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住院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行颞叶皮质入路。对比两组不同手术方法所耗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手术后血肿清除率。结果研究组所耗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后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颞叶皮质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简介: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岛叶胶质瘤的方法。方法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经外侧裂入路,对21例岛叶胶质瘤患者进行广泛性切除。结果21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病理按WHO分级分类,提示星形细胞瘤15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5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17例患者术后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生活状态基本同术前;2例患者出现轻度不全运动性失语,经高压氧康复治疗后恢复良好。21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至少进行2次头颅CT或MRI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征象,无继发癫痫发生。结论岛叶胶质瘤可以通过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广泛性切除而不损伤重要的脑神经功能。充分解剖外侧裂,利用脑组织的自然解剖间隙,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肿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实验组给予踝关节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治疗,两组各3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踝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三踝骨折的治疗中,应用踝关节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治疗,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固定手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 2016年9月至 2020年9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骨科的35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手术病例,其中17例采用前外侧入路,18例采用后外侧入路,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所有病例随访至少一年。通过比较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一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等数据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前外侧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 132.3 ±41.3) min,与后外侧入路组(120.2. 0 ± 36.7) min 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 0. 05); 前外侧入路组平均术中出血( 279. 4 ± 79.2) ml,与后外侧入路组( 255. 6± 66.2) ml 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 05) 。术后一年随访时前外侧入路组肘关节MEPS功能评分( 91.8 ± 5. 3) 分,与后外侧入路组(92. 2 ± 4.6) 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 0. 05) 。【结论】 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前外侧入路术中出血量多于后外侧组,而两者在手术时间和术后一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简介:摘要:选取我院2023年9月~2024年7月收治的100例壳核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对照组行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血肿大部分清除比例、部分清除比例、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好转情况;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及语言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血肿大部分清除、部分清除比例、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好转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预后情况、语言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壳核出血病人进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疗法,可显著清除血肿,恢复语言功能,预后较佳,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经外侧裂入路与经颞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对象是2022年-2023年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的64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与观察组(采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术后24h内行颅脑CT复查,评估两组血肿清除率;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两组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评估并比较两组术后再出血、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ADL分级。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ADL分级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再出血、术后并发症等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清除血肿组织,提升患者的恢复效果,提升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方法:将我院 2017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色球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5例。对照组采取经皮质造瘘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且能够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熟悉外侧裂、大脑岛叶及基底节区的显微解剖,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提供解剖数据。方法对10例(2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尸头标本进行解剖研究,观测岛叶、外侧裂和基底节区的结构特点,测量和记录相关解剖数据。结果外侧裂在脑表面分一干三支,干在额叶和颞叶之间,沿蝶骨嵴走行至翼点,并在此分为前水平支、前升支和后支。岛叶呈倒三角形,尖端指向前下方的岛阈,岛叶周围有岛环沟围绕,借此与额叶、顶叶和颞叶岛盖分开,岛叶由5~7岛回构成,其深部包括内囊、最外囊、豆状核、屏状核、丘脑、外囊、尾状核。大脑中动脉M2段是岛叶的供血动脉,发出多个分支覆盖岛叶表面。结论掌握外侧裂、岛叶和基底节区的解剖特点能更好的指导临床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保护重要结构,减轻手术副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的 3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 12~ 24小时复查头颅 CT显示:血肿清除量超过 90%者 29例( 82.9%),清除量在 70%~ 90%者 3 例( 8.6%),清除量小于 70%者 3例( 8.6%)。术后随访 6个月,根据 GOS 评分:恢复良好 13例( 37.1%),中残 12例( 34.3%),重残 8例( 22.9%),植物生存 1例( 2.9%),死亡 1例( 2.9%)。结论 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减少了周围脑组织的手术损伤,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胫骨平台骨折中应用改良前外侧入路与传统前外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试验主要收集我院2020.11至2022.10收治的4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平均分组研究,主要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1例,前者施以传统前外侧入路手术疗法,后者施以改良前外侧入路手术疗法,评析二者临床指标及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指标及膝关节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与传统前外侧入路手术疗法相比,改良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大大缩短患者骨折部位康复时间,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对经外侧裂入路、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 。方法:从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12 月本院接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选择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 30 例手术患者 。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的背景下, 对照组实施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治疗 ,观察组实施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 ,对比两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手术患者的 Barthel 评分、血肿清除率以及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手术患者;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6.7%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为 6.7% ,两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患者的手术效果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相比,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改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身体指标,促进病情的改善。经外侧裂入路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值得临床 推广与 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脑组织和血管保护。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术后复查头颅CT了解血肿清除情况。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评估术后3-6个月患者功能状态。结果本组血肿清除〉90%16例,80%-90%1例;再出血1例。其中1例患者因术后严重肺部感染死亡。随访3-6个月,KPS90-100分3例,60-80分9例,30-50分4例,10-20分1例。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有利于保护重要的大脑皮层和血管,是显微清除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踝骨折采用外侧、后外侧手术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外踝骨折手术入路选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行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外踝骨折的2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照组,另取同期自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固定治疗的2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与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与踝关节功能,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指标与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3天VAS评分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要短,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偏高(P>0.05)。观察组术后步态异常的患者仅1例少于对照组5例(P<0.05)。结论外踝骨折手术治疗建议从后外侧入路,对于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后该入路方式非常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