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毒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ICU于2022年6月~2023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86例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存活62例,死亡26例,对比分析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存活组患者与死亡组患者在体温、感染类型、年龄及男女性别比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心率、各时间点血乳酸浓度上却有显著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心率过高、血乳酸浓度过大是致使ICU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在。结论:ICU毒症患者有着较高的死亡率,而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因素包括有心率过高与血乳酸浓度过大,临床需积极针对相关因素加以有效干预,以降低患者死亡率,保障患者身心健康。

  • 标签: ICU 血乳酸浓度 脓毒症 死亡相关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钙卫蛋白对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预测价值及预后评估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连续收集2018年12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急诊科收治的毒症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和血清钙卫蛋白水平。根据入院7 d内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钙卫蛋白及其他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毒症患者发生AKI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钙卫蛋白对毒症患者发生AKI的预测价值。根据28 d是否存活将AKI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钙卫蛋白的水平。结果共入组207例毒症患者,其中AKI发生率为68.12% (141/207)。AKI患者钙卫蛋白明显高于非AKI患者[4.65(3.25, 5.61)μg/mL vs. 3.42(2.29, 4.09)μg/mL,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Ⅱ评分(OR=1.090,95%CI: 1.043~1.139)、C-反应蛋白(OR=1.004,95%CI: 1.001~1.008)、钙卫蛋白(OR=1.590,95%CI: 1.269~1.991)是毒症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钙卫蛋白预测毒症患者发生AKI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716(95%CI:0.643~0.788),以4.63 μg/mL为最佳截断值,灵敏度为0.511,特异度为0.894,约登指数为0.405;钙卫蛋白联合APACHE Ⅱ评分或SOFA评分将提高其预测效能,AUC分别为0.768(95%CI:0.701~0.834)、0.769(95%CI:0.701~0.837)。根据28 d生存情况将毒症相关AKI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钙卫蛋白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0(3.40, 5.76)μg/mL vs. 4.19(2.89, 5.29)μg/mL,P<0.05]。结论毒症相关AKI患者血清钙卫蛋白高于非AKI患者,钙卫蛋白对毒症患者出现AKI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与APACHE Ⅱ评分或SOFA评分联合将提高其预测效能。但不同预后的毒症相关AKI患者钙卫蛋白浓度没有明显差异。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钙卫蛋白 S100A8/A9 骨髓相关蛋白8/14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型凝血标志物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对儿童毒症诊断和出院预后的预警效能。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以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诊断为毒症(包括严重毒症毒性休克)的5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于诊断毒症当日检测sTM、t-PAI·C和传统凝血指标。另选择20例行包皮环切患儿为对照组,于纳入当日检测上述指标。毒症组患儿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预测儿童毒症及出院时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不同指标对预测儿童毒症诊断和预后的效能。结果59例毒症患儿中男39例、女20例,年龄61(22,136)月龄。存活组44例,死亡组15例。20例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107(94,122)月龄。毒症组患儿sTM和t-PA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2(9,17)×103 比9(8,10)×103 TU/L,10(6,22)比2(1,3)μg/L,Z=-2.15、-6.05,均P<0.05]。t-PAI·C诊断毒症优于sTM,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0.6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 μg/L、12×103 TU/L。存活组患儿sTM水平低于死亡组[10(8,14)×103 比17(11,36)×103 TU/L,Z=-2.73,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TM是毒症出院时死亡的危险因素(OR=1.14,95%CI 1.04~1.27,P=0.006)。sTM和t-PAI·C对预测毒症死亡预后的AUC分别为0.74、0.6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103 TU/L 、6 μg/L。sTM联合血小板计数预测毒症死亡预后AUC为0.89,优于sTM和t-PAI·C。结论sTM和t-PAI·C对诊断儿童毒症和预测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血栓调节蛋白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儿童
  • 简介:摘要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异常,也是全世界感染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细胞因子是一类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质,参与毒症的免疫和炎症调节。许多研究者使用细胞因子靶向治疗毒症取得了有益的效果,细胞因子水平也被认为与毒症的发生发展和严重程度有关,是毒症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本文重点讨论促炎细胞因子,包括β-干扰素(IFN-β)及白细胞介素(IL-1β、IL-3、IL-6、IL-7)。IFN-β和IL-1β在毒症的治疗中均具有双面性,即早期小剂量干预可以通过恢复免疫细胞的功能减轻毒症,起到保护作用,但同时也与毒症严重炎症反应的发生有关,晚期可增加毒症患者的病死率;IL-3和IL-6更多是增强"炎症因子风暴",加重损伤;而IL-7主要参与免疫调节,促进淋巴细胞活化,对毒症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 标签: 脓毒症 促炎细胞因子 生物标志物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毒症患者较高的肠内营养供应是否能改善其临床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21年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45例患者,其中男性79例,女性66例;中位年龄68(61,73)岁。通过泊松对数线性回归分析和Cox回归分析,评估患者改良的危重营养风险评分(mNUTRIC)、每日能量摄入和蛋白质补充量与患者临床结局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结果纳入的145例患者mNUTRIC评分中位数为6(3,10)分;其中70.3%(102例)的患者属于高分组(≥5分),29.7%(43例)的患者为低分组(<5分);入ICU期间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平均约为0.62(0.43,0.79)g·kg-1·d-1,每日能量摄入量平均为64.4(48.1,86.2)kJ·kg-1·d-1。Cox回归分析显示,mNUTRIC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增加与住院病死率的增加有相关性〔风险比(HR)=1.12,95%可信区间(95%CI)为1.08~1.16,P=0.006;HR=1.04,95%CI为1.01~1.08,P=0.030;HR=1.08,95%CI为1.03~1.13,P=0.023〕。较高的平均每日蛋白质和能量摄入量、较低的mNUTRIC评分和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同样与较低的30 d病死率有显著相关性(HR=0.45,95%CI为0.25~0.65,P<0.001;HR=0.77,95%CI为0.61~0.93,P<0.001;HR=1.10,95%CI为1.07~1.13,P<0.001;HR=1.07,95%CI为1.02~1.13,P=0.041;HR=1.15,95%CI为1.05~1.23,P=0.014);而性别和并发症数量与住院病死率无显著相关性。毒症发病30 d内,每日平均蛋白质和能量摄入量与无呼吸机天数未发现显著相关性(HR=0.66,95%CI为0.59~0.74,P=0.066;HR=0.78,95%CI为0.63~0.93,P=0.073)。患者平均每日蛋白质和能量摄入量的增加与较低的住院病死率(HR=0.41,95%CI为0.32~0.50,P<0.001;HR=0.87,95%CI为0.84~0.92,P<0.001)、较短ICU住院时间(HR=0.46,95%CI为0.39~0.53,P<0.001;HR=0.82,95%CI为0.78~0.86,P<0.001)和医院住院时间(HR=0.51,95%CI为0.44~0.58,P<0.001;HR=0.77,95%CI为0.68~0.88,P<0.001)均显著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在mNUTRIC评分≥5分的患者中,增加每日蛋白质和能量摄入量能够降低住院病死率(HR=0.44,95%CI为0.32~0.58,P<0.001;HR=0.73,95%CI为0.69~0.77,P<0.001)及30 d病死率(HR=0.51,95%CI为0.37~0.65,P<0.001;HR=0.90,95%CI为0.85~0.96,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较高的蛋白质摄入量预测住院病死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预测30 d住院病死率的AUC为0.94,均明显高于较高的能量摄入预测住院病死率和30 d住院病死率的AUC(分别为0.87和0.83)。mNUTRIC评分<5分的患者中仅观察到增加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可降低患者的30 d病死率(HR=0.76,95%CI为0.69~0.83,P<0.001)。结论毒症患者平均每日蛋白质和能量摄入的增加与降低的住院病死率和30 d病死率、较短的ICU住院时间和医院住院时间显著相关,尤其是mNUTRIC评分较高的患者,较高的蛋白和能量摄入能够降低住院病死率及30 d病死率,而对于低mNUTRIC评分的者,营养支持治疗并不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脓毒症 肠内营养 住院病死率 30 d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和分析儿科毒症关键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2015年2月19日上传的儿科毒症芯片数据集GSE66099和2020年2月13日上传的儿科毒症芯片数据集GSE145227,使用Limma包筛选儿科毒症与正常对照组血液组织差异表达信使核糖核酸(DEmRNA),随后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使用在线网站STRING和Cytoscape软件对DEmRNA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并筛选关键(hub)基因。最后使用R软件进行hub基因差异表达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共发现160个DEmRNA,包含126个上调mRNA和34个下调mRNA。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DEmRNA主要富集在中性粒细胞激活和脱粒,T细胞激活以及淋巴细胞活化调节。KEGG富集通路分析显示DEmRNA主要参与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和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的形成。STRING和Cytoscape共筛选出10个hub基因,通过R软件分析发现10个hub基因(ARG1、RETN、MMP9、C3AR1、LCN2、FPR2、CCL5、CEACAM8、ELANE和DEFA4)在儿科毒症中具有显著的差异表达,同时每个hub基因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7,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10个hub基因在儿科毒症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儿科毒症诊断、预后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儿科学 脓毒症 信息学 诊断 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级护理在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方面的作用成效。方法:于我院抽选5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将之划分为两个小组,分别进行差异化干预,并围绕多方面指标展开组间比较工作。结果:在干预前,评估两组各自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结合调查数据加以分析,组间差距并不突出(P>0.05);干预后,组间对比差距拉大,且研究组的表现更优(P<0.05)。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主要利用SAS、SDS两个量表展开比较,经调查分析,干预前的横向对比结果不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干预后横向对比差距突出,研究组的心理状态好于普通组(P<0.05)。结论:在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治疗期间,实施分级护理工作可以取得优异的干预效果,在确保临床疗效的前提下,可改善患者的心情。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脓毒症 分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对毒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将探析对其实施模块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的实施中,确认将以对照实验的形式展开研究,并选取70例已经被确诊为毒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保障研究的顺利实施,将采取随机数字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5例,并分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于对照组中继续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中则需加强对模块化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分析其具体实施效果。结果:经过对不同护理措施下护理效果的比较分析来看,在模块化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下,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时间、28d死亡率相对更优于对照组,(P<0.05)。其次,在治疗第3d、第7d,观察组患者的APACHEII评分、肠功能障碍评分均有明显好转,且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毒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加强对模块化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预后情况。

  • 标签: 脓毒症 模块化护理干预 预后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24 h内持续肾脏代替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对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毒症患者,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脓毒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评估CRRT对病死率的影响。按入院24 h内是否行CRRT,将研究对象分为CRRT组和非CRRT组,比较液体平衡情况。结果在612例患者中,男性416例(占67.9%),整体中位年龄66岁;死亡250例,存活362例,病死率4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性别、简化急性生理评分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乳酸、降钙素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内接受CRRT治疗的患者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OR=1.981,95%CI:1.120~3.504,P=0.019)。毒症患者液体平衡情况对比,结果显示CRRT组和非CRRT组在第1天液体平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3天液体平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24 h内CRRT治疗不能降低毒症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CRRT未及时纠正毒症患者经液体复苏后容量过负荷状态,可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 标签: 脓毒症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液体平衡 院内死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模块化护理在ICU毒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以数字表法,将我院2021年5月-2022年6月中收治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其中给予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给予模块化护理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肾功能、循环功能与氧合功能。结果 在肾功能等指标改善上,对照组低于观察组,有差异性(P<0.05)。结论 采取模块化护理,对ICU毒症患者进行干预,可以强化循环功能,改善氧合功能,促进各项肾功能指标的快速恢复。

  • 标签: 模块化护理 ICU脓毒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必净注射液对毒症急性肾功能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后分为正常组、LPS组、血必净组,LPS组、血必净组细胞使用LPS刺激1h,血必净组细胞在LPS刺激后添加血必净注射液进行干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IL-6、TNF-α、GSH、SOD、caspase3活性及细胞凋亡,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6, TNF-a mRNA水平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IL-6, TNF-a 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细胞比较,LPS组细胞与血必净组细胞增值率相对较低,凋亡率相对较高(P<0.05)。与LPS组细胞比较,血必净组细胞增殖率较高,凋亡率较低(P<0.05)。与正常组细胞比较,LPS组、血必净组细胞caspase3相对表达量较低(P<0.05);与LPS组细胞比较,血必净组细胞caspase3相对表达量较高(P<0.05)。与LPS组细胞比较,血必净组细胞IL-6、TNF-α水平较低,GSH、SOD水平较高(P<0.05)。结论:使用血必净注射液对LPS处理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干预,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损伤,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使用血必净注射液进行干预能够调控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从而在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中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 标签: 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 血必净注射液 线粒体功能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ICU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ICU毒症患者72例纳入研究,对照组(36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用抗生素时间、住ICU及总住院时间、不良事件率,比对照组优(P

  • 标签: ICU 脓毒症 预见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模块化护理在ICU毒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以数字表法,将我院2021年5月-2022年6月中收治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其中给予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给予模块化护理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肾功能、循环功能与氧合功能。结果 在肾功能等指标改善上,对照组低于观察组,有差异性(P<0.05)。结论 采取模块化护理,对ICU毒症患者进行干预,可以强化循环功能,改善氧合功能,促进各项肾功能指标的快速恢复。

  • 标签: 模块化护理 ICU脓毒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儿童严重毒症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在本院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毒症儿童20例,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在其均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基础上,甲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乙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不同干预方式的效果及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进行汇总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乙组患者干预效果优于甲组,乙组患者对干预效果的满意度更高,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严重毒症儿童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重症脓毒症 连续性血液净化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ICU毒症治疗中应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的价值。方法:纳选对象为2023.01至2023.12在院ICU治疗的毒症患者60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作2组,组内均30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疗法,观察组加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比对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实施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可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反应的同时,还利于提升疗效,建议推广。

  • 标签: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脓毒症 临床疗效 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