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厦门市建设社会保障性住房的核心理念是把住房分配由福利性转变为保降性,把政府实现"居者有其屋"的责任目标定位在"居者有屋住"。先谋后动的科学规划,配套周密的政策体系,有效工作的组织系统,公开透明的工作模式,是厦门市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基本经验。厦门市的这一创新理念和经验,对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公共事务方面的责任、对建设和谐厦门和引导房地产产业朝公共性方向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保障性 居者有屋住 政府责任
  • 简介:住房与城镇化、工业化协调发展是住房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本文章将住房发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相关指标,采用固定评价标准,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评价体系,构建了以绩效目标为导向的协调度测算方法。研究结果发现:住房发展存在一定问题,住房发展指数虽有波动但总体提升、趋势向好;住房发展与城镇化、工业化协调度逐步提高,但速度放缓;各省(区)协调度差异明显。建议未来的住房发展,除了要满足总量需求、采取措施减少负面影响外,还应调整各类住房供给结构,使其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进一步协调。

  • 标签: 住房发展 城镇化 工业化 协调度
  • 简介: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住房保障问题。2005年,“国八条”强调要“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完善廉租房制度”。2006年,“国六条”又再次强调“要重点发展满足当地居民自住需求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加快城镇廉租房制度建设,规范发展经济适用房”。

  • 标签: 住房保障体系 机制障碍 经济适用房建设 多层次 廉租房制度 体制
  • 简介: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对于增强职工购房支付能力、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住房消费、改善职工群众居住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环境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化,成都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服务'去库存'中,创新推行'四位一体'业务模式改革,着力提高公积金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 标签:
  • 简介:城市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和建设对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具有重要作用,但现阶段保障性住房在实践层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将保障性住房市场板块的重构作为切入点,这在特大城市表现的更为明显。选取北京、南京分别作为一线、二线特大城市的代表,从分析两个城市普通职工家庭购房负担入手,分析两者保障性住房市场板块化现状,提出将特大城市保障性住房市场分为租赁保障房、购买型保障房两大板块的重构设想。

  • 标签: 特大城市 保障性住房 市场板块 重构
  • 简介:住房限购政策作为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策目标是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截至2016年1月22日,我国住房限购政策经历了政策提出、政策强化、政策分化三个阶段。从多源流理论修正的视角来看,无论哪个阶段的政策变迁,都是由问题源流、政治源流和政策源流三者之间的耦合所引发的,而且这三个源流在不同阶段并非孤立,而是具有一定的渐进性。但是,从近两年的实践来看,这一政策实施的效果并非特别好,在某些城市甚至进入了房价越调越涨的怪圈。为此,下一阶段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应调整政策目标使之更加科学化,构建科学的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将房地产市场调控融于经济体制改革之中,从而跳出房价越调越涨的怪圈。

  • 标签: 住房限购政策 政策变迁 多源流修正理论
  • 简介:马来西亚原是英国殖民地,独立50年来,在全体国民的积极努力下,经济发展成就斐然。但由于人口的自然增加,住房紧缺的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一直以来,马政府将住房及其相关的社会服务作为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创建关爱社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优先发展内容,目标是在2010年实现“居者有其屋”。在马第七(1996~2000年)和第八(2001~2005年)计划中,马政府用于住宅建设资金分别为33.3亿令吉(垒赡人民币73亿元)和70亿令吉(约合人民币150亿元),在第九(2006~2010年)计划中计划投入住宅建设115亿令吉(约合人民币250亿元),

  • 标签: 住房政策 马来西亚 低收入者 经济发展成就 人民生活质量 社会和谐稳定
  • 简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李兵弟最近表示,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出路只能立足于现有的城乡建设用地,确保村庄整治节约出来的土地利益,绝大部分用于农民,防止单纯为解决城市发展的用地盲目撤并村庄。

  • 标签: 村庄整治 城市用地 建设部 城乡 撤并 住房
  • 简介:从政策过程的视角论述农民工住房问题纳入国家政策层面的可行性,可为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提供政策方向。本文从杜布林冲突的系统分析模型出发,建构“黑匣子”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模型,并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政府分权理论等,从政策执行的角度来检验政策方案。通过政策输入过程分析,识别形成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实质因素,并分析农民工住房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的实践约束条件。通过对政策执行约束条件的分析得出:农民工住房政策的逻辑起点不是农民工住房质量,而是附加在户籍制上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研究认为农民工住房问题本身无法作为良好的政策问题纳入中央政府决策范围。建立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并允许农民工有条件地享受城市住房保障政策,或直接取消城乡二元结构,都不是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最优政策,但前者作为渐进的决策途径,还是有助于缓解社会转型矛盾的;政府应当制定改革户籍制的长远目标,并在此框架下坚持改革和创新,逐步实现住房保障的城乡一体化。

  • 标签: 转型时期 农民工 住房问题 政策过程分析
  • 简介:为了推进住房制度改革,适应住房分配体制的转换,停止实物分房。实现住房分配货币化。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宁政发[1998]09号)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在银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住房货币分配试行方案》(宁政办发[2000]3号)文件精神,

  • 标签: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住房建设 实物分配 银行 停止 货币分配
  • 简介:编辑同志:在住房制度改革后,一些单位工作人员在办理房改相关事项时为他人出具假证明,报告假情况,干扰房改工作;一些负责评估和售房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故意少算或多算售房面积和超标准装修费用,压价或抬价售房;实行住房货币化分配以后,一些住房建设管理部门违反...

  • 标签: 住房制度改革 纪律处分条例 严重警告处分 住房货币化分配 留党察看 责任人员
  • 简介: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不应仅局限于“增加住房供给、扩大保障范围”的思路。结合我国实际并借鉴国外经验,有必要从需求角度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即通过提升消费能力,进而达到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的目的。提升中低收入人群住房消费能力的主要路径是:构建稳定合理的房价形成机制;提高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消除住房消费中的非支付能力障碍;实施以货币补贴为主的住房保障制度。

  • 标签: 中低收入人群 住房消费能力 国外经验
  • 简介:“住有所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目标,也是政府肩负的执政责任。它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明确相应职责和角色定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走出产业定位、征地拆迁、房价调控、市场失效、住房保障、住房消费、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误区,探寻出一条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科学发展之路。

  • 标签: 住有所居 住房消费 城市化
  • 简介: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大力发展经济,更加关注民生,实现公平正义。只有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妥善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逐步建立以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整个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全体人民才能进一步同心协力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标签: 社会公平 经济发展 支出改革 国家机关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实物配售和实物配租是廉租住房补贴实施的主要方式,实证分析两种补贴的政策效果对廉租住房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效用分析方法,结合陕西省XX市廉租住房住户随机抽样调查获得的数据,对比分析实物配售和实物配租两种补贴方式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补贴方式均提高了受补贴家庭的消费效用水平,但效用增加量的大小与住房消费获得的效用占总消费获得效用的比重r相关:当r小于0.5974时,实物配租的效用增量大于实物配售;当r大于0.5974时,实物配售的效用增量大于实物配租。研究表明廉租住房建设过程中,应当适当考虑其建设地点或完善小区周围的学校等公共设施。现阶段两种补贴方式在廉租住房保障中都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因而政府通过建设廉租住房解决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可以采取实物配租和实物配售相结合的方式。两种方式的具体选择可以依据住房消费效用占家庭消费总效用的比例来确定。

  • 标签: 廉租住房 实物配售 实物配租
  • 简介:<正>河南郑州市总工会政研室报道2月28日,郑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和郑州市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处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郑州市的出租汽车司机即日可以自愿缴存住房公积金,根据规定享受公积金低息贷款的相关政策。据了解,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出租车行业从业人员一直没有被住房公积金制度所覆盖。此项政策的出台,将惠及郑州市2.2万出租车行业从业人员。

  • 标签: 低息贷款 公共交通客运 政研室 河南郑州市 银行按揭 管理体制
  • 简介: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这一问题是由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政绩考核体系、政府财税体制、市场发育程度、社会组织力量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和政府财税体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社会组织力量,通过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有效结合,继续加大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力度,以期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 标签: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影响因素 影响机理
  • 简介:为分析保障性住房政策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找出问题解决的有效框架,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分析了保降胜住房政策制定过程中中央部门间的讨价还价、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及开发商等营利组织间的利益结盟与变通策略、其他参与主体被排斥等现象。在此基础上,引入政策网络理论.分析网络利益主体与网络利益关系。研究发现:保障性住房与民生密切相关,却积累了太多的“历史赊账”;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非合作博弈是影响保降陛住房政策过程以及政策结果的重要因素;非合作博弈问题需置于政策网络结构环境下去思考,政策网络理论能够提供“解释性”和“建构性”框架。论文研究对未来的保障性住房政策过程以及政策结果有重大实践意义。本文将网络利益分析与网络治理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政策网络两个理论流派的应用整合,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有重要价值。依据研究结论,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必须实现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为未来“十二五计划”做好铺垫。

  • 标签: 保障性住房 中央与地方关系 非合作博弈 政策网络 网络治理
  • 简介: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行为在我国住房限购政策实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构建了中央与地方政府在住房限购政策实施上的博弈模型,理论分析表明中央政府发现并惩罚地方政府不采取限购政策的概率越高,地方政府通过"阳奉阴违"欺骗中央政府的概率越低,地方政府执行限购政策的概率越大。在此基础上,利用2010—2013年我国70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表明,房地产开发活动越活跃、行政级别越高、GDP增长率越低、财政收支缺口越小的城市执行限购政策的概率更高,而房价增长率的影响则不显著;该结论在进一步考虑了住房限购政策实施时间强度与综合强度两方面异质性的实证检验中仍然是成立的。因此,住房限购政策在我国的实施面临体制困境,难以作为一种常用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手段,改革当前财税体制与协调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利益是住房限购政策切实实现其目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住房限购 博弈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