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毒品注射性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0例注射毒品致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整体护理。结果10例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护士应熟练掌握急救技术和护理技能,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是该类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股动脉 假性动脉瘤 出血 毒品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经桡动脉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开展的50例经桡动脉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干预措施,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术中血压变化并且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稳定,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脑血管造影患者中,实施经桡动脉穿刺与经动脉穿刺均可以完成全脑血管的造影检查,相对于经动脉穿刺的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路径可以减少患者的血压波动,减轻患者心理焦虑,缩短卧床制动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提升护理的满意率,效果理想。

  • 标签: 全脑 血管造影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的关键指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不仅创伤小、安全性高,并且治疗效果显著,现已成为诊断重要疾病的首选方法。由于动脉具有粗直、固定以及搏动明显等特点,穿刺难度低,是临床首选入路。但由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动脉穿刺部位存在出血及发生血肿的风险,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本文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动脉出血相关因素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相关综述,希望可为临床降低动脉出血风险提供参考。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股动脉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代动脉导管封堵器(ADOⅡ)介入治疗儿童小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小型PDA患儿82例,均经影像学和心电图检查确诊,给予ADOⅡ介入治疗。术中术后造影观察封堵器位置、残余分流情况,术后1 d、1个月、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估封堵效果。结果82例患儿术中均成功封堵,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造影显示1例患儿仍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24 h复查分流消失。术后24 h及术后1、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82例患儿PDA均顺利闭合,未见封堵器脱落等并发症。结论ADOⅡ对儿童小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成功率高,术后残余分流较少。

  • 标签: 心脏病 儿童小型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封堵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经动脉入路行经导管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规范化介入护理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76例在我院经动脉入路行经导管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规范化介入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可构成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可构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规范化介入护理应用在经动脉入路行经导管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可以降低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患者更为满意,可推广。

  • 标签: 规范化介入护理 经股动脉入路 主动脉瓣膜置换术 生活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动脉入路行经导管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护理中应用规范化介入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1-2023.12这一时间段接收的经动脉入路行经导管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规范化介入护理模式,结合临床治疗时间指标和生活质量情况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在院居住时间均比对照组用时短(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动脉入路行经导管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护理中应用规范化介入护理模式,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快速治疗恢复出院,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规范化介入护理模式 经股动脉入路行经 主动脉瓣膜置换术
  • 简介:摘要动脉损伤是下肢动脉损伤的常见类型,其损伤机制和临床表现复杂,常合并多种并发症,诊疗难度大,有一定的误诊率及截肢率。本文从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式及并发症处理等方面,总结动脉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 标签: 股动脉 创伤和损伤 诊断 外科 腔内治疗
  • 简介: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是近年来心内科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术后动脉穿刺点易出现局部渗血、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1].故在临床护理中需加强局部穿刺点的观察.选择2001年5月~2003年5月在我院行CAG患者890例,出现各类并发症42例.现将动脉穿刺点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股动脉穿刺点 临床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脉介入治疗术 支架置入术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常规球囊扩张与切割球囊相结合在动脉长段闭塞治疗中的扩张效果和中期疗效。方法2009年6月~2010年7月间应用常规球囊扩张联合切割球囊治疗51例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长段闭塞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51例患者中有49例导丝通过闭塞段,动脉直径狭窄率为35%~83%。治疗后患者重度狭窄部位的狭窄程度平均减少至37%,其他部位的狭窄程度减少至20%左右,未发生动脉壁撕裂,穿孔出血合并症。术后1年CTA复查有13%的患者再次出现闭塞,未闭塞的患者中动脉最狭窄处狭窄程度平均为55%。结论常规长球囊与切割球囊相配合可以有效地治疗动脉长段闭塞,中期效果较好,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动脉闭塞 切割球囊 球囊扩张
  • 简介:目的总结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5月~2006年6月收治的23例假性动脉瘤患者,其中注射毒品引起14例,外伤性6例,医源性3例。1例拒绝手术,22例假性动脉瘤被切除,其中8例行动脉修补,10例行人工血管搭桥,3例行动脉结扎,1例下肢缺血坏死,动脉缺损无法修补或搭桥,行高位截肢术。结果拒绝手术的1例出院1周后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3例失访,19例获随访,平均1.7(1~3)年,3例动脉结扎者患肢皮温正常,1例人工血管旁路手术者术后3年复查DSA示人工血管闭塞但侧支循环良好,不影响患肢功能,其余患者效果良好。结论假性动脉瘤一经发现须早期手术治疗,破裂、感染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生命。假性动脉瘤切除、自体血管重建或人工血管搭桥是首选治疗方法。对病程较长、瘤体较大、压迫症状明显者可行高位动脉结扎。

  • 标签: 股动脉 动脉瘤 假性 人工血管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46例动脉损伤患者的术前、术后的护理经验。结果截肢的3例,成功修复的43例。结论动脉损伤后除迅速诊断和治疗外,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股动脉损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动脉损伤很常见,其损伤分开放性和闭合性,血管损伤后,常伴有下肢的血运障碍,或其他并发症,治疗必需修复已损的血管。重建血运才能挽救下肢,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关系到下肢的存活和功能恢复,而且涉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我院自1988年以来收治动脉损伤17例18肢,报道如下。

  • 标签: 股动脉损伤 显微外科治疗 血管损伤 血运障碍 重建血运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桡动脉动脉两种不同径路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将需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径路组与经动脉径路组各40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血管穿刺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经桡动脉径路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组在减少手术时间、血管穿刺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上,优于经动脉径路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组。结论在同样的临床适应证下,经桡动脉径路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优于经动脉径路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 标签: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桡动脉 股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经桡动脉径路与动脉径路行选择性脑动脉联合造影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我院2020年5月-2022年2月期间50例造影患者,桡动脉(25例)、动脉(25例)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穿刺及造影结果,检查满意度。结果:桡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桡动脉造影成功率、穿刺成功、手术时间高于动脉;桡动脉检查满意度高对照组P

  • 标签: 经桡动脉径路 股动脉径路 脑动脉联合造影
  • 简介:摘要:本文从护士的角度,对经桡动脉穿刺与经动脉穿刺行动脉瘤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对两种穿刺方法的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我们强调,护士在手术前后的评估、监测、心理疏导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保障患者手术的成功和术后的康复。

  • 标签: 动脉瘤栓塞术 经桡动脉穿刺 经股动脉穿刺 围手术期护理 护士 评估 监测 心理疏导
  • 简介:患者女,26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发热,体温最高39.9℃,近半个月加重伴咳嗽、咳痰、头痛、肌肉酸痛。既往有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史。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扩大,左心室轻度扩大,主肺动脉扩张,内径3.0cm,左右肺动脉均扩张,内径2.0cm,降主动脉经由未闭的动脉导管与左肺动脉相交通,导管长×宽约1.4cm×0.7cm,主肺动脉管腔内见约1.1cm×0.9cm的中等偏强回声光团附着于外侧壁(图1),肺动脉收缩压40mmHg。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心内膜炎 肺栓塞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支气管动脉瘤(BAA)患者临床择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的实践价值效益。方法:取BAA患者共计10例,收集病例时间介于2018年1月-2021年6月。根据动脉瘤不同类型进行分组,A组(5例,囊动脉瘤)与B组(5例,梭性动脉瘤),根据动脉瘤形态与部位,采取相应的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治疗后随访观察。结果:A组患者的微导管均可到达及通过,PVA微颗粒放置于远端位置可达到栓塞止血的目的,将弹簧圈分别用于输出端和输入端可有效阻断血流,经由复查造影,结果示:BAA均全部消失。B组患者间距支气管动脉较远,将PVA微颗粒用于远端位置,栓塞止血效果良好,取胶海绵颗粒用于近端位置,复查造影,结果示:BAA均全部消失。结论:结合BAA患者的形态和部位,予以选择恰当的TAE治疗方案,具有安全高效的治疗优势。

  • 标签: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支气管动脉瘤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