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小儿过敏性鼻炎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易反复。小儿推拿结合揿针在小儿过敏性鼻炎中有独特疗效,本文通过分析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病因病机,采用两种功能互补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标本兼治,为临床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简介:摘要 综合评价推拿结合运动疗法用于脑瘫患儿运动功能训练的疗效。检索了近 10年来推拿结合运动疗法用于脑瘫患儿运动功能训练的临床研究,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搏骤停的影响。方法 156例院前急救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每组 52例。第一组予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第二组予以气管插管通气法,第三组予以气囊面罩通气法,对比分析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搏骤停的影响。结果 第三组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显著多于第一组、第二组, 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与死亡率显著低于第一组、第二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目前对院前急救心搏骤停的最理想的心肺复苏程序是气囊 -面罩通气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心肺复苏程序;院前急救;心搏骤停 入院治疗前发生心搏骤停的患者大都是情况危急,予以复苏程序抢救前大部分患者已进展为生物死亡时期。特别是老年患者, 由于身体机能较为衰弱,心搏骤停所导致的死亡率要显著比年轻患者高。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搏骤停的影响,选取 2013 年 8月~ 2015 年 10月收治的院前急救心搏骤停患者 156例作为研究的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3 年 8月~ 2015 年 10月收治的院前急救心搏骤停患者 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次所选患者均存在突然意识缺失、脉搏消失等。将患者随机分为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 每组 52例。第一组患者中男 33例,女 19例,年龄 55~ 80岁,平均年龄( 68.5±3.8)岁;发生心搏骤停原因:猝死 12例, 重度颅脑损伤 12例,高处坠落 20例,其余 8例。第二组患者中男 35例,女 17例, 年龄 53~ 80岁,平均年龄( 67.6±4.1)岁;发生心搏骤停原因:猝死 10例,重度颅脑损伤 13例, 高处坠落 22例,其余 7例。第三组患者中男 34例,女 18例,年龄 56~ 82岁,平均年龄( 69.2±4.3)岁; 发生心搏骤停原因:猝死 11例,重度颅脑损伤 13例,高处坠落 21例,其余 7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心搏骤停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心肺复苏方法 第一组患者因为条件限制,实施口对口人工呼气法,徒手胸外心脏按压,至少 100次 /min的按压频率,深度至少 50mm,按压和放松比为 1: 1;再依据 30: 2的比例进行口对口呼吸法,按压更换为吹气时需要停止按压心脏,约为 10 s。第二组患者通过与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后,实施气管插管通气法,徒手胸外心脏按压,操作方法同于第一组;气管插管通气过程中,亦需停止心脏按压,约为 10 s。第三组患者实施气囊 -面罩通气法,按压操作同于第一组,再利用气囊 -面罩通气法予以通气换气支持。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三组患者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情况以及死亡率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 结果 第一组患者: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为( 10.3±3.7) min;自主循环恢复 6例( 11.54%);死亡 46例,死亡率为 88.46%。第二组患者: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为( 13.3±3.9) min;自主循环恢复 13例( 25.00%);死亡 39例,死亡率为 75.00%。第三组患者: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为( 7.7±3.9) min;自主循环恢复 19例( 36.54%);死亡 33例,死亡率为 63.46%。三组心肺复苏情况对比:第三组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显著多于第一组、第二组, 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与死亡率要显著低于第一组、第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 讨论 心搏骤停是心脏由于多种急性因素突然失去有效的排血功能而导致循环与呼吸停顿的一种临床死亡状态,如果是老年人发生心搏骤停,则具有极高死亡率。因此需要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程序急救心搏骤停患者。心搏骤停状况通常是在院外环境,或是在马路等特殊环境中发生, 其抢救时间非常宝贵,患者的生死存亡受到抢救时间的影响,医护人员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和现场其余施救者按照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脏复苏程序。 现阶段主要的心肺复苏通气方法有三种,即气管插管通气法、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以及气囊 -面罩通气法,其中最为传统也最简易的方式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而最常规的方式是气管插管通气法。但是在实际抢救情况中,因为插管过程相对复杂, 处理较为困难,使得复苏成功率显著降低。实施气囊 -面罩通气法具有技术要求低以及操作简便等优势,因此该方式是院前急救心搏骤停患者的最佳心肺复苏程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三组心肺复苏情况对比,第三组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显著多于第一组、第二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与死亡率要显著低于第一组、第二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果充分表明,气囊面罩通气法相比于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以及气管插管通气法,其心肺复苏效果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目前对院前急救心搏骤停的最理想心肺复苏程序是气囊 -面罩通气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对比生化分析仪和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结果之间的差异和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准确、科学的依据。 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78 例为研究对象,使用生化分析仪和快速血糖仪对上述选取对象早晨空腹时早餐 2h后的血糖浓度进行检测,观察和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测结果。 结果: 在空腹血糖测定指标上,两种检测仪在检测结果上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而在餐后 2h后两种检测方式在检测结果上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结论: 规范使用快速血糖仪对于提供准确可靠的临床参考依据有较为明显的实际意义,应定期将快速血糖仪的检查结果与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对比,这对提升快速血糖仪检验的准确率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探索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我院 2016 年 4 月~ 2017 年 4 月 81例老年骨科患者。病例分组方法:麻醉方式。 81例患者分为全麻组和硬膜外麻组 2组。比较指标:( 1)麻醉苏醒后 24小时认知功能障碍率;( 2)麻醉诱导前、麻醉后 6小时、 12小时和 24小时 MMSE评分的差异。结果:跟全麻组比较,( 1)硬膜外麻组麻醉苏醒后 24小时认知功能障碍率更低, χ2检验 P< 0.05,有统计学意义;( 2)麻醉诱导前两组 MMSE评分接近, t检验 P> 0.05,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后 6小时、 12小时两组 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诱导前, t检验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组间 t检验 P> 0.05,无统计学意义;而麻醉后 24小时,全麻组 MMSE评分明显低于诱导前,硬膜外麻组跟诱导前差异不显著,组间 t检验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均有一定影响,但全身麻醉在麻醉后 24小时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更大。 【关键词】 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影响 术前认知功能障碍一般发生于手术后五天内,为急性、波动性发病,且晨起较轻,夜间加重,多为一过性,少数可长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生活质量降低 [1-2]。本研究探讨了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我院 2016 年 4 月~ 2017 年 4 月 81例老年骨科患者。病例分组方法:麻醉方式。 81例患者分为全麻组和硬膜外麻组 2组。 41例硬膜外麻组患者中:男性患者 29例,女性患者 12例;年龄最小 65岁,最高 80岁,年龄均值( 71.34±2.52)岁。 40例全麻组患者中:男性患者 28例,女性患者 12例;年龄最小 65岁,最高 79岁,年龄均值( 71.37±2.21)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可行性良好,上述各项指标经 χ2检验、 t检验均显示 P> 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未用药。 全麻组用 0.04mg/kg咪达唑仑、 5μg/kg芬太尼、 1.5mg/kg丙泊酚、 0.1mg/kg维库溴铵静脉注射行麻醉诱导, 3分钟后气管插管,成功后连接麻醉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3];硬膜外麻组 L1-2间硬膜外穿刺置管,平卧位,给予 3mL2%利多卡因,后追加 0.375%罗哌卡因,每次追加 2mL,直到到达麻醉平面。术中锐心率低于每分钟 50次,需静注 0.5mg阿托品;若血压低于 11.97/7.98kPa,需加快输液速度,必要时给予麻黄碱 6mg静脉注射 [4]。 1.3 观察指标 比较指标:( 1)麻醉苏醒后 24小时认知功能障碍率;( 2)麻醉诱导前后患者 MMSE评分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软件: SPSS 21.0软件;表示和处理方式:麻醉苏醒后 24小时认知功能障碍率属于计数资料(统一以 %表示),行 χ2检验。 MMSE评分属于计量资料(统一以 x-±s表示),行 t检验。评价老年骨科患者麻醉结果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P值< 0.05。 2.结果 2.1 麻醉诱导前后 MMSE评分比较 麻醉诱导前两组 MMSE评分接近, t检验 P> 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硬膜外麻组 MMSE评分更佳, t检验 P< 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 1。
简介:【摘要】目的 对实施膝关节镜手术时采取局部麻醉及脊椎麻醉的不同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选取自 2016 年 4 月至 2017 年 4 月期间行膝关节镜手术 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9例;观察组实施局部麻醉,对照组则实施脊椎麻醉,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采取局部麻醉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及疼痛程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通过对比可见,实施膝关节镜手术时采取局部麻醉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且其操作简单,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膝关节镜手术;局部麻醉;脊椎麻醉;效果对比 在我国,很多人都患有膝关节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就是外科手术治疗,而膝关节镜手术就是一种普通的手术,它的操作较为简单,可在直视下完成对患者膝关节的手术。然而对于术中采用的麻醉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好的麻醉方式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疼痛,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本篇文章将针对局部麻醉与脊椎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自 2016 年 4 月至 2017 年 4 月期间实施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 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9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 32例,女性患者 17例,年龄范围在 32岁~ 72岁,平均年龄( 48.3±9.8)岁,其中有 2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 3例合并糖尿病, 5例合并心肌疾病;观察组中男性患者 28例,女性患者 21例,年龄范围在 29岁~ 73岁,平均年龄( 48.9±9.7)岁,其中合并糖尿病的有 2例,合并高血压的有 3例,合并心肌疾病的有 4例;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均在 45分钟左右,且为单侧手术;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给予对照组采取脊椎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其方法 [2]为:使用 0.75%的布比卡因为患者实施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检测痛觉消失平面时采取针刺法,当平面固定后方可进行手术,手术中应使用止血带来保持术野的清晰度。手术过程中要全程监控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并对心率、血压及脉氧等生命体征指标进行密切观察。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其方法 [3]为:使用生理盐水将 40毫升浓度为 2%的利多卡因稀释一倍,并在其中加入浓度为 0.1%计量为 0.1ml的肾上腺素注射液,在患者关节腔内注射 60ml,剩余麻醉液可在浸润手术切口时使用,麻醉 10分钟后开始手术,值得注意的是采取局部麻醉在手术中不可使用止血带,这是为了避免患者产生不适感。所有患者在术中使用的灌注液均为计量为 1ml,组成为 3000ml生理盐水加入 0.1%肾上腺素注射液的灌注液。在手术结束退出关节镜套筒前,在其关节腔内注射罗哌卡因 4ml、吗啡 5mg、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1ml。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进行对比,采取数字评分法,以 0至 10分之间选择一个数字表示疼痛感受, 0分为无痛, 10分为严重疼痛;并对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平均数 ±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 t检验,以 x2表示计数资料,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术后半小时、 2小时及 6小时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分,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细结果见表 1;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细结果见表 2;观察组 49例患者中有 47例对麻醉效果感到满意,其满意率为 95.92%,其中 1例时在注射麻醉针时感到疼痛,有 1例是在手术过程中存在疼痛感;对照组有 46例患者感到满意,满意率为 93.88%, 2例在麻醉时感到疼痛, 2例为手术过程中感到疼痛,两组数据在此方面无较大差异。 表 1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 当归芍药汤 加黄芪 及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 , DR )的临床疗效情况。 方法 :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性将 201 5 年 12 月 -201 6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84 例 DR 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 42 例,前者应用 当归芍药汤加黄芪 ,后者应用 复方血栓通胶囊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视力变化情况。 结果 :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达 97.62% ,显著高于对照组 85.71% ( P<0.05 )。实验组视力改善构成比为 100.00% ,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90.48% ( P<0.05 )。 结论 : 与复方血栓通胶囊相比, 当归芍药汤加黄芪 对改善 DR 患者视力、促进患者康复的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干预在自杀未遂者干预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室救治的自杀未遂者136例,并通过情绪稳定性量表、WHO健康量表以及BECK抑郁自评量表等综合评估后,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68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社会心理干预。对两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量表、心理健康问卷以及应付方式问卷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健康各项因素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应付方式各项目评分改善情况明显(P<0.05)。结论应用社会心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方法可有效地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消除其负面情绪,促进其心理健康。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改进护理在乙型肝炎( HBV)母婴传播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3年 6月 -2016年 6月在我院分娩的 HBV携带的孕妇 600例,根据时间顺序分为两组, 2013年 6月 -2014年 12月的 HBV携带的孕妇 300例为对照组, 2015年 1月 -2016年 6月的 HBV携带的孕妇 3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改进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母婴传播阻断率。结果 对照组的母婴传播阻断率为 83.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 94.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改进护理在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中应有效果较好,可增强新生儿机体中相应的保护性抗体,提高母婴传播阻断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 ]: 目的 通过采用空心拉力螺钉结合侧方支持钢板联合治疗 Hoffa骨折,进一步研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 2016年 7月 ~2017年 7月的 76例 Hoffa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 38例。对照组的患者接受空心拉力螺钉治疗,实验组的患者接受空心拉力螺钉结合侧方支持钢板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对照组中 Hoffa骨折患者恢复优良的 26例,恢复情况尚可的 8例,恢复较差的 4例,其优良率为 68.42%;实验组中 Hoffa骨折患者恢复优良的 31例,恢复情况尚可的 7例,恢复较差的 0例,其优良率为 81.57%。两组患者的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空心拉力螺钉结合侧方支持钢板治疗 Hoffa骨折与空心拉力螺钉直接治疗 Hoffa骨折相比有更高的优良率,更加适宜应用于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手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CSEA)不同的穿刺间隙麻醉效果,寻找 CSEA 合适的间隙。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 80 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 2 组,每组 40 例,其中 A 组采用 L2-3 间隙, B 组采用 L3-4间隙。两组均在 CSEA 下行剖宫产手术。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起效时间、不良症状的发生率,同时麻醉期间连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结果:麻醉效果 B组显著优于 A组, 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B组患者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相对较低。结论:采用 CSEA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 L3-4 间隙,可以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麻醉效果理想。 关键词:腰 -硬联合麻醉;穿刺间隙;剖宫产手术 剖宫术的成功与否与临床麻醉质量息息相关,但是传统麻醉方式(如单纯使用腰麻或者硬膜外麻醉)效果不理想,作用时间短、术后疼痛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随着腰硬联合麻醉( CSEA)广泛的在产科使用,克服了传统麻醉的诱导时间长、阻滞效果差等缺点的同时麻醉药品用量少。麻醉穿刺方式可以选择一点法和两点法,本院选取剖宫产妇患者共 80 例,随机将其分为 2组,分别在不同部位实施穿刺,从而探寻最佳麻醉穿刺间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 2016 年 4 月 -2017 年 4 月间 80 例需要行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 A、 B两组,每组 40 例, ASA I~Ⅱ级。 A组采用 L2-3 间隙, B 组采用 L3-4间隙,两组患者年龄均在 22-32岁之间, A组平均 22.5岁, B组平均 23岁。术前经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肺功能检查均无异常,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 1.2麻醉方法 全部患者在术前 30Min均肌注 0.5mg阿托品及 0.1g苯巴比妥钠,人室后同时监测一般生理指标(血压、心率学氧饱和度等)。 A组:穿刺部位选择 L2-3间隙,硬膜外麻醉后,向头端置入深度为 3cm管道; B组::穿刺部位选择在 L3-4间隙,硬膜外腰麻后,向头端置管至脑脊液。 麻醉用药选择 0.75%布比卡因 2mL+10%葡萄糖液 1mL的混合液,镇痛药物选择浓度为为 0.2%的舒芬太尼,使用剂量为 10ml,负荷量为 9ml,背景剂量保 2ml/h。 1.3术中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麻醉效果、起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不良症状的发生、新生儿出生 1min和 5min的 Apgar评分 [1]。麻醉效果评价标准效果显效:患者彻底麻醉、肌肉完全松弛,对于术中刺激无反应,可顺利进行剖宫手术。有效:患者对于术中刺激有些许反应,但不影响手术进行 [2]。无效:患 者对术中刺激反应明显,剖宫手术无法顺利进行。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 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 t、 x2进行检验,以( ±s)记录计量资料,若 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麻醉效果评价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 P>0.05),见表 1,但麻醉起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不良反应例数, B组优于 A组( P<0.05),见表 2。两组新生儿 Apgar 评分 1min均大于 8分, 5min评分为 10分。 表 1 两组患者麻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