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三部著作当中,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批判逐步完成他的实践本体论的构建。
简介:<正>在近年的价值问题研究中有一个纠缠不清的问题: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与哲学的价值概念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对价值的定义,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认识。本文从目前流行的几种看法反映出的问题出发,说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概念所标示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物质过程对人的支配,是马克思认为必须批判和超越的东西;哲学的价值概念则是从人的完整的感性出发,它不但涵盖人类活动的一切价值现象,并且标示着人的最终解放。一、对马克思主义"价值"概念的三种看法第一,同一论。这种看法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任何一个概念的含义都应该是一致的,不论在哲学还是在经济学中,价值概念都应该是一个而不是两个。因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唯一科学的概念,它既是经济学范畴,又是哲学范畴,二者的一致在于
简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与自然不是现代科学观中的"我-它"关系,而是感性地表现为"我-你"、"我-我"的存在状态。对此,学术界往往解读为青年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批判或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残余。然而,当我们在理论上将其置于哲学存在论变革的视阈下,在实践上将其纳入私有财产积极扬弃的运动中,我们发现,这实际上已经是唯物史观的表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被表达为人与自然在劳动中的对象性生成,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活动构成一部交互生成的总体性历史;人与自然的统一是现实生活的任务,现实生活为自然界的解放同时也是人的解放开辟道路。
简介:老子的经济思想是中国文化土壤中的自然产物,它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仍有借鉴价值。“无为而治”的经济思想,启示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政府要着力治理经济环境,让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中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在治理通货紧缩的经济形势中,启动农村市场,也要求基层干部减少“妄为”,与民休养生息。反对“技巧”和“奇物”的发展观,启示我们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一定要辩证地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的作用,重视研究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不积”和“均平”的分配思想,以及在中国自然经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均贫富”的小农心态,与我们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贫富不均的社会问题结合,将危害我们攻坚阶段改革的进程,必须引起重视。“无欲”和“寡欲”的消费思想,值得我们在社会转型时期认真思考,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形成个体内心的自我约束机制,这对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