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行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术后1、3、6和12个月门诊定期复查。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应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的恢复功能,以及Lysholm评分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例术后即刻复查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6.96±1.67)分,范围为15.00~18.00分,优15例,良6例,优良率100%;末次随访时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6.57±1.51)分,范围为15.00~18.00分,末次随访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5,P>0.0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88.55±7.25)分,范围为80.00~9.00分。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86.64±4.34)分,范围为82.00~90.00分,优15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手术方法有效简单,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臂延长式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上臂延长式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及前内侧放置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50例。结果5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7-36个月,平均2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9个月。根据Neer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2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98.0%和HSS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3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96.0%。本组病例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术后均未出现医源性桡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畸形愈合、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上臂延长式前外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不需要显露游离桡神经,可直接显露肱骨干,避免医源性桡神经损伤,降低桡神经损伤率;可早期行肩关节与肘关节功能锻炼,降低肩肘关节功能障碍率。
简介:目的评价后外侧入路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8月对23例踝关节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其中按照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Ⅲ度4例,旋后外旋型Ⅳ度12例,旋前外旋型Ⅳ度7例。所有患者均同时有腓骨远段和后踝的骨折,其中17例存在内踝骨折,2例为单纯三角韧带损伤。同时对后外踝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外踝骨折处钢板放置于腓骨远端后侧,后踝骨折直接行螺钉或钢板固定。观察术后伤口愈合、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情况,同时按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术后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23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伤口无裂开、坏死,除1例术后10d出现浅表感染,经积极换药及适量抗生素处理后愈合外,其余均愈合良好。l例术后出现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未做特殊处理,3个月后自行缓解。1例出现症状轻微的腓骨肌腱炎,骨折愈合取出钢板后症状消失。术后4~6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评分平均为91分,优良率为95.6%。结论后外侧入路可同时完成后、外踝骨折的治疗,能在直视下对后踝进行有效复位及可靠固定。
简介:目的探讨内、外侧联合人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4年12月至2012年12月,对24例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患者采用内、外侧联合人路手术松解,保留外侧副韧带的尺束和内侧副韧带的前束,彻底松解挛缩的软组织和清除增生的骨赘及异化骨。术后配合康复治疗。结果随访时间6-31个月,平均18.2个月。末次随访时Mayo功能肘关节评分为(81.6±14.8)分,与术前(46.2±12.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优9例,良12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讨论内、外侧联合人路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是一种有效的外科治疗措施.在肘关节活动范围的恢复获得较好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侵袭性丘脑海绵状血管瘤(CMs)的外科治疗效果及体会。方法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7月至2020年6月共收治8例侵袭性丘脑CMs患者,患者均在第2次破裂出血后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微创手术切除病变,术后随访8个月~10年,回顾性分析该8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8例患者的病变均靠近丘脑外侧部,术中均全切病变;术后24 h内1例下肢肌力提升至2级、2例下肢肌力提升至1级;术后6个月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3分5例,4分3例;随访(49.7±37.8)个月内均无复发。结论对于再次破裂出血的侵袭性丘脑外侧部CMs,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肩峰下前外侧入路和传统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成治疗组和传统组。治疗组患者采用肩峰下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入路(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患者(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患者(P<0.05),术后随访10个月治疗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Neer)明显高于传统组患者(P<0.05)。结论肩峰下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首选方法。
简介: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经成为关节外科近年来最成功的手术之一。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人们希望能找到一种更符合快速康复(ERAS)要求的手术方式。直接前方入路THA成为一种热门的选择。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THA近期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按时间顺序,依次抽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分别采用直接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行THA的两组病历资料,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均随访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平均髋臼假体直径、术后1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平均假体直径及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少)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定量表8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结论:直接前方入路THA与后外侧入路THA相比,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方直接入路(DAA)与行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30例患者,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采用PLA方案,研究组65例患者,应用DAA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与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个月,两组患者的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个月,研究组患者的髋关节 Harri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入路与直接前方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直接前方入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及髋关节恢复快的优势。
简介:目的分析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9例单纯基底节区内囊以外的血肿患者,其中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1例,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28例。从手术方法、血肿暴露、血肿清除难易、术中止血、术中脑组织损伤、术后复查、患者恢复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外侧裂-岛叶与经颞上回入路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组比较,在72h再出血率及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中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优于经颞上回入路。
简介: 【摘 要】目的:分析经外侧裂 -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4例,分别接受常规骨瓣开颅术与经外侧裂 -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以统计学软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 GCS评分为( 14.8±1.2)分,术后 ADL评分为( 71.6±10.2)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5.8%,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经外侧裂 -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确切临床效果,并且能够减轻手术损伤,避免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Carlson后外侧手术入路在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入路方式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Carlson后外侧手术入路,对照组接受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两种手术方法在基本手术过程指标上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随访数据显示,观察组在膝关节伸膝和屈膝的最大角度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在Lysholm评分各项指标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arlson后外侧手术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治疗中显示出较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更小的手术创伤和更佳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基础远外侧入路存枕骨大孔区腹外侧区病变的应用。方法回顺性分析15例枕骨大孔区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基础远外侧入路手术、其中下斜坡腹侧和腹外侧肿瘤12例,椎动脉动脉瘤1例,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2例.结果12例肿瘤中,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3例;3例动脉瘤均顺利夹闭。术后脑神经功能障碍加重2例,肢体活动障碍1例,继发小脑梗死1例,无脑脊液漏或皮下积液,随访14例,时间2-6年。3例次全切除病人术后复发,接受伽玛刀治疗:余病人术见复发。失访1例。结论根据病灶特点,基础远外侧入路治疗枕骨大孔区腹外侧病变的效果理想,术中磨除枕髁并非必要步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卧位Frosch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具体方法及优势,为临床工作提供新的选择。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来自武汉市第四医院的1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证实骨折范围累及胫骨平台后外侧。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6~59岁,平均38.6岁。均采用侧卧位Frosch入路进行骨折部位的暴露、复位及固定。术后进行规范化的功能锻炼。术后定期随访,拍摄膝关节标准的正侧位片,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结果随访时间(12±2)个月。所有患者的伤口均愈合,无感染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所有病例均有良好的骨折复位并最终骨愈合。HSS膝关节评分为(92±3)分。结论采用Frosch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效果良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