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经桡动脉、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开展的50例经桡动脉、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干预措施,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术中血压变化并且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稳定,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脑血管造影患者中,实施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均可以完成全脑血管的造影检查,相对于经股动脉穿刺的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路径可以减少患者的血压波动,减轻患者心理焦虑,缩短卧床制动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提升护理的满意率,效果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代动脉导管封堵器(ADOⅡ)介入治疗儿童小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小型PDA患儿82例,均经影像学和心电图检查确诊,给予ADOⅡ介入治疗。术中术后造影观察封堵器位置、残余分流情况,术后1 d、1个月、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估封堵效果。结果82例患儿术中均成功封堵,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造影显示1例患儿仍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24 h复查分流消失。术后24 h及术后1、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82例患儿PDA均顺利闭合,未见封堵器脱落等并发症。结论ADOⅡ对儿童小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成功率高,术后残余分流较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经股动脉入路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规范化介入护理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76例在我院经股动脉入路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规范化介入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可构成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可构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规范化介入护理应用在经股动脉入路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可以降低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患者更为满意,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股动脉入路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护理中应用规范化介入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1-2023.12这一时间段接收的经股动脉入路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规范化介入护理模式,结合临床治疗时间指标和生活质量情况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在院居住时间均比对照组用时短(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股动脉入路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护理中应用规范化介入护理模式,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快速治疗恢复出院,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常规球囊扩张与切割球囊相结合在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治疗中的扩张效果和中期疗效。方法2009年6月~2010年7月间应用常规球囊扩张联合切割球囊治疗51例动脉硬化闭塞症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51例患者中有49例导丝通过闭塞段,动脉直径狭窄率为35%~83%。治疗后患者重度狭窄部位的狭窄程度平均减少至37%,其他部位的狭窄程度减少至20%左右,未发生动脉壁撕裂,穿孔出血合并症。术后1年CTA复查有13%的患者再次出现闭塞,未闭塞的患者中动脉最狭窄处狭窄程度平均为55%。结论常规长球囊与切割球囊相配合可以有效地治疗股浅动脉长段闭塞,中期效果较好,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简介:目的总结假性股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5月~2006年6月收治的23例假性股动脉瘤患者,其中注射毒品引起14例,外伤性6例,医源性3例。1例拒绝手术,22例假性动脉瘤被切除,其中8例行股动脉修补,10例行人工血管搭桥,3例行股动脉结扎,1例下肢缺血坏死,股动脉缺损无法修补或搭桥,行高位截肢术。结果拒绝手术的1例出院1周后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3例失访,19例获随访,平均1.7(1~3)年,3例股动脉结扎者患肢皮温正常,1例人工血管旁路手术者术后3年复查DSA示人工血管闭塞但侧支循环良好,不影响患肢功能,其余患者效果良好。结论假性股动脉瘤一经发现须早期手术治疗,破裂、感染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生命。假性动脉瘤切除、自体血管重建或人工血管搭桥是首选治疗方法。对病程较长、瘤体较大、压迫症状明显者可行高位股动脉结扎。
简介:【摘要】目的:对支气管动脉瘤(BAA)患者临床择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的实践价值效益。方法:取BAA患者共计10例,收集病例时间介于2018年1月-2021年6月。根据动脉瘤不同类型进行分组,A组(5例,囊动脉瘤)与B组(5例,梭性动脉瘤),根据动脉瘤形态与部位,采取相应的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治疗后随访观察。结果:A组患者的微导管均可到达及通过,PVA微颗粒放置于远端位置可达到栓塞止血的目的,将弹簧圈分别用于输出端和输入端可有效阻断血流,经由复查造影,结果示:BAA均全部消失。B组患者间距支气管动脉较远,将PVA微颗粒用于远端位置,栓塞止血效果良好,取胶海绵颗粒用于近端位置,复查造影,结果示:BAA均全部消失。结论:结合BAA患者的形态和部位,予以选择恰当的TAE治疗方案,具有安全高效的治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