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辖区内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持续性的社区护理干预后,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老年患者高血压护理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7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对护理组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护理,对照组患者不给予护理,1年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老年患者高血压的控制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老年患者高血压的控制总有效率为63.89%,护理组总有效率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患者高血压进行全面综合的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老年患者高血压的控制总有效率,合理的膳食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老年患者高血压的控制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稳定血压以及预后均有良好的临床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发生原因,并讨论护理风险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35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的卧位血压、心率与立位3min血压和心率进行测量,按照测量结果将其分为体位性高血压组、体位性低血压组以及非体位性高血压组、非体位性低血压组,并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80岁以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体位性血压改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80岁及以上的患者,而且发生体位性血压改变的两组患者的冠心病、血脂异常、血糖异常、脑卒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发生体位性血压改变的患者,两组比较结果之间的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发生体位性血压改变的比例较高,且发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比例更高。做好积极的护理风险防范,对于降低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基础血压水平与预后的关系以及不同的血压控制策略对血肿扩大和再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研究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6例脑出血患者根据其入院第1天的基础血压(收缩压)水平分为A组(<180mmHg,1mmHg=0.133kPa)7例、B组(180~200mmHg)6例以及C组(>200mmHg)33例;同时根据不同的血压控制策略分为E组(平均动脉压下降≥20%)31例和F组(平均动脉压下降<20%)15例.分析并比较各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C组患者6个月致死/致残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21.2%(7/33)比1/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患者出现血肿扩大1例;F组患者出现血肿扩大4例,再出血1例,E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3.2%(1/31)比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42,P=0.018).结论患者发病初期的收缩压过高(>200mmHg)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早期积极地降压能有效减少血肿扩大和再出血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展示个体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重要性。方法我院选取在2013年所收治的208例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分别记录下护理前后血压及并发症的数据以便于进行对比。结果患者进行了个体化护理后,血压得到了明显的控制,并发症方面有了明显的好转。对比护理前后所得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及并发症的延缓具有一定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中,主要对我院在2010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胶囊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压变化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社区高血压患者随访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以后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从2012年9月-2013年3月,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关于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对本社区70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效果将从心理调整、服药依从性、遵医行为、随访分类控制是否满意4个方面进行说明。采用Х^2检验、Logistie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影响随访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的结果显示,心理调整与职业(Х^2=19.48,P=0.003),兄弟姐妹高血压(家族史)(Х^2=8.56,P:0.014),锻炼频率(Х^2=11.29,P=0.023),健康评价(Х^2=14.59,P=0.001)有关;遵医行为与职业(Х^2=19.84,P=0.003),兄弟姐妹高血压(家族史)(Х^2=8.15,P=0.017),健康评价(Х^2=9.64,P=0.008)有关;服药依从性与婚姻状况(Х^2=6.87,P=0.009)。健康评价(Х^2=24.09,P〈0.001)有关;随访分类控制是否满意与职业(Х^2=11.44,P=0.010),每次锻炼时间(Х^2=13.83,P=0.001),饮酒频率(Х^2=5.11,P=0.078),随访间隔时间天数(Х^2=12.48,P=0.002),健康评价(Х^2=54.91,P〈0.001)有关。把单因素有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职业、家族史、锻炼频率、健康评价均能影响随访的效果。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随访效果与职业、家族史、锻炼频率、健康评价等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湖南省城镇居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抑郁心理相关性及相关程度,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疾病管理提供更为全面的依据。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湖南某镇卫生院管理的98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其心理抑郁现状。结果该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抑郁发生率为25.5%,与常人比较高血压患者抑郁心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患者血压水平与抑郁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该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抑郁心理疾患的发生率较高,患者血压水平和抑郁程度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