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维生素D(VD)除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骨健康外还发挥多种生理作用。这需要与遍布全身各器官系统的VD受体结合后才能完成,因而又被认为是一种激素。近来有关VD的研究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其中流行病学调查备受关注,近期报道我国各年龄组人群VD缺乏极为惊人,北方地区孕妇及新生儿几乎100%缺乏,南方也有40%~90%;儿童VD缺乏在北方30%~70%,南方10%~40%;中老年人VD缺乏北方80%~90%,南方50%~80%。纠正VD缺乏应多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多吃鱼、蛋、奶及VD强化食物;补充VD等。VD补充不仅是儿童,中年人特别是老人也要补充,VD的安全系数很高,其中毒剂量是一般推荐量的20倍以上。
简介:目的了解苏州市民维生素D现况,为提高苏州市民骨健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随机选取7~96岁苏州市民301人,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25羟维生素D(25(OH)D3)水平。结果112名男性和183名女性参加了检测,平均年龄59.97±19.08岁;99.3%的苏州市民维生素D缺乏,其中64.5%为严重缺乏;不同类型人员之间差异有显著性(X^2=67.096,P〈0.0001),不同性别(X^2=1.918,P=0.166)、不同年龄(X^2=6.792,P=0.340)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苏州市民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导致严重的骨健康问题。人群中长期严重缺乏维生素D对骨代谢产生的副作用值得进一步跟踪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新生儿维生素D(VitD)代谢的特点。方法选择2009年9~12月儿童医院住院新生儿108例为检测对象,分早产儿组及足月儿组,检测血清甲状旁腺素(PTH)、25羟胆骨化醇(25(OH)D3)及血清钙,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血清25羟胆骨化醇(25(OH)D3)浓度无差异(p>0.05);但早产儿血清甲状旁腺素(PTH)及血清Ca2+明显低于足月儿(p<0.05,p<0.01)。结论早产儿较足月儿更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简介:以苦皮藤CelastrusangulatusMax.提取物水解产物中的多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为原料,合成了对粘虫Mythimnaseparata具有毒杀活性的苦皮藤素(Celangulin)类似物,并在活性追踪的指导下分离得到了两个具有杀虫活性的苦皮藤素类似物A和B,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谱、快原子轰击质谱、高分辨质谱等波谱学方法鉴定为2β,6α,8β,13-四异丁酰氧基-1β,4α,9α-三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及1β,2β,6α,8β,13-五异丁酰氧基-4α,9α-二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A和B均为新化合物,在20mg/mL的浓度下对三龄粘虫Mythimnaseparata的胃毒活性(死亡率)分别为89.5%和93.2%.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RIcketsofVitaminDdeficency,又称为骨软化症)对小儿乳牙萌出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0年1月~2014年1月来院治疗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4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230例,对照组口服维生素D,剂量为200~400IU/d,治疗1个月后改为400~700IU/d;观察组采取维生素D突击治疗,剂量20万IU,每隔4~6周肌肉注射1次,治疗3~4个月后改为肌肉注射2~3次,观察对比两组患儿乳牙萌出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乳牙月萌出185例,乳牙月萌出率为80.43%,对照组乳牙月萌出104例,乳牙萌出率为45.22%,观察组的乳牙月萌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突击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小儿乳牙的萌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儿童疾病的相关性,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同时统计记录两组儿童出现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健康儿童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为(38.52±3.66)ng/mL明显高于观察组(20.85±3.14)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32.00%、8.00%,血清维生素D不足率分别为58.00%、22.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SS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呼吸道疾病发生率随着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而升高,两者呈现正相关(r=0.386,P<0.05)。结论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儿童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紧密相关,应及时预防维生素D缺乏,有效预防儿童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