PBS组缩小,hypo-CM组大鼠创面已基本愈合。伤后7 d,normo-CM组和hypo-CM组大鼠创面未愈合率明显低于PBS组(t=10.26、16.03,P<0.05)。伤后9 d,hypo-CM组大鼠创面未愈合率明显低于PBS组和normo-CM组(t=17.25、6.89,P<0.05或P<0.01),normo-CM组大鼠创面未愈合率明显低于PBS组(t=8.81,P<0.05)。伤后11 d,hypo-CM组大鼠创面未愈合率为(2.4±1.5)%,明显低于PBS组的(20.0±5.0)%和normo-CM组的(7.7±1.7)%,t=30.15、84.80,P<0.05。(5)伤后3 d,hypo-CM组大鼠创面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多于其余2组;伤后9 d,normo-CM组和hypo-CM组大鼠创面炎症细胞浸润均少于PBS组;伤后11 d,hypo-CM组大鼠创面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少于PBS组和normo-CM组。(6)伤后9 d,hypo-CM组大鼠创面"表皮迁移舌"长度长于其他2组,表皮厚度接近正常皮肤。伤后11 d,与PBS组和normo-CM组相比,hypo-CM组大鼠创面中可见大量结构致密、排列整齐、成熟度较高的胶原沉积。PBS组大鼠创面CVF为(22.90±1.25)%,显著低于normo-CM组的(31.96±0.14)%和hypo-CM组的(56.10±1.50)%(t=12.48、29.43,P<0.05);normo-CM组大鼠创面CVF显著低于hypo-CM组(t=27.73,P<0.05)。结论低氧处理可显著增强大鼠ADSC的旁分泌作用,低氧预处理的大鼠ADSC条件培养基可通过调控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促进创面再上皮化和胶原沉积,加速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

  • 标签: 伤口愈合 缺氧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条件培养基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主观评分法和在体无创性仪器测试方法检测上海女性肤色参数。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架构下的变量投影重要性法则以及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皮肤色度指数(STI),应用于肤色的整体评判。方法2013年11月,上海家化功效评估实验室对60名女性志愿者面颊部位进行各维度皮肤颜色参数检测,比较不同方法所得色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架构下的变量投影重要性方法(PLS-VIP)分析影响色度等级的5个主要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各参数建立皮肤色度指数(STI,),并进行STI指数模型验证。结果除皮肤黄度b值外,肤色等级与各仪器及图像分析测得参数之间相关性都较高(|r|=0.690~0.865);对肤色等级影响重要的5个参数为Int(光强度)、L、BS(色素沉积指数)、MI、EI;皮肤色度指数计算公式为STI=0.47*Int+0.47*L+0.43*BS-0.44MI-0.43EI,STI与肤色等级的相关系数为-0.834,P<0.000。结论STI可整体反映肤色的变化程度。

  • 标签: 肤色 验证评估量表 偏最小二乘回归-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 皮肤色度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蒸汽清洗机用于清洗锉刀类外来医疗器械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3月至5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接收锉刀类外来医疗器械80套设为观察组,采用蒸汽清洗机预清洗后上机清洗,2020年9月至11月接收锉刀类外来医疗器80套设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清洗加用高压水枪预清洗后上机清洗。完成清洗程序后采用目测法和蛋白残留测试法评价两组器械的清洗效果。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用目测法检测合格率、蛋白残留测试法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80/80)比90.00%(72/80)、96.25%(77/80)比86.25%(69/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421、5.010,P=0.004、0.025)。结论将蒸汽清洗机应用于锉刀类外来医疗器械的清洗可提升清洗效果,保证外来医疗器械的安全,可为完善此类器械清洗操作规程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蒸汽清洗机 锉刀类 外来医疗器械 清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鼠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体外模拟创面炎症微环境的可行性。方法(1)取10只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在背部中线两侧用打孔器各取直径1.0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组织,制作正常皮肤组织匀浆上清液。形成全层皮肤缺损创面48 h后,取距创缘2 mm内创面组织,制作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取2种组织匀浆上清液,调整总蛋白质量浓度为1 mg/mL,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样本数为6。(2)取原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并培养至第3代,培养48 h后提取正常外泌体。另外取第3代hUCMSC,分别加入总蛋白质量浓度为30、50、100 μg/mL正常皮肤组织匀浆上清液和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培养48 h后,提取30、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和30、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取正常外泌体、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和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外泌体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检测外泌体粒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D9和CD63表达。(3)取1 d龄C57BL/6小鼠乳鼠20只,分离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Fb)和第3代Fb,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取第3代Fb,培养2 h,利用细胞爬片法结合免疫荧光法观察波形蛋白的表达。(4)取第3代Fb,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30、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及30、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每组4孔。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其余7组依次加入实验(2)中制备的正常外泌体,30、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和30、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并调整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0 μg/mL。培养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8组细胞活力。(5)取2个批次第3代Fb,同实验(4)进行分组及处理,每组4孔,并分别调整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10 μg/mL,采用细胞划痕试验检测培养6、12、24 h细胞迁移率。(6)取2个批次第3代Fb,同实验(4)进行分组及处理,但不设置对照组,每组3孔,并调整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10 μg/mL,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培养48 h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GF-β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表达。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法。结果(1)伤后48 h,小鼠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中TNF-α含量为(116±3)pg/mL,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匀浆上清液的(97±5)pg/mL,t=3.306,P<0.05。(2)hUCMSC正常外泌体、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均呈典型茶托样;3种hUCMSC外泌体粒径为30~150 nm,均在外泌体正常粒径范围内;3种hUCMSC外泌体CD9和CD63均呈阳性表达。(3)原代细胞轮廓清晰,呈突起的纺锤形、不规则多角形或细长条状;第3代细胞形态与原代细胞相近。培养2 h,细胞中波形蛋白呈阳性表达,细胞鉴定为Fb。(4)培养48 h,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活力为(137.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正常外泌体组的(107.5±2.4)%、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的(113.3±3.2)%及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的(104.0±2.0)%、(101.9±1.5)%,P<0.01, 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及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103.4±2.2)%、(102.5±1.4)%],P<0.01。(5)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 μg/mL时,培养6、12、24 h,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及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培养12 h,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以及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外泌体终质量浓度10 μg/mL时,培养6 h,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P<0.05);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培养12、24 h,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及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及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6)外泌体终质量浓度1 μg/mL时,7组细胞培养48 h TGF-β1、TGF-β3、α-SMA mRNA表达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23、1.537、1.653,P>0.05)。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0 μg/mL时,培养48 h,7组细胞TGF-β1、α-SMA mRNA表达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87、1.308,P>0.05)。5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培养48 h TGF-β3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外泌体组、5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及3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结论小鼠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预处理对hUCMSC外泌体的总蛋白含量无影响,低浓度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刺激所得的hUCMSC外泌体能够上调Fb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但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中的炎症介质含量过低,不足以有效启动间充质干细胞抗炎及组织修复旁分泌效应。

  • 标签: 炎症 成纤维细胞 外泌体 组织匀浆 微环境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HaiMed难愈性创面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在创面测量中的准确性及实用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2019年1至8月诊治的慢性创面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0~76岁,其中术后愈合不良创面9例,糖尿病足创面6例,压疮4例,肿瘤创面1例。分别采用传统的透明膜勾边法和HaiMed难愈性创面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对20例创面面积进行测量。对2组创面面积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应用Spearman简单相关分析、Bland-Altman评价以及变异系数,对HaiMed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aiMed难愈性创面人工智能辅助系统与传统测量工具相比,在创面面积测量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97,P=0.060),2种方法的Spearman相关系数r=0.998,两者一致性好。Bland-Altman评价示所有散点均落于95%一致性界限内,HaiMed系统准确性可靠。透明膜勾边法组变异系数最小0.41%,最大4.03%,平均1.67%;HaiMed组变异系数最小0.15%,最大2.31%,平均0.60%,HaiMed系统较传统测量方法有更高的稳定性。结论HaiMed难愈性创面人工智能辅助系统测量创面面积准确性高、稳定性好,尤其对于浅表创面,可进行简便快捷的创面评估,是一套新型、可靠的创面测量工具。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人工智能 摄影测量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10例慢性创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收治的慢性创面患者410例的年龄、病因、创面特征等信息,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创面中最主要类型是创伤性溃疡[144例(31.1%)],其次是压力性溃疡[95例(23.2%)]和血管型溃疡[80例(19.5%)]。低龄组(<60岁)以创伤性溃疡最为常见,高龄组(≥60岁)以压力性溃疡最为常见,比较两个年龄组的创面病因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794,P<0.001),创面感染与愈合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03,P=0.005)。病原学检测显示革兰阳性菌构成比最高。不同治疗方式对慢性创面的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69,P<0.001),采取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治愈率最高为59.3%。结论410例慢性创面中高龄组压力性溃疡较多见,感染会影响慢性创面的转归,革兰阳性菌检出率较高,外科手术干预是治疗慢性创面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感染 皮肤溃疡 革兰氏阳性杆菌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近年来,慢性创面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该病致残率高、治疗难度大,其预防和治疗应当得到现代医学的重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慢性创面的治疗尽管已取得诸多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要实现慢性创面的快速修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总结了慢性创面的定义及治疗的理论基础、创面敷料及治疗技术的应用,旨在与业内同仁们探讨慢性创面治疗的理论和策略。

  • 标签: 伤口愈合 慢性创面 TIME模式 创面湿性愈合理论 创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