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本文就 1 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高钾血症患者的护理体会作一总结。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护理人员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时间缩短,尽早 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疾病的发病特点、诱因、预后等,制定出不同的干预护理措施,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详细观察病情、了解患者心理活动,予理护师,同时给予相应疾病的健康教育指导、及开展新护理技术, 10 天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高钾血症 晕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律失常患者房室传导师阻滞的临床心电图诊断分析。方法对我院住院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25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表现。结果I度房室传导阻滞10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完全房室传导阻滞10例。结论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常可发现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 标签: 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师阻滞 心电图诊断
  • 简介:【摘要】通过动态心电图观察房室传导阻滞,并探讨阻滞的程度及意义,证明动态心电图可提高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对阻滞程度应综合分析。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房室传导阻滞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慢径消失组和慢径残存组66例病人消融后其快径前传功能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均较消融前明显缩短,而复发组5例病人消融后其快径前传功能不应期较消融前缩短,慢径消融后慢径消失组和慢径残存组快径前传功能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均有明显缩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心动图评价病态窦房综合征患者腔起搏器不同房室间期设置对左心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2月-2019.8月间收治的38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腔起搏器手术治疗,通过设置不同房室间期(atrioventriculardelay,AVD),结合超声心动图监测不同房室间期时左心功能表现。结果A组左室Tei指数(0.53±0.03)与E组指数(0.53±0.0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组(0.51±0.02)与D组左室Tei指数(0.51±0.0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C组左室Tei指数(0.47±0.02)均低于A、B、D、E、F组。结论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腔起搏器患者,观察不同AVD状态下左室Tei指数结果,对设置最佳AVD有一定作用。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窦房结综合征 起搏器 房室间期
  • 简介:摘要Ⅲ○房室传导阻滞即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最高度的房室传导阻滞,是由于房室交界部的病理性绝对不应期占据交界部的逸搏周期的全长,致心房的下传兴奋绝无通过乃至除极心室的可能分离。

  • 标签: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内科 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AMI时AVB的发生和转归。方法对139例AMI中合并AVB发生率,梗塞发生部位和AVB的转归分析。比较AMI合并AVB的死亡、休克、心力衰竭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合并AVB26例(18.7%),其中下(后)壁AMI合并AVB高于前壁AMI(P〈0.01);合并AVB者的病死率、休克发生率和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均高于不合并AVB者;合并AVB者65.4%可完全消失。其中94.1%在2周内消失。结论下(后)壁AMI应尽量避免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及负性肌力作用较强的药物,积极治疗3周后AVB不消失,而又有心脏起博指征,方可安装起搏器。

  • 标签: 心肌梗塞 房室传导阻滞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本例患者为老年女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肺栓塞,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导丝不能进入上腔静脉,造影显示无名静脉闭塞,永存左上腔静脉、奇静脉畸形。血管走行:左锁骨下静脉—永存左上腔静脉—左奇静脉—奇静脉环—右奇静脉—右上腔静脉。改右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心室主动导线,植入永久起搏器。

  • 标签: 起搏器,人工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双奇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CHB)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CCHB胎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病例回顾:37岁无症状孕妇,孕23周胎儿超声心动图提示胎心率下降,房室传导阻滞,母亲完善检查诊断为"未分化结缔组织病",予人免疫球蛋白、地塞米松及羟氯喹等治疗后,孕31周胎儿超声心动图仍提示房室传导阻滞,孕32+3周因先兆早产行剖宫产,胎自身抗体筛查均示抗核抗体(ANA)弱阳性,Ro60及Ro52阳性,24 h Holter均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宝一对症治疗后出院时体质量增加至2 200 g,但仍为CCHB(心室率80~90次/min),宝二住院期间突然出现心率及血压下降,最终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2.文献检索:中文文献2例,英文文献9例,其中9例为抗干燥综合征抗体A(SSA)/Ro和抗干燥综合征抗体B(SSB)/La相关的CCHB,2例为特发性CCHB。结论胎盘转移SSA或SSB是胎发生CCHB的重要机制,其他因素可能也参与其发病进程。目前的治疗方法仍不尽人意,大多患儿需要起搏治疗,早期诊断和产前管理可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双胎 早产儿 新生儿狼疮 先天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 简介:1临床资料男性,75岁,主因阵发性心悸、头晕1周入院。患者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近7年来反复出现胸闷、气短,与活动无明显关系,2015年4月19日12时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无明显心前区疼痛,无大汗,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急查心肌酶未见明显异常,测血压200/110mmHg。

  • 标签: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间歇性完全性心室预激波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左束支起搏对心房颤动(AF)伴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比较手术前后治疗的效果,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AF伴心衰,心室率药物控制欠佳的患者行房室消融术,术后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18例,行左束支起搏术式安装心脏起搏器,B组右心室起搏8例,随访12个月记录二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腔大小、左心室收缩功能,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电极导线的参数。结果 AF合并心衰患者经房室改良后安装心脏起搏器并行左束支起搏模式可以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结果:较以往单纯右心室起搏心功能改善更明显,左室舒张内径缩小更明显。结论:房室消融结合左束支起搏模式治疗快速房颤合并心衰患者是可行的,较以往单纯右心室起搏模式治疗效果更佳显著。

  • 标签:   房室结改良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左束支起搏
  • 简介:一度及二度1房室传导阻滞可见于功能性改变,因体位改变而引起卧位性房室传导阻滞,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为暂时性功能障碍,变换体位、静脉注射阿托品后A-VB消失。

  • 标签: 房室传导阻滞 阿托品 体位改变
  • 简介:1、病历摘要患者林某,女,80岁,因突发胸痛3天,晕厥1次住院。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史。查体P26次/分,BP105/60mmHg。心率26次/分,律齐,心音低钝,无杂音;肺、腹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III°方式传导阻滞,心室率26次/分。BNP632pg/ml,生化CO25.64mmol/l,AST518u/l,LDH907U/L,CK1130U/L,CKMB167U/L,GLU27.24mmol/l,BUN31.9mmol/l,CREA209umol/l,肌钙蛋白阳性。血常规WBC13.87*109/lNE82.6%。尿常规尿糖4+、酮体2+。诊断为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AMI、KILLIP4级III°AVB2、2糖尿病DKA3、肾功能不全。因有溶栓禁忌症,未行溶栓治疗。家属拒绝转院行起搏器治疗。入院后予以联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脂稳定斑块,予以异丙肾上腺素8ug/min微量泵入、阿托品、地塞米松等处理,患者心室率波动于60-80次/分,并予以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胰岛素控制血糖等处理。随着心室率的增快逐渐减慢异丙肾上腺素的泵速,7天后复查ECG窦性心律,频发室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68例,根据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组各为3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急救及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急救有效率和死亡率。结果经过及时的急救护理,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对的急救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率,降低死亡率,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确保患者生存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急救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