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应用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04例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患者为67.3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中,12例患者发生角膜水肿,观察组10例患者发生角膜水肿,采取相应措施治疗后均好转。结论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应用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 标签: 白内障 葡萄膜炎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晶体液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晶体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参麦注射液联合晶体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以及治疗后的血糖、乳酸水平和尿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心率慢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糖和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失血性休克时,使用参麦注射液联合晶体液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肾功能,恢复机体微循环,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晶体液 失血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1年12月份~2014年12月份的集中复明活动中选取210例老年性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同时分析手术之后的视力问题以及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接受手术一个星期之后,裸眼跟矫正视力均超过0.5的患者有85.85%,裸眼跟矫正视力小于0.5的42眼中有30眼伴有影响视力的眼底病变情况。手术中、术后并发症较轻,经治疗恢复快,未出现出现人工晶体无法顺利置入的现象以及没有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具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复明活动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盲工作中的白内障小切口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市于2012年~2014年开展"光明工程"中施行的156例(156只眼)白内障小切口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病例,术后一周祼眼视力<0.1者3只眼占1.92%,0.1~0.25者12只眼占7.69%,0.3~0.5者83只眼占53.2%,0.6~0.8者43只眼占35.26%,≥1.0者15只眼占9.62%。结论在治盲工作中白内障小切口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经济实惠,适应症广泛,行之有效,术后视力恢复快,便于在基层医院开展的一种复明手术。

  • 标签: 白内障 小切口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白内障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患者采取病情观察和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指导等护理措施综合护理,有效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应观察干眼症状、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等情况。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纤维素性渗出膜、虹膜后粘连、晶状体表面色素沉积、后囊混浊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结果经过细致护理及观察,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合并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在术前加强健康教育,控制血糖,做好饮食指导,术后严密细致地观察与护理,正确指导术后用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减轻人工晶体异物反应的关键。

  • 标签: 糖尿病 白内障 手术 护理
  • 简介: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制备用于连接于人工晶体的金雀异黄素微球。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金雀异黄素微球,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以动态透析法评价微球的体外释放。结果以水相与油相的比值和聚乙烯醇浓度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载药量和粒径为考察指标进行处方优化,结果表明二次多项式拟合的效果较好,较优的处方为聚乙烯醇浓度0.88%;水相与油相的比值为6.46。通过优化处方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分别为73.72%、6.70%和34.21μm,与方程预测值的偏差分别为1.25%、1.33%和7.81%,微球体外168h累计释放率达64.53%。结论本试验建立的处方优化模型预测性良好,制得的金雀异黄素微球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并且满足长效缓释的要求。

  • 标签: 金雀异黄素 微球 星点设计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体外释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患者中,抽选2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胬肉复发情况,比较治疗前后的视力水平。结果22例患者人工晶体均顺利植入,术后没有并发症发生,角膜伤口愈合时间平均(7.2±1.4)天。患者裸眼视力术前为(0.23±0.09),术后1天为(0.31±0.14),术后1个月为(0.55±0.18),对比差异明显(P<0.05)。随访结果显示,没有胬肉复发现象发生,角膜云翳残留率为4.5%。结论在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患者中,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避免胬肉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白内障 翼状胬肉 人工晶体植入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白内障通过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得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手术,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术,两组均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而后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差异。结果在视力恢复速度上,观察组快于对照组;在并发症率上,两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均可以有效的保证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但是超声乳化术手术更迅速,恢复更快速。

  • 标签: 糖尿病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200例于我院行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术后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且术后1周和术后一月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有了很大的改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显著,且术后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切口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人工晶体 眼疾病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026-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不同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06月30日-2014年12月30日在我院因老年性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患眼共80例。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眼。A组为透明角膜切口,B组为反眉形巩膜隧道切口。记录2组患者在术后1周、1月、3月的视力及角膜散光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B组患眼术后1周、1月、3月的视力明显优于A组,角膜散光明显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眉形巩膜隧道切口较透明角膜切口有效减小术后角膜散光。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手术切口 角膜散光
  • 简介: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分子式为[Pb(phen)2(NO3)]·NO3的金属-有机配合物(phen=1,10-邻啡啰啉),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和X射线单晶衍射的结构解析.该配合物(C24H16N6O6Pb)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体学数据:a=16.7035(12),b=7.7341(5),c=18.1198(13),β=98.1860(10),V=2317.0(3)3,Mr=691.62,Dc=1.983g/cm3,μ(MoKα)=7.337mm-1,F(000)=1328,Z=4.直接法解析原子位置的结果显示:R=0.0269,wR=0.0533.该配合物具有零维网状结构.

  • 标签: 铅(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水热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87例(92只眼)IV级核以上老年性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中应用双手持器械在前房内分别置于晶状体核上下,将晶状体核切成两瓣,经巩膜隧道切口分别娩出晶状体核的两瓣,吸除皮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绝大部分患者视力改善显著,术后1周视力≥0.5者30例32眼(34.78%),≥0.25者72例77眼(83.70%),FC/眼前~0.1者共4例4眼(4.34%),其中2例2眼为老年性黄斑变性,2例2眼为术中后囊膜破裂。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不需特殊设备和器械,其成本低、学习周期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特别适宜基层医院开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复明手术,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盲目的。

  • 标签: 小切口 切核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人工晶体
  • 简介:合成了2-乙酰基噻吩缩异烟酰腙Schiff碱,并用元素分析、IR、UV、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晶体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a=1.5373(3)nm,b=0.81006(16)nm,c=1.8444(4)nm,V=2.2968(8)nm^3,Z=8.化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π-π堆积作用和弱的静电引力构建成二维超分子体系.应用Gaussian09程序,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在B3LYP/6-31G(d)水平对化合物进行了理论分析.

  • 标签: 异烟酰腙 晶体结构 量化计算
  • 简介: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合成了1个新型类杯芳烃修饰的Keggin型超分子化合物Ag6L6(PMo12O40)2(1)(L=5-甲基四氮唑),其中6个5-甲基四氮唑配体和6个银配位形成了类杯[6]芳烃的多核银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六方晶系,R-3空间群,晶胞参数a=1.77908(8)nm,b=1.77908(8)nm,c=2.40885(19)nm,α=90°,β=90°,γ=120°,V=6.6028(7)nm3,Z=3.

  • 标签: 多金属氧酸盐 类杯芳烃 5-甲基四氮唑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KEGGIN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闭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闭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 联合房角分离术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临床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活动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人工晶体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方式,对照组采用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裸眼视力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裸眼视力分布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方式相对于后房型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方式在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人工晶体中效果更为显著,有助于白内障患者更好地恢复视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 后囊膜破裂 人工晶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中并发恶性青光眼的处理方法、临床疗效。方法对4例在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中发生恶性青光眼患者处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术中并发恶性青光眼4例,3例女性,1例男性,眼轴长度20.8~23.4mm,4例全部成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角膜部分水肿,2周内恢复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术后视力0.1~0.5,术后随访6月,眼压正常。结论短眼轴、厚晶体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并发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术中发生恶性青光眼通过积极解除各种引起的睫状环阻滞的因素,必要时沟通前后房。术后视力及眼压仍能达到良好效果。关键词白内障超生乳化;晶体植入;小梁切除;前部玻璃体切割;恶性青光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