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给予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的效果,并探讨该治疗方式的临床安全性。方法: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被纳入研究(2018年5月-2020年5月),将患者随机均等分为对照组(肠外营养治疗)和观察组(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结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的免疫指标、营养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对照组TP、ALB值<观察组TP、ALB值,对照组TNF-α、IL-1值>观察组TNF-α、IL-1值,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60.00%>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5.00%,P<0.05。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给予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可以维持血液内营养指标的稳定,降低免疫指标水平,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的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0月到2020年11月收治的100例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软件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依据评分制度将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90分以上)、一般满意(40-90分)以及不满意(40分以下)。护理满意度是前两者占比之和。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对部分患者实施必要的健康指导,使其对自身疾病以及治疗过程等有基础的认知,并愿意积极配合治疗,这对其护理满意度提升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结肠癌术后;肠瘘;腹腔感染;效果分析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infection caused by intestinal fistula after colon cancer operation Wang Chunmei (Suihua people's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Suihua 152000, Heilongjiang)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high-quality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infection caused by intestinal fistula after colon cancer operation.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infection caused by intestinal fistula after colon cancer surgery from October 2019 to November 2020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computer softwar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high-quality nursing. According to the scoring system,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divided into very satisfied (more than 90 points), generally satisfied (40-90 points) and dissatisfied (less than 40 poi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is the sum of the first two. 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high quality nursing needs to implement necessary health guidance for some patients in the nursing process, so that they hav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wn diseases and treatment process, and are willing to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treatment, which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ir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 words] high quality nursing; Postoperative colon cancer; Intestinal fistula; Abdominal infection; Effect analysis 结肠癌属于临床上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会对患者消化功能有巨大影响,结肠癌一般发生于患者结肠部位[1]。结肠癌治疗一般用到手术治疗方案,但是手术之后患者可能会存在肠瘘致腹腔感染,需实施有效护理[2]。本次将2019年10月到2020年11月收治的100例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优质护理在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中的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9年10月到2020年11月收治的100例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软件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年龄21岁~70岁,平均(43.69±2.11)岁;观察组年龄22~69岁,平均(42.59±2.88)岁;将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常规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
简介:【摘要】本研究目的是针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分析肠外营养在其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是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08例进行研究。选择患者肠外营养支持之前的(术前5d)、术前1d、术后7d作为时间点,策略患者总蛋白(TP)、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以及转铁蛋白(TRF)的改变情况,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等等。结果是使用肠外营养支持之后,患者在术前1d、术后7dBMI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同时TP、ALB、PA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在术前1d,患者TRF和营养支持之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0.05),在术后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是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肠外营养有着很强的应用价值和意义,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意识护理在肠梗阻术后合并肠瘘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肠梗阻术后合并肠瘘患者112例,按照档案抽签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风险意识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及对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实施风险意识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参照组,生活活动能力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风险意识护理模式应用于肠梗阻术后合并肠瘘患者中,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治疗效果,提升其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内镜胃造瘘患者在家庭肠内营养管道护理过程中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方式的效果。方法:笔者选择90例经皮内镜胃造瘘患者,在家庭肠内营养管道护理过程中,观察组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比较对照组患者可以看出,明显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经皮内镜胃造瘘患者在家庭肠内营养管道护理过程中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方式,效果较为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肠外营养液在静配中心集中配制的全流程风险管理,为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可靠保障。方法:选择我院静配中心的10名药师和护士入组进行研究,其中男性3名,女性7名,2021年1月本院静配中心对风险管理开始全过程地实施,并从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也就是施行风险管理之前,到2022年1-5月,施行风险管理以后,分别选择800袋、900袋肠外营养液。对静配中心的药物配制进行全流程风险管理,分析风险管理实施前后肠外营养液配制不合格率情况。结果:实行全流程风险管理之前肠外营养液800袋,不合格的有55袋,不合格概率是6.88%,实行管理以后肠外营养液900袋,不合格的有9袋,不合格概率是1.00%。两次的不合格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放疗后复杂型放射性肠瘘的类型、手术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6例宫颈癌放疗后复杂型放射性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适宜的治疗方法。结果26例患者中11例为直肠合并阴道瘘,1例为乙状结肠合并膀胱瘘,5例为直肠同时合并阴道及膀胱瘘,7例单纯性低位直肠瘘合并周围顽固性感染,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辅助性放疗后回肠合并阴道残端瘘。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9例行全盆腔或后盆腔切除术,6例行病变直肠或乙状结肠切除、膀胱或阴道修补术,7例行Hartmann术,1例行病变小肠切除吻合、阴道修补术,3例行单纯性横结肠造瘘或近端回肠造瘘术。术后患者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所有患者的肠瘘症状均消失,其中23例患者的会阴部疼痛明显缓解。术后1年内2例患者出现回肠相关瘘的症状,无1例肠瘘相关的死亡。结论宫颈癌放疗后复杂型放射性肠瘘以直肠乙状结肠相关性肠瘘为主,手术治疗的关键为切除病变的肠管及清除盆腔感染灶。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反复漏诊的先天性左肾动静脉瘘(RAVF)伴左肾多支动脉合并椎骨侧弯畸形病例。患者因反复血尿1年于2020年8月29日入院。外院行两次输尿管软镜检查、入院后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均未明确血尿病因。通过仔细阅读增强CT检查图片发现肾窦下极血管结构紊乱,血管迂曲成团,肾盂周围也可见扩张迂曲血管,考虑血尿原因为肾脏血管畸形引起。为查明病因,行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提示先天性左肾RAVF伴左肾3支供养动脉,行动静脉瘘供养动脉栓塞治疗。对于常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排除肿瘤、结石、结核、凝血功能异常等病因的大量肉眼血尿患者,应考虑先天性肾脏血管畸形可能,需行DSA检查。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先天性RAVF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造瘘治疗上尿路结石伴尿源性脓毒血症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85例上尿路结石伴尿源性脓毒血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肾盂减压方式进行分组,将采用常规留置输尿管支架的患者设为常规组(48例),采用经皮肾造瘘的患者设为经皮肾造瘘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肾盂减压成功率、血清学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减压后1 h内的感染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二期手术所需时间、结石残留情况、软镜使用情况以及术后发热情况。结果经皮肾造瘘组患者的肾盂减压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CRP和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减压后1 h内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皮造瘘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结石残留率、软镜使用率以及术后发热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肾造瘘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和仅仅采用局麻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输尿管支架,其治疗上尿路结石伴尿源性脓毒血症休克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明显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标准化肠外营养液的配置及其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28~34周、生后24 h内入院并在生后48 h内开始肠外营养的早产儿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患儿肠外营养液使用过程中电解质、血糖、静脉炎及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等情况,根据使用肠外营养液种类分为标准化肠外营养液组(标准液组)和个体化肠外营养液组(个体液组)。基于R语言使用EmpowerStat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多元回归方程得出OR值及95%CI。结果共纳入早产儿840例,其中标准液组541例,个体液组299例。标准液组高血糖症[6.3%(34/541)比21.7%(65/299),OR=0.491,95%CI 0.268~0.899]、低钾血症[13.5%(73/541)比59.9%(179/299),OR=0.137,95%CI 0.090~0.208]、高钙血症[25.9%(140/541)比62.8%(188/299),OR=0.249,95%CI 0.162~0.383]、低磷血症[0.2%(1/541)比2.7%(8/299),OR=0.076,95%CI 0.008~0.686]发生率均低于个体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肠外营养液在维持早产儿血糖、血钾及钙磷代谢稳定方面更具有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单纯性肠梗阻给予小肠减压、肠外营养、生长抑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单纯性肠梗阻患者4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3例,小肠减压+肠外营养)、观察组(23例,小肠减压+肠外营养+生长抑素)。对比两组梗阻解除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亚油酸、D-乳酸水平。结果:两组梗阻消除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对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水平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亚油酸、D-乳酸水平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性肠梗阻给予小肠减压、肠外营养、生长抑素联合治疗,可解除梗阻,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营养状况,减轻炎症。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82岁,因"突发上腹痛1 d"入院,CT提示脾破裂、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入院后行急诊剖腹探查及全脾切除术,术后发生胰瘘及梗阻性黄疸,先后共行3次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成功解决梗阻性黄疸与胰瘘。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最终诊断为主胰管型IPMN恶变,并以罕见的脾破裂为首诊表现。
简介:摘要妊娠合并肠内疝是临床上一种罕见的妊娠期急腹症,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造成严重后果。临床工作中需注意与产科严重并发症胎盘早剥、子宫破裂,以及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胃肠穿孔等进行鉴别诊断。本文通过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例妊娠晚期肠内疝致肠扭转并肠坏死孕妇,结合文献分析,旨在为妊娠合并急腹症的诊治提供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充性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就诊的72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新药数据统计处理软件随机表随机分为试验组(补充性肠外营养组)和对照组(完全肠内营养组),每组36例。试验组,术后第1天开始,予以肠内营养,术后第4~8天,予以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对照组,术后第1天,开始予以肠内营养。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变化。不符合正态性标准的计量资料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符合正态性标准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营养指标、炎症指标和免疫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中,等级分类资料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无序多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前白蛋白浓度[(95.34±37.93)mg/L与(81.60±37.68)mg/L)较术前[(144.86±46.79)mg/L与(130.39±50.91)mg/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0.48±0.39)g/L与(0.41±0.30)g/L]、IgG[(4.21±3.44)g/L与(4.08±2.98)g/L]、IgM[(0.32±0.26)g/L与(0.30±0.27)g/L]较术前[(0.55±0.45)g/L与(0.47±0.39)g/L、(5.16±3.36)g/L与(5.48±3.30)g/L、(0.38±0.32)g/L与(0.35±0.30)g/L]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CD3[(31.75±11.81)%与(28.03±9.30)%]较术前[(40.86±12.50)%与(42.31±8.09)%)]降低、CD4[(14.19±5.39)%与(16.06±9.08)%)]较术前[(21.69±8.54)%与(24.11±12.09)%]降低、CD4/CD8[(0.24±0.09)与(0.29±0.18))较术前[(0.42±0.16)与(0.50±0.28))降低,CD8[(59.03±8.14)%与(56.39±7.42)%]较术前[(51.25±6.64)%与(49.14±6.53)%]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C3、C4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7天,试验组前白蛋白浓度[(186.70±40.88)mg/L]较术前和术后第1 d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于对照组[(131.62±53.3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白蛋白浓度[(131.62±53.37)mg/L]较术后第1 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IgA[(0.88±0.42)g/L]、IgG[(10.70±4.39)g/L]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较术后第1 d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于对照组[(0.59±0.44)g/L、(4.08±2.9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CD3[(45.92±14.31)%]、CD4[(27.06±10.53)%]、CD4/CD8(0.66±0.33)较术后第1 d升高,CD8[(43.64±11.34)%]较术后第1 d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CD4和CD4/CD8升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7 d试验组CRP[(8.90±7.56)mg/L]较术前和术后第1 d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于对照组[(16.24±13.5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22.22%(8/36)]、吻合口瘘发生率[5.56%(2/36)]、术后住院时间[(14.17±4.79)d]低于对照组[44.44%(16/36)、25.00%(9/36)、(18.47±6.34)d],试验组住院总费用[(71 261.94±11 503.50)元]高于对照组[(65 226.81±10 106.4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值分别为χ2=4.00、χ2=5.26、t=3.74、t=2.37;P值分别为0.046、0.022、<0.001、0.021)。结论围手术期食管癌患者予以补充性肠外营养能有效地维持营养状态、改善免疫功能和减轻炎症应激反应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