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重视双关谐声在诗歌、对联、古典小说、歇后语、广告及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掌握这一辞格的特点,鼓励学生在日常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达中使用,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幽默风趣,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双关谐声;运用;作用 所谓双关谐声就是利用语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这个意思,实际上是另一个意思,这另一个意思才是说话的真意所在。电影《刘三姐》中有一段唱词:姓陶不见桃结果,行李不见李花开,姓罗不见锣鼓响,三个蠢材哪里来?刘三姐就“陶﹑李﹑罗”三姓与“桃﹑李﹑锣”三物同音相谐巧妙地就姓联物,指物借意,对给地主老财当帮凶的三个秀才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嘲笑了他们词穷歌尽,无言以对,难以招架的窘态。鲜明地表现了刘三姐聪明机智﹑泼辣勇敢的性格和善于对歌的才能。歌词读来明快幽默,饶有风趣。由于双关谐声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因而许多文学作品都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 1双关谐声在诗歌中的运用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用谐音双关语明确而含蓄地表达出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白花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