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了掌握胚胎皮肤、正常成人皮肤和瘢痕疙瘩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透明质酸(HA)的特点,以分析HA在不同创伤愈合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分别取以上3种传至4代的成纤维细胞上清液,分为游离组(未处理组)及结合组(盐酸胍及木瓜蛋白酶处理组),用透明质酸结合蛋白(HABP)技术分别对HA含量进行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表明,胚胎组游离HA含量高于成人组(P<0.001),而与瘢痕疙瘩组无差异,而瘢痕疙瘩组总HA含量明显高于成人组和胚胎组(P<0.001),后两者总量无差异。上述结果提示胚胎组合成游离HA较多,可能与胚胎创伤无瘢痕愈合密切相关,然而瘢痕的过度增生也有游离及总的HA增高的因素存在。
简介:摘要2020年,2种A型肉毒毒素(BoNT-A)正式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分别为AbobotulinumtoxinA(吉适)和LetibotulinumtoxinA(乐提葆)。为了比较不同BoNT-A制剂的差异,该文对国际上研究得较多的3种BoNT-A[AbobotulinumtoxinA、OnabotulinumtoxinA(保妥适)、IncobotulinumtoxinA]和国内的2种BoNT-A[LanbotulinumtoxinA(衡力)、LetibotulinumtoxinA],从制剂的扩散范围、换算比例、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免疫原性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透明质酸酶是可以特异性降解透明质酸的一类糖苷酶,主要有6个种类,其中对透明质酸酶-1(HYAL-1)与透明质酸酶-2(HYAL-2)的研究较深入,它们在不同肿瘤中的作用不同。HYAL-1和HYAL-2具有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的生物标志物的潜能,尤其在结直肠癌、胰腺癌、膀胱癌及前列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中相对传统生物标志物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另有研究表明,透明质酸酶可辅助化疗药物增强药物的疗效。透明质酸酶在恶性肿瘤中既有扮演促癌角色也有扮演抑癌角色。本文对透明质酸酶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有望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提供新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面部注射透明质酸导致血管相关并发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收集面部注射透明质酸导致血管相关并发症患者42例,男5例、女37例;年龄16~70(34±10)岁。统计患者临床资料、注射部位、临床表现、面部既往手术史等信息,并做分析。结果发生血管相关并发症鼻部12例(28.6%),鼻唇沟8例(19.0%),眉间6例(14.3%),额部6例(14.3%)。患者有面部手术史27例(64.3%);有无面部手术史患者临床表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例视力受损患者中,12例接受溶栓治疗,4例患者视力在术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12例患者上睑下垂、球结膜充血和眼球运动功能障碍等情况都得到一定好转。24例血运障碍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仅残留散在的色素沉着及轻微瘢痕。结论30~39岁女性是美容的主要人群,也是发生血管相关并发症主要患者,在鼻部、鼻唇沟、眉间、额部等部位操作时须格外小心。术前对有既往手术史患者须充分沟通,术后应适当延长留观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抑制皮肤疤痕中采取透明质酸和纤维粘合剂的效果。方法对象为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0例皮肤疤痕患者,依据随机法分为参照组(n=100)、纤维粘合剂组(n=150)、透明质酸组(n=150),分别开展不做任何处理、使用纤维粘合剂、使用透明质酸等三种治疗,对比参照组、纤维粘合剂组、透明质酸组皮肤疤痕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透明质酸组、纤维粘合剂组皮肤疤痕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成纤维细胞计数、胶原纤维含量、伤口愈合强度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透明质酸组、纤维粘合剂组皮肤疤痕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成纤维细胞计数、胶原纤维含量、伤口愈合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透明质酸和纤维粘合剂有助于抑制皮肤疤痕。
简介:目的:研究透明质酸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回输后荷黑色素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和细胞因子的变化,进而探讨透明质酸诱导的树突状细胞增强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体外细胞因子联合诱导培养小鼠骨髓细胞获得树突状细胞(DCs),免疫磁珠分选纯化获得CD11c+树突状细胞,经不同浓度透明质酸(HA)刺激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2p70含量。建立小鼠皮下B16黑色素瘤模型,肿瘤局部皮下回输HA孵育DC后检测肿瘤大小,应用ConA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应用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分泌的TNF-α和IFN-γ的表达,以单纯DC回输、生理盐水注射以及正常小鼠(无瘤)组作为对照。结果:在10~100μg/mL范围内,HA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上调DCs分泌IL-12p70。HA孵育DC处理组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杀伤活性和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的表达明显高于单纯DC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透明质酸可促进小鼠骨髓DC的成熟;透明质酸孵育的DC通过增强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透明质酸凝胶联合Nd:YAG激光对老年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牙根敏感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中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45例老年牙周基础治疗患者,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72例)和激光组(73例)。联合组男45例,女27例,年龄(72.50±5.35)岁;激光组男47例,女26例,年龄(71.50±5.34)岁。激光组采取Nd:YAG激光治疗,联合组在该治疗基础上增加透明质酸凝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口腔病菌数量、牙周指标改善情况、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福赛类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伴放线杆菌感染率分别为5.56%(4/72)、4.16%(3/72)、6.94%(5/72),均明显少于激光组患者的21.92%(16/73)、17.81%(13/73)、20.55%(15/7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患者的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和附着水平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激光组患者(均P<0.05);联合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1、35以及1β水平均明显低于激光组患者(均P<0.05);联合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8%(2/72),明显低于激光组患者的27.40%(20/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98,P<0.001)。结论对老年牙周基础治疗患者采取透明质酸凝胶联合Nd:YAG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口腔环境、牙周指标,帮助其降低炎性因子活动水平,能够避免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大幅度的并发症,有利于提高其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