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早期与晚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对多发肋骨骨折的影响。方法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晚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相关文献。对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到的文献严格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受伤72 h内切开复位内固定(早期组)与受伤72 h后切开复位内固定(晚期组)在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胸部疼痛改善率、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术后胸部X线片改善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病死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712例患者,其中早期组360例,晚期组35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组与晚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OR=0.25,95%CI 0.16~0.37,P<0.01)、胸部疼痛改善率(OR=6.15,95%CI 1.63~23.27,P<0.01)、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SMD=-0.97,95%CI -1.70~-0.24,P<0.01)、术后胸部X线片改善时间(SMD=-15.91,95%CI -18.42~-13.41,P<0.01)、术后卧床时间(SMD=-11.07,95%CI -12.31~-9.84,P<0.01)、术后胸管留置时间(SMD=-0.98,95%CI -1.77~-0.20,P<0.05)及住院时间(SMD=-0.96,95%CI -1.26~-0.66,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手术时间(SMD=-2.44,95%CI -4.89~0.02,P>0.05)和病死率(OR=0.24,95%CI 0.04~1.5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能够减少肺部并发症,减轻胸部疼痛,缩短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术后胸部X线片改善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但不能缩短手术时间或减少病死率。
简介:摘要气管切开术是一种紧急解除上气道阻塞的方法,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 tracheotomy,PDT)具有快捷、微创、安全的特点,在临床得到应用,尤其在重症医学科。天津市环湖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引入PDT技术已经十余年,手术例数逾千例,并且成功应用到困难气道中,对比传统气管切开术,PDT安全、并发症少。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我们积累了数例PDT手术失败及并发症的病例资料,本文主要介绍PDT手术失败及严重并发症的5例患者资料,并探讨其发生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美国危重病患儿气管切开依赖率正在增加,我们不知道这一决定对父母的影响。本文旨在确定决策矛盾和后悔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对考虑行气管切开术患儿父母生活质量的影响。设计前瞻性混合方法纵向研究。场所一家四级医疗中心的儿科、心脏和新生儿ICUs。干预措施无方法和主要结果父母在决定气管切开时完成决策矛盾调查,之后两周和3个月时各完成1次决策后悔和生活质量调查。本文纳入39对父母,其中25对完成了3个时间点的全部调查。35/39对(89.7%)报告至少存在一些决策矛盾,最常见原因为感觉不知情和强迫决策。两周时13/25对(52%)父母报告后悔,3个月时增至18/25对(72%)。后悔源于感觉不知情、手术时机不当以及认为医疗护理不足。两周时生活质量评分中等,为(78.8±13.8)分,在3个月时下降到(75.5±14.2)分。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包括巨大的医疗护理需求、照顾气管切开患儿的复杂性、经济负担和对父母心理社会健康的受累程度。结论危重病患儿父母做出气管切开术决策充满了冲突,随时间推移后悔程度和生活质量恶化。减少促成因素的策略可能会改善做出这改变一生决策的患儿父母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力学优先原则在切开法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就诊初次眼整形女性患者96例(年龄18~42岁,平均26岁)的双侧单睑患者行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对合并内眦赘皮者行改良Park法内眦赘皮矫正术;对存在轻度上睑下垂者行提肌腱膜松解或提肌腱膜折叠术。通过手术进行松解粘连、组织复位、减轻负荷、加强提睑板力量等方法,减弱影响重睑皱褶形成的力学因素。结果96例患者上睑形态及皮肤松弛情况有明显改善。其中2例因术后重睑线弧度欠佳,1例因去皮量不足重睑较窄,2例因双侧不对称。其余患者睁闭眼位上下睑形态较自然,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采用力学优先原则行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重睑皱褶变浅、消失等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气管切开高流量氧疗(THFO)对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山西省汾阳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文丘里氧疗组和THFO组,每组30例。THFO组给予THFO及配套装置进行氧疗;文丘里氧疗组用文丘里(无面罩)接MR850底座与呼吸机管路连接进行氧疗。观察两种氧疗模式患者5 d内07:00体温变化较基础值升高1℃、白细胞计数(WBC)较基础值升高2×109/L、氧合指数(PaO2/FiO2)<300 mmHg(1 mmHg=0.133 kPa)、下呼吸道感染(以影像学为标准)的发生情况和痰液分度以及痰痂形成的变化。结果与文丘里氧疗组比较,THFO组体温升高>1 ℃、WBC增高2×109/L、PaO2/FiO2<300 mmHg、下呼吸道感染比例均明显降低〔体温升高>1℃:10.0%(3/30)比13.3%(4/30),WBC增高2×109/L:10.0%(3/30)比30.0%(9/30),PaO2/FiO2<300 mmHg:3.3%(1/30)比10.0%(3/30),下呼吸道感染:6.7%(2/30)比13.3%(4/30),均P<0.05〕,痰痂形成和痰液黏稠度为Ⅰ度的患者比例均明显升高〔痰痂形成:16.7%(5/30)比6.7%(2/30),痰液黏稠度Ⅰ度:30.0%(9/30)比20.0%(6/30),均P<0.05〕。结论气管切开成人患者非机械通气时行THFO,可在维持较高氧分压的同时较理想地控制吸入气体温湿度,促进Ⅰ度、Ⅱ度黏稠度痰液排出,从而降低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开展,其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的作用也逐渐突显。周边虹膜切除(SP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作为新型的微创联合术式,目前被证实在治疗合并透明晶状体或没有白内障手术指征的中晚期PACG中是安全、有效的,目前在临床上已用于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但其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用药仍缺乏统一的规范,影响了治疗效果的正确评价。国内部分青光眼治疗专家针对目前SPI联合GSL及GT治疗PACG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详细、完整的规范专家推荐意见,包括手术适应证、麻醉方法、手术部位、手术步骤、围手术期用药方法,以规范临床医生应用该技术治疗PACG的医疗过程,为更好地评价MIGS疗效奠定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虚拟手术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收治的36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23例;年龄22~86岁[(56.4±4.8)岁]。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0例,四部分骨折16例。应用E-3D数字化骨科软件进行精准虚拟手术设计,根据手术计划实施精确骨折复位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手术。记录骨折愈合情况;比较虚拟手术和术后1 d肱骨颈干角和肱骨头高度,评估依据虚拟手术设计实施手术的效果;比较术后1 d、3个月及12个月肱骨颈干角和肱骨头高度;比较术后1 d、3个月及12个月肩关节活动度(外展、外旋及前屈)、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1 d内侧柱的稳定性;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38个月[(18.5±1.8)个月]。患者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6.6~17.2周[(10.2±1.0)周]。虚拟手术与术后1 d肱骨颈干角和肱骨头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 d、3个月及12个月肱骨颈干角和肱骨头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肩关节外展为(119.4±11.8)°、(155.3±13.7)°,外旋为(37.6±6.3)°、(46.8±7.4)°,前屈为(94.8±10.2)°、(126.9±1.6)°,高于术后1 d的(53.8±4.5)°、(21.6±3.3)°、(44.6±7.8)°(P均<0.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为(66.8±8.4)分、(82.4±9.6)分,高于术后1 d的(34.3±6.1)分(P均<0.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VAS为(4.1±0.5)分、(1.2±0.2)分,低于术后1 d的(8.3±1.4)分(P均<0.05)。术后1 d 34例内侧柱稳定,2例不稳定。1例出现螺钉切出关节面,1例出现肱骨头坏死。结论应用计算机虚拟手术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有利于术后复位维持,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并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垂直切开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治疗双头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双头翼状胬肉手术32例(32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6例(16眼)。观察组采用垂直切开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对照组采用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提高(t=3.093,6.260;P=0.007,0.001);观察组视力(UCVA,logMAR)0.144±0.103,对照组为0.113±0.10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0,P=0.397);两组患者术后2周角膜上皮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Schirmer I试验观察组较术前明显提高(t=-3.221,P=0.006),对照组无明显改变(t=-2.449,P=0.08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5,P=0.081);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泪膜破裂时间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提高(t=-8.384、-5.571,均P<0.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2,P=0.86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1.000)。结论垂直切开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治疗双头翼状胬肉的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0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51例行外科取栓治疗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29例,年龄22~78(61.7±13.1)岁。51例患者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肺动脉收缩压和三尖瓣反流程度等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例患者术中呼吸道大出血死亡。其余5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21(139,303)min,体外循环时间81(44,118)min;术后24 h心率、呼吸频率较术前下降,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随访7~41个月,平均19个月,期间无患者死亡、肺栓塞复发或严重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34例有完整心脏彩超资料的患者术后1、6个月的肺动脉收缩压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三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病死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重症肺炎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市北医院重症监护室(ICU)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且行气管切开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气管切开常规护理)与EBN组(给予气管切开循证护理),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结果循证护理干预后,EBN组气管切开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相对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N组的PaO2水平相对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水平与BE水平相对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辅以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改善血气分析指标,促进预后转归。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距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入住该院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距骨骨折患者72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治疗及护理过程中依从性。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干预后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对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距骨骨折患者常规护理过程中,采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患者行一期缝合与留置T管引流术后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经验借鉴。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患者7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一期缝合组36例和留置T管组38例。针对围手术期患者生理心理特点及相关并发症,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比较并分析一期缝合与留置T管对临床护理的影响。结果一期缝合组住院总费用、护理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留置T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CVC、并发症、残余结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期缝合组术后1 d疼痛评分优于留置T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以及尿管拔除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采用一期缝合与留置T管对比,患者具有术后疼痛较轻、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低及护士工作量较轻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肱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对138例(139肘)成人肱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45.32±15.02)岁(18~69岁);男56例,平均年龄(39.43±14.46)岁(18~69岁);女82例,平均年龄(49.07±14.07)岁(18~69岁)。采用AO/OTA分型:B1型5肘;B2型6肘,鹰嘴截骨1肘;B3型48肘,鹰嘴截骨28肘;C1型12肘;C2型37肘,鹰嘴截骨21肘;C3型31肘,鹰嘴截骨31肘。应用X线片评估术后肘关节异位骨化形成情况,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上肢功能评分表(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评估肘关节功能。对性别、年龄、损伤侧别、入院时空腹血糖、体重指数、骨折AO/OTA分型、手术中是否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及术后是否口服吲哚美辛等可能影响肘关节异位骨化形成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获随访平均(14.26±3.83)个月(12~25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愈合不良。肱骨远端骨折及尺骨鹰嘴截骨均愈合,无延迟愈合、不愈合及内固定物松动。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99.35°±28.72°(135° ~0°),MEPS评分(91.71±9.36)分(60~100分),DASH评分(6.71±8.25)分(2.88~41.66分)。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前臂旋转轻度受限,旋前50°,旋后30°,其余患者前臂旋转功能均正常。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0.009)、空腹血糖(P=0.005)、尺骨鹰嘴截骨(P=0.016)、手术时间(P=0.016)、骨折分型(P=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3型骨折较其他类型的异位骨化发生率更高(P=0.049)。受伤至手术时间≤6 d与>6 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是否口服吲哚美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是否尺骨鹰嘴截骨和空腹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P=0.016)。结论影响肱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异位骨化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尺骨鹰嘴截骨和空腹血糖,吲哚美辛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复杂骨折的创伤更重,手术中常需要尺骨鹰嘴截骨以利于关节面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内固定,异位骨化的发生率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内外固定分期序贯与切开内固定治疗高能量损伤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本课题组收治的61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方法不同分为内外固定分期序贯治疗组(序贯组)和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组(内固定组)。序贯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18~65岁;骨折OTA分型:C1型4例,C2型8例,C3型14例;闭合性损伤7例,开放性损伤19例。内固定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19~64岁;骨折OTA分型:C1型6例,C2型13例,C3型16例;闭合性损伤21例,开放性损伤14例。术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骨不连发生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健康调查量表(SF-36)、患侧较健侧踝关节减少的活动度。结果序贯组和内固定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致伤原因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软组织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序贯组和内固定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15.4%(4/26)和17.1%(6/35)]、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7.4±4.3)个月和(6.5±3.2)个月]、骨不连发生率[7.7%(2/26)和8.6%(3/35)]、AOFAS的踝-后足评分[(71.7±29.4)分和(74.4±19.5)分]和SF-36(83.1±9.9和83.8±7.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患者术后6个月患侧较健侧踝关节减少的活动度(34.6°±7.2°)显著大于内固定组(23.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2年(26.0°±11.1°和21.8°±1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外固定分期序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内外固定分期序贯治疗可能更适应于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