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所谓“南亚双斯坦国家”是指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个中国的友好邻邦。两国都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中的重要投资国家。两国人文相似,国情类同,地理相连,安全捆绑。民族分离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的“三股势力”对“一带一路”在阿、巴两国的建设和运行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和样板工程“中巴经济走廊”,不仅与巴基斯坦,而且与阿富汗的国内稳定紧密相关。只有客观正视“南亚双斯坦国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应对措施,才能有效地规避和减少可能发生的风险,保障“一带一路”建设在“南亚双斯坦国家”的成功。
简介:跨国公司选择投资的目的地一定是源于他们寻求的目标,无论是自然资源、市场、劳动力还是资产,更重要的是,他们寻求的目标在那里可以实现。由于他们寻求的目标所处的地点,以及他们作为全球化的后来者的身份,中国公司经常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FDI)。FDI寻求的是在外国商业领域的控股权,而中国公司在这些国家面临很多阻碍FDI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法律规范缺乏、腐败严重和政治风险高,这些都是柬埔寨投资环境的特征。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表明,对外直接投资者都更喜欢政府的政治和法律制度能保护财产权,并限制政府的行政领导权。柬埔寨的制度无力创造这种条件,外国投资者必须寻求其他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投资。
简介:中国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澳大利亚作为地区大国和中等强国,其认知及态度值得关注.在澳大利亚看来,“一带一路”倡议兼具经济考量和地缘政治内涵,不过,对澳大利亚也意味着机遇与平台.目前,澳大利亚国内已有相关讨论和评估:第一种观点认为,澳大利亚应抓紧时机尽快加入;第二种观点则建议,澳大利亚不应操之过急而要审慎.经分析,澳大利亚政府立场摇摆不定,国内社会各界也存在分歧,澳大利亚处于政策两难困境,而且形成了一定的认知结构.鉴于此,中国应继续争取澳大利亚的理解与积极响应,加快“一带一路”与澳大利亚“北部大开发”和“基础设施规划”的对接步伐,搭建相关的合作制度框架并继续增强彼此间的战略互信.
简介:乌克兰危机发生后,2014年欧洲和国际能源市场总体上并未呈现大起大落态势,全球油气价格反而稳中有降,这一表象的背后隐藏着俄、美、欧之间复杂的能源博弈。虽然俄罗斯没有如2006年和2009年那样切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能源供应也未成为本次危机中威胁乌克兰和欧盟国家的焦点事件。但鉴于俄、乌两国分别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和过境国,能源仍可能是俄、美、欧各方推进自身内外政策的重要工具。在此次危机中,俄罗斯“以我为主”,坚持政经分离的政策,不希望政治冲突影响自身能源利益。美国“主动进攻”,试图通过金融工具来影响能源价格,利用俄罗斯经济与国际社会接轨的一面,对俄罗斯施加压力。相比之下,欧盟在能源供应来源方面虽然仍旧处于弱势和被动地位,但已开始加速多元化步伐,并将继续强化与美国的合作。俄、美、欧三方激烈的能源博弈,围绕地缘政治的权力逻辑和全球治理的建章立制逻辑而展开,直接推动俄罗斯能源出口重心东移,为中国主动对俄施展能源外交、中日韩能源合作以及中美能源经贸合作提供了机遇。作为世界能源领域的需求大国,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以确保充足的外部能源供应和国内能源问题的解决。
简介:美国出版的《亚洲概览》曾刊载安德鲁·麦克蒂莱文章,对印尼1979~1986年在柬埔寨问题上的想法和做法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文章认为,印尼对越南是一再妥协。它在越南占领柬埔寨后的12至15个月内,反应十分谨慎,对越南的做法表示吃惊,并为越南在东南亚的孤立感到担忧。在大批难民从越南涌向印尼后,它对越南的同情心愈加强烈,认为东盟同越南之间可以达成某些妥协方案。文章把印尼在柬埔寨问题上的'稳健外交'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0年3月开始。苏哈托会见了马来西亚总理奥恩,提出应尽快解决印支冲突,以防止大国干涉和对东南亚地区的稳定造成威胁,之后产生了'关丹原则',要求部分撤出越南军队。该'原则'引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