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胶原蛋白海绵填入拔牙创后胶原蛋白海绵对窝早期愈合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建立兔拔牙模型,左侧拔牙创内植入胶原蛋白海绵为实验侧,右侧拔牙创为空白对照侧。拔牙术后1周、2周、4周、8周、12周处死动物取材,通过骨密度检测和组织学检查评价拔牙创窝愈合情况。应用SPSS12.0软件包对组间均数进行t检验。结果:术后1、2、4、8周,实验侧窝新形成明显优于对照侧;术后12周,2组新形成无显著差异。结论:胶原蛋白海绵填入拔牙创能促进窝的早期愈合。

  • 标签: 胶原蛋白海绵 拔牙 骨密度
  • 简介:63位缺量不足的患者通过下颌升支/体部取,行骨内种植体植入术。愈合4个月后,植部位植入187枚种植体。无论患者年龄大小或缺损程度如何,取自下颌升支/体部的块全部成活。因为取可以在门诊进行,植块不易吸收,术后反应小,对于水平增宽手术来说,这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口内取部位。

  • 标签: 上置法植骨 种植术 增宽牙槽骨 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 在 伴缺损患者中应用的整体效果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和分析,探究其对患者咬合功能、面部美观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 方法 本研究从所在医院随机选取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的就诊患者进行研究,这些患者均为创伤性缺失伴缺失,选取的患者数量一共为60例,全面采集患者资料,对相关的生化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将这些患者根据挂号的顺序分成两组,分别是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取种植修复技术,而研究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了口腔正畸疗法,最后对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并发症出现、种植留存率等情况进行客观地分析和对比。结果 根据具体的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①研究组患者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②研究组患者的种植留存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根据本文研究,对创伤 患者采取 联合 ,有利于提高患者种植体的留存率,对于牙齿的咬合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着较强的应用价值,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正畸疗法 种植牙修复技术 创伤性牙缺失 牙槽骨缺损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用种植体修复上颌前部的单个缺失具有挑战性。在种植体植入过程中,手术对软、硬组织造成的创伤会影响日后的美观效果。临床医生选用的手术技巧应是既不损害结合,又能避免影响美观的并发症,诸如临床冠增长或间乳头破坏等。本研究前瞻性地观察了在单个种植体术中,使用2种不同的翻瓣手术设计(即包括间乳头的可移动宽瓣和保护间乳头的窄瓣)的邻面吸收情况。使用窄瓣术后邻面吸收明显少于使用宽瓣者,这一差别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 标签: 翻瓣 设计 单个牙种植体 牙槽嵴骨 吸收
  • 简介: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结构及血清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4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骨碎补总黄酮组。采用摘除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构建骨质疏松模型。给药12周后测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浓度,取大鼠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和形态计量学测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呈骨质疏松样改变,血清代谢指标表现为高转换。与模型组比较,骨碎补总黄酮可显著改善结构,增加小梁面积百分率(P〈0.05)及小梁厚度,减小小梁间距(P〈0.05)。血清代谢指标表现为血钙上升(P〈0.05),碱性磷酸酶水平降低(P〈0.05)。结论:骨碎补总黄酮能抑制去卵巢大鼠结构破坏,减缓量丢失,改善代谢,对骨质疏松具有防治作用。

  • 标签: 骨碎补总黄酮 牙槽骨 骨质疏松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锥形束CT对唇腭裂患者行突裂植术后的移植体积变化情况和吸收区域三维分布情况进行纵向评价。方法选择2018年1~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突裂植术的唇腭裂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分别于突裂植术前即刻、术后3个月和9个月时拍摄突局部CBCT,并进行植区三维模型重建。通过惯性轴配准对不同时期的颅面部结构进行三维重叠,比较移植桥随时间的形态变化特征,同时测量各时间点移植体积,计算移植吸收率。结果37例唇腭裂患者(男性22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10.53岁),其中双侧完全性唇腭裂6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19例、单侧不完全性唇腭裂12例,裂隙区共计43侧。受试者突裂植术后3个月和9个月时的移植吸收率分别为44.37%±19.17%和57.68%±18.53%。其中,双侧完全性唇腭裂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组、单侧不完全性唇腭裂组的术后移植吸收率分别为61.46%±12.42%、42.80%±15.84%、29.78%±16.03%(术后3个月)和72.71%±13.00%、58.20%±15.59%、41.83%±14.08%(术后9个月),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植桥吸收区域分布上,牙槽嵴顶侧和腭侧的移植吸收率明显高于鼻腔侧和唇侧。结论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行突裂植术后3个月和9个月时的移植吸收率显著高于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而单侧完全性唇腭裂高于单侧不完全性唇腭裂。不同类型唇腭裂患者的术后移植吸收程度均在术后前三个月较为明显,之后开始减慢趋于稳定,且移植桥吸收区域主要集中在腭侧区和牙槽嵴顶区。

  • 标签: 唇腭裂 牙槽突裂植骨 纵向评价 骨吸收
  • 简介:目的:观察正畸力作用下牙周炎大鼠垂直吸收的改建,为牙周炎的临床正畸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75只10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加力对照组(A)、牙周炎垂直吸收对照组(B)、牙周炎垂直吸收加力实验组(C),每组各25只,各组动物分别于加力后8h,1、7、14、21d处死,取动物模型上颌左侧第一磨牙近中进行组织学及免疫学检测,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正畸加力至7d时,实验组大鼠垂直吸收侧牙周膜纤维排列紊乱,出现无细胞结构,结缔组织可见少量炎症细胞,表面还可见功能活跃的多核破骨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大鼠牙周组织中IGF-1表达达到峰值,光密度值最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加力至14d时,实验组大鼠垂直吸收侧牙周组织中RUNX2的表达达到峰值,其光密度值最高,明显高于正常加力对照组,其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牙周炎症和消除咬合创伤后,正畸力能刺激牙周炎大鼠垂直缺损区域的RUNX2和IGF-1的表达增强,合成骨胶原和基质的能力增强,从而促进的改建。

  • 标签: 垂直吸收 正畸力 牙周炎 牙槽骨改建 SD大鼠
  • 简介:目的建立卵巢去势法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观察下颌及牙齿的组织学改变。方法3周龄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平均分为2组:去势组和对照组。术后1、3个月各取大鼠心脏血,用发光法测定血清雌二醇;比较两组体重增加的差异;下颌硬组织脱矿后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下颌及下颌的组织形态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去势组的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体重增加明显(P〈0.05);松质小梁变细,排列稀疏;下切牙前期牙本质层变薄。结论去势法SD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成熟可靠,下颌表现出明显的骨质疏松样改变,牙齿硬组织形成能力降低。

  • 标签: 骨质疏松 卵巢摘除术 牙槽骨 下切牙
  • 简介:摘要重度牙周炎是成年人失的主要原因,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的水平向和垂直向丧失,针对复杂的缺损,医师需要充分掌握重度牙周炎的丧失特点及增量术要点,从而选择合适的缺损修复方法,制订适合的手术方案,完成种植体植入与冠修复,以维持列完整,这对患者周健康的长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临床经验与文献回顾,概述重度牙周炎患者的丧失特点,并针对后期种植治疗时机的选择进行阐述与总结,以期为临床重度牙周炎种植修复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牙周炎 牙种植 牙槽骨质丢失 牙槽嵴增高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黄连素干预对糖尿病大鼠吸收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60只健康无特定病原体级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和黄连素组,每组20只。黄连素组和糖尿病组大鼠建立糖尿病模型后分别给予黄连素(200 mg/kg)和等体积的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每天1次,连续灌胃4周;正常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检测大鼠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检测大鼠的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和钙素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牙周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反转录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Smad1、Smad4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糖尿病组相比,黄连素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9.88±1.23)mmol/L比(21.66±2.41)mmol/L]、Fins水平[(11.63±3.63)mIU/L比(21.64±5.58)mIU/L]和HOMA-IR(7.58±0.96比20.85±1.95)均降低,ISI(-5.10±0.16比-6.15±0.18)以及血清钙[(1.855±0.125)mmol/L比(1.317±0.104)mmol/L]、磷[(3.087±0.278)mmol/L比(2.526±0.226)mmol/L]、ALP[(130.681±18.963)U/L比(99.874±31.968)U/L]和钙素水平[(112.368±9.752)ng/ml比(78.645±10.973)ng/ml]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未见骨质吸收,糖尿病组大鼠可见骨质吸收,而黄连素组大鼠骨质吸收较糖尿病组明显减轻。反转录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糖尿病组相比,黄连素组大鼠组织中BMP-2、Smad1、Smad4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黄连素干预可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并改善胰岛素抵抗,其可能通过上调BMP-2/Smad信号通路减轻糖尿病大鼠的吸收。

  • 标签: 糖尿病 牙槽骨质丢失 大鼠 黄连素 骨形态发生蛋白-2/Smad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伴唇侧缺损的上前牙缺失美容修复效果。方法选取伴唇侧缺损的上前牙缺失39例患者(缺40颗)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伴唇侧种植技术,同时对唇侧缺损部分给予引导再生技术,对所有患者的牙齿松动情况、美容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发现所有患者的种植体均未出现松动症状,且无明显的垂直向吸收情况,修复成功率高达100%;其中,36例患者种植体区丰满、色泽及形态均正常,1例牙龈乳头恢复较差,2例龈缘高度不足;患者满意度为97.21%。结论创伤后的列缺损,尤其多颗的连续缺失,很难采用其他固定修复方法来完成。种植修复具有不损伤余留、美观舒适、咀嚼效果好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 标签: 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 引导骨再生技术 美容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突扩张联合GBR植术同期种植的远期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8例患者突扩张联合GBR植术后效果。结果有2例患者出现术中板骨折,手术成功率为96.55%。5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2±1.8)年,种植体6年累计存留率高达100%。最终种植体边缘高度在颈缘下(2.55±0.68)mm,有8例种植体出现并发症。结论对于突宽度量不足患者,实施突扩张联合GBR植术治疗临床效果较优。

  • 标签: 牙槽突扩张 GBR植骨术 骨吸收 存留率
  • 简介:目的:探讨小型猪牙齿在缺损修复区的移动情况。方法:选用6只实验用小型猪(8-10个月龄),在一侧前磨牙近中造成直径为15mm,高为10mm圆柱状的缺损区。获取小型猪的自体骨髓基质细胞,分离培养并诱导为成样细胞。将小型猪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生物复合体(60%羟基磷灰石+40%磷酸三钙)复合后,种植到缺损区。另一侧作为对照侧。术后14W用60g力牵引双侧第一前磨牙近中移动。于12W后测量双侧前磨牙的移动距离。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结果:6只小型猪两侧第一前磨牙近中移动平均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细胞支架构建方式,可修复小型猪的上颌缺损,修复后不会对牙齿移动产生不良影响。

  • 标签: 牙移动 小型猪 骨髓基质细胞 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相对修复在丧失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丧失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将入选者划分至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联合移植修复),内各位40例,评价组间移植牙根吸收率及吸收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移植牙根吸收率及吸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相对修复应用在丧失重建效果理想,对移植牙根吸收率及吸收率的改善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移植修复 牙槽骨重建 临床效果
  • 简介:本病例报告介绍了在上颌和下颌缺损中.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和可吸收胶原海绵(ACS)来增宽严重缺损的侧向嵴。利用外科手术技术结合螺钉和胶原膜,以维持ACS的空间。经过7个月的愈合期,嵴宽度由1~2mm增加到6~9mm,从而为成功植入种植体提供了保证。通过外科手术维持rhBMP-2/ACS空间的技术,使重新形成,由此证明,再生不需要额外的颗粒

  • 标签: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牙槽嵴 外科手术技术 RHBMP-2 下颌骨缺损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口腔正畸疗法联合种植修复技术治疗龋源性缺失伴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于2021年5月~2023年9月我院就诊的64例龋源性缺失伴缺损患者,以随机单盲法分组,对照组行种植修复,观察组行常规正畸或局部正畸后种植修复的正畸联合方式,对比两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牙齿美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龋源性缺失伴缺损采取口腔正畸联合种植修复的效果比较好,且安全性高,是值得临床采纳的一种方法。

  • 标签: 口腔正畸 种植修复 龋源性牙缺失 牙槽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