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膜切除的配合及患者手术室内的的护理。方法对本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手术中护理的配合及术前、中的护理情况。结果本组60例手术切除,治愈42例,11例好转,8例出现并发症,经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缓解。结论脑膜一般为单发,少数多发,好发部位为矢状窦旁,大脑镰,大脑凸面等,临近颅骨有增生或被侵蚀的迹象,手术切除脑膜是治疗的最理想方法,手术室的配合和有效的护理是手术成功和病人康复的关键。

  • 标签: 巨大脑膜瘤 手术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预防脑膜切除后早期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行脑膜切除的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预防脑膜切除后早期并发症的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脑膜切除后早期并发症中,应用优质护理取得的效果较理想,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脑膜瘤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鞍结节脑膜占颅内脑膜的7.1%[1].由于肿瘤位于颅底中线部位,且毗邻视神经、下丘脑、颈内动脉及海绵窦等重要结构,使手术切除肿瘤的风险较大.我科近10年收治鞍结节脑膜37例,现就其临床诊断治疗特点报道于下.

  • 标签: 鞍结节脑膜瘤 诊断 治疗 手术疗法 X线检查
  • 简介:脑膜的传统疗法为手术切除,其复发率和致残率较高,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采取综合疗法,以手术为主,联合运用各种辅助疗法,以提高疗效。常用的辅助疗法有放射疗法,细胞因子及相关疗法,激素疗法,基因疗法及化疗等,本文综述这几方面的进展。

  • 标签: 脑膜瘤 辅助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脑膜MRI影像诊断的优势,为临床提供有意义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选用48例MSCT怀疑脑膜的病人,进行MRI扫描。结果位于大脑凸面15例,上矢状窦旁13例,蝶骨大翼处10例,前颅窝7例,侧脑室三角区3例,4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脑膜大多在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等或高信号;信号、脑膜尾征、线性低信号环及周水肿等对脑膜的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结论脑膜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优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显微镜下手术的颅底脑膜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以提高其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按肿瘤生长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在切过程中常规使用Zeis显微镜进行手术操作。部分未能全切者术后辅以γ-刀放射治疗。结果26例病例中全切除23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本组术后无死亡病例。神经功能及症状体征加重1例。3例原术前有癫痫发作患者经手术及术后行抗癫痫治疗后痊愈。余全部都有不同程度恢复、好转或痊愈。结论颅底脑膜是血运异常丰富的实质性肿瘤,且颅底解剖复杂,凹凸不平,视野视角狭小多变,仍是专科的技术难点、热点之一。笔者认为对血管异常丰富、风险较大者,中使用高速磨钻扩大视野,骨窗要尽量贴近颅底,降低颅压及充分暴露肿瘤,使用显微操作技术,才能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显微技术是手术成功、安全的关键。

  • 标签: 颅底肿瘤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单侧额下入路切除嗅沟大脑膜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单侧额下入路手术治疗嗅沟大脑膜。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8例,Ⅱ级切除3例,术后2例出现脑脊液鼻漏,无手术死亡。结论对于嗅沟大脑膜,术前完善的检查,选择单侧额下入路,并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取得的良好疗效。

  • 标签: 脑膜瘤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床突脑膜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前床突脑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以蝶骨嵴为中心的翼点入路。结果Simpson Ⅰ级切除12例,Simpson Ⅱ级切除6例,Simpson Ⅲ级切除2例,Simpson Ⅳ级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8例患者视力有较明显改善,遗留轻偏瘫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余疗效满意。结论 在熟练掌握区显微解剖的基础上,经翼点入路,利用显微外科手术可明显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但对与下丘脑、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海绵窦等重要结构粘连过于紧密的肿瘤,即使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手术风险仍较大,可考虑姑息手术结合术后放疗。

  • 标签: 脑膜瘤 翼点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30例岩斜区脑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岩斜区脑膜切除程度,并降低外展神经的损伤。方法总结30例岩斜脑膜的临床特点、手术经验及外展神经受损情况,探讨Dorello's管区病理解剖特点与岩斜区脑膜的关系。结果30例岩斜区脑膜,〈2.5cm者6例,2.5~3.5cm者16例,〉3.5cm者8例。术后出现外展神经功能障碍者〈2.5cm者0例,2.5~3.5cm者5例,〉3.5cm者4例。暂时性外展神经功能障碍者7例,永久性障碍者2例。结论岩斜区脑膜中外展神经出脑干端、穿岩斜硬脑膜端容易受损伤。提高对Dorello's区解剖认识、肿瘤的早期发现、良好的肿瘤暴露、神经粘连处的锐性分离等,有助于切除肿瘤并减少外展神经的医源性损伤。

  • 标签: 岩斜脑膜瘤 Dorello's管 外展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RI基本征象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参数鉴别非典型脑膜(atypical meningioma,AM)和间变型脑膜(anaplastic meningioma,AAM),提高术前诊断准确度。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4例AM患者和16例AAM患者的术前临床、影像及术后病理资料,对比二者的 MRI征象和ADC值,并用ROC曲线评估各参数鉴别两组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AM组与AAM组间,分叶征(32%/62.5%,χ2=4.602)、囊变(54.5%/93.75%,χ2=6.297)、脑界面模糊(9%/62.5%,χ2=15.843)、中-重度周水肿(50%/87.5%,χ2=5.401)、肿瘤增强均匀(47.7%/0%)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M和AM的ADCmean(ADCmin和rADC)分别为(0.742±0.083)×10-3 mm2/s和(0.890±0.076)×10-3 mm2/s[(0.700±0.099)×10-3 mm2/s和(0.842±0.079)×10-3 mm2/s,(1.07±0.10)和(1.17±0.10)],P<0.001。当ADCmean阈值取0.822×10-3 mm2/s时,鉴别二者的敏感度、特异度为84.1%、87.5%;当ADCmin阈值取0.800×10-3 mm2/s时,鉴别二者的敏感度、特异度为75%、87.5%;rADC阈值取1.005时,鉴别二者的敏感度、特异度为95.5%、43.7%。结论脑界面模糊、周水肿、分叶征、囊变及强化均匀性这5项MRI征象有助于AM与AAM的鉴别,结合DWI定量参数(ADCmean、ADCmin和rADC)可有效提高AAM与AM的术前诊断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膜瘤 分型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作者: 邹婷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预防颅底脑膜显微切除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在2021年8月-2022年9月期间接受诊治的颅底脑膜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方式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对接受颅底脑膜显微切除治疗的患者护理时采取循证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的效果令人满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显微切除手术;颅底脑膜瘤;循证护理;并发症
  • 简介:患者,女,48岁,2012年12月因“枕部窦旁脑膜术后3年余,视物不清1月”入院.患者3年前因“枕部窦旁脑膜”在外院行开颅手术,中全切除肿瘤.2012年11月出现视物不清,视野缺损,当地医院行头颅MRI示:枕部窦旁脑膜术后复发.患者双眼鼻侧视野缺损,右眼视力0.4,左眼视力0.5.MRI显示:枕部窦旁脑膜术后复发(图1).中患者俯卧位,取右侧原枕部马蹄形切口,原切口中线侧向下延伸至颅颈交接处,另加左侧横切口与正中切口相交(图2),中见肿瘤已将窦汇及窦汇周围的矢状窦、双侧横窦、枕窦及直窦完全闭塞.

  • 标签: 非典型性脑膜瘤 病例报告 窦汇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