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在人群中较为常见,其发病率约为2%。而随着CTA的广泛使用,以及CTA检查对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良好的显示,未破裂动脉瘤的检出率明显增加。而当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合并有颈动脉狭窄时,其治疗方式及预后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合并颈动脉狭窄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其治疗存在一定的矛盾,由于颈动脉狭窄治疗会诱发动脉瘤破裂,而动脉瘤治疗可能造成缺血性脑卒中,因此其致残率以及病死率可能大大增加。本研究对合并颈动脉闭塞以及未破裂动脉瘤的患者发病率进行回顾,并对这类患者的治疗策略进行探讨。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建立回归模型以预测特定颅内动脉瘤患者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的复发风险。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经血管内栓塞治疗且有符合纳入标准的颅内囊状动脉瘤患者429例(共计动脉瘤441个),多发动脉瘤均按每个动脉瘤单独计算例数。根据动脉瘤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66例)和未复发组(375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治疗技术及材料、动脉瘤解剖学等共计11项因素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评价其预测复发的有效性。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动脉瘤大小(χ2=46.352,P〈0.01)、破裂与否(χ2=4.198,P=0.040)、是否使用支架(χ2=9.554,P=0.002)、术后即刻栓塞结果(χ2=10.397,P=0.003)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支架辅助栓塞(OR=4.076,95%CI:2.147~7.736,P〈0.01)、RaymondⅡ级(OR=4.222,95%CI:1.537~11.579,P=0.005)、RaymondⅢ级(OR=4.467,95%CI:1.600~12.470,P=0.004)、大型动脉瘤(〉10~25mm,OR=4.914,95%CI:2.277~10.604,P〈0.01)和巨大型动脉瘤(〉25mm,OR=35.743,95%CI:3.511~363.837,P=0.003)是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回归模型预测复发的有效性检验结果显示,复发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73.5%,Raymond分级为56.6%,非支架栓塞为60.1%,动脉瘤大小为40.3%,利用Z检验计算复发评分与非支架栓塞、Raymond分级、动脉瘤大小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Z值分别为2.662、3.513、6.308,P值分别为0.007、0.004、0.001。结论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非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即刻栓塞不全与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有关,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可反映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大小。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脑膜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儿童脑膜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治疗的29例儿童(≤18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按照WHO(2007)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分型标准进行病理分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7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病理学类型共10类,其中良性组(WHOⅠ级)22例,非良性组(WHOⅡ和Ⅲ级)7例。两组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化分析:非良性组和良性组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6%(2/7)、77.3%(16/22),两组间P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非良性组和良性组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17.11±7.11)%、(3.96±4.28)%,两组间Ki-67增殖指数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2)。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Ⅲ级)26例,次全切除(SimpsonⅣ级)3例。随访18例,时间1~5年,复发6例,死亡1例。结论儿童脑膜瘤在性别比例、病理类型和免疫组化等方面与成人存在不同。深入了解儿童脑膜瘤的特点,有助于完善儿童脑膜瘤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童发生重症肺炎后并发患有颅内压增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患有重症肺炎的儿童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些患儿的颅内压进行测定,并对其并发颅内压增高现象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62例患儿中,有54例并发了颅内压增高,并发症发生率为87.1%(54/62)。对患儿进行了及时的抢救,其症状有了显著的缓解。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出现颅内压升高会引发患儿呼吸衰竭,严重情况会导致患儿死亡,对重症肺炎患儿引发颅内压患儿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儿通气情况,促进患儿身体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67例,对其显微手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了血管旁路移植合并动脉瘤切除术2例,动脉瘤孤立术4例,瘤颈夹闭术61例。术后采用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的方法,对手术结果进行监测,观察患者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患者术后GOS评分达到良好的患者58例(86.57%),评分为差的患者7例(10.45%),死亡的患者2例(2.99%)。治疗后,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的51例患者Hunt-Hess分级中,0~Ⅲ级46例患者中,达到良好的患者40例(86.96%),Ⅳ级5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达到良好(20.00%)。大脑中动脉瘤、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治疗良好率均超过90%,椎基底动脉瘤、床突旁动脉瘤治疗良好率达到60%~70%,5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患者中,手术时机在3d以下,治疗良好率高于3d以上。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整体效果较为理想。手术结果与手术时机、Hunt-Hess分级相关。
简介:目的分析颅内恶性胶质瘤术后残留或复发患者接受伽玛刀联合贝伐单抗治疗与只接受伽玛刀治疗患者的近期肿瘤控制率、临床症状改善以及患者生存率的差别。方法总结2012-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医学中心收治的83例脑恶性胶质瘤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伽玛刀联合贝伐单抗治疗40例(联合组),接受伽玛刀治疗43例(伽玛刀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定期复查比较近期疾病控制、临床症状改善及生存率的差别。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42个月,随访率100%,联合组和伽玛刀组治疗中的患者6个月疾病控制率、1年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92.5%和74.4%(P〈0.05)、74.2%和32.1%(P〈0.05)、56.4%和12.4%(P〈0.05)。结论伽玛刀联合小剂量贝伐单抗治疗颅内恶性胶质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治疗后近期肿瘤控制、生存质量的提高以及延长患者生存期有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本组的35例患者中,7例不完全栓塞,占20%,8例次全栓塞,占22.86%,20例完全栓塞,占57.14%;手术的过程中,5例发生并发症,占14.29%,其中1例为弹簧圈脱逸、2例为血管痉挛、1例为脑栓塞、1例为支架轻微移位;随访5个月-1年,GOS评分2例为3分,占5.71%,9例为4分,占25.71%,24例为5分,占68.57%。结论临床上运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具有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特点,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蝶窦手术与经颅手术治疗垂体瘤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垂体瘤手术患者,按照患者所选择的手术治疗方式,分为甲组与乙组(n=34)。甲组采用经蝶窦手术治疗的方式,乙组采用经颅手术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手术后的各项应激指标。结果甲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乙组患者,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与乙组患者术后各项应激指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对比价值(p<0.05)。结论相较于经颅手术治疗方式,经蝶窦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的各项指标恢复效果比较理想,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时机及预后改善情况。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3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发病与治疗间隔时间进行分组,将间隔时间超过3天(晚期介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间隔时间少于3天(早期介入)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10例、28例,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栓塞所占比例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89.29%,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早期介入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最佳时期,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患者女,55岁,因发现左颈部搏动性包块伴有转颈时疼痛感3d,于2015年6月29日收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余,口服硝苯地平控制血压效果满意。体格检查意识清楚,颈无抵抗,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深浅感觉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左侧颌下可扪及一搏动性包块,搏动与心律同步,大小约3.0cm×3.0cm,边界清楚,质韧,无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童重症肺炎并发颅内压增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患有重症肺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些患儿的颅内压进行测定,并对其并发颅内压增高现象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62例患儿中,有54例并发了颅内压增高,并发症发生率为87.1%(54/62)。对患儿进行了及时的抢救,其症状有了显著的缓解。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出现颅内压升高会引发患儿呼吸衰竭,严重情况会导致患儿死亡,对重症肺炎患儿引发颅内压患儿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儿通气情况,促进患儿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