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青阳地处皖南北部,长江南岸。每逢青通河(青阳至铜陵大通)干枯之季,就有不少群众到河床中寻找古币。近20年来,仅在高阳桥地段内,即屡有大量历代古钱出土,多者百余斤,少者数十斤。其中,唐、宋、清约占90%以上。其它如金代的钱币则很难寻觅,贞祜更属罕见。

  • 标签: 青阳 出土 小平钱 安徽 古币 古钱
  • 简介:在传世的清代古钱之中,同治吉语系列尤为精彩纷呈,其中大多铜质精好、铸工精美。或背单字、双字、四字组合成套;或有单枚、双联、三联、四联等多种形式。或铸有篆书福寿、楷书福寿、福福、寿寿、辛未福寿、天下太平、联生贵子等吉语文字。这些文书体端庄,制作工艺精美,大小整齐划一的同治吉语系列,一般多误为是清代晚期的宫廷庆典类。经过川地泉友的归纳和考证,根据此类钱币实物常常成批地见于四川,而其它地方则少有发现的特点,

  • 标签: 同治通宝 清代晚期 制作工艺 古钱 铜质 钱文
  • 简介:2007年4月22目,笔者从宝鸡市陈仓区庙会上一贩出售的千余枚宝陕局咸丰通宝小平中挑选出两枚少见品。据出售人介绍,这些钱币是某砖瓦厂取土时,从挖出的一只陶罐里面发现的,全是咸丰通宝背满文“宝陕”局小平

  • 标签: 小平钱 咸丰 陈仓区 宝鸡市 砖瓦厂 出售
  • 简介:2003年春节,笔者从一老妇手中购得一枚宝苏局满穿“光绪通宝”。此黄铜质地,径23mm,穿5.5mm,厚1.2mmm,重.3.78g。面“光绪通宝”,背穿满文“宝苏”,上缘有孔,系因佩带,

  • 标签: 光绪通宝 宝苏局 小平钱 2003年 春节
  • 简介:顺治通宝背荆在顺治中较为少见.尤其在出土清中发现不多。在襄樊汉江挖出的沙石中却多有发现。仅笔者就集得10多枚,虽然比顺治背“襄”饯要少得多,但其版式却有多种。现选拓8枚介绍附后,并对顺治背“荆”的铸期问题谈点看法。

  • 标签: “顺治通宝” 襄樊市 背“荆”钱 文物考古 图案设计 面值
  • 简介:裕民通宝铜钱.清康熙十三至十五年(1674—1676年),靖南王耿精忠叛据闽中时铸于福州。今所见裕民通宝,有小平、一分、一等数种。小平光背,直径26毫米,穿宽6毫米,重4-4.5克,黄铜质。一分者折二型,权银一分,背穿右署“一分”,直径28毫米,穿宽6毫米,重5.4—6克,黄铜质。

  • 标签: 小考 耿精忠 直径 铜质 康熙 铜钱
  • 简介:“唐国通宝”是十国南唐·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唐元宗李臻铸,以一当“开元通宝”二,与开元并行,文有篆、隶、楷三书体,铸工规整,文精美,虽当时铸期短暂,但数量多,流通广。各地都有出土发现。现将我收藏的两枚“唐国通宝”小平,介绍如下:

  • 标签: 南唐 “开元通宝” 开元钱 小平钱 钱文 十国
  • 简介:笔者藏有一枚“乾隆通宝”宝福局小平,其铜质精良,直径24.50毫米、重3.86克(见图)。正面“乾隆通宝”中的“通”字为方头单点通,文字清晰,背面穿左右为满文“宝福”,字体较长。体呈青白色,一般人多称其为白铜钱。最近,笔者翻阅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在“法志”条目下见到一段记载:“乾隆五年,开福建鼓铸局。”“开局于省城,设炉八座,幕满文‘宝福’二字。每年二十四卯,铸青四万八千五百三十三串三百有奇。”可见,此枚乾隆宝福局铸应称为“青”。

  • 标签: 乾隆通宝 《重纂福建通志》 小平钱 满文 铜质 钱体
  • 简介:最近,一位初涉泉河的集藏爱好者收集到一枚隶书对读“开元通宝”铅质小平,背穿上“福”字不甚清晰,直径23mm,重2.35g(图1)。这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福建的闽国王氏政权的铸币。

  • 标签: “开元通宝” 闽国 铅质 “福”字 小平钱 爱好者
  • 简介:贞祜通宝为金宣宗贞祜年间所铸,存世极罕。近日,凤阳县临淮镇南双碑村公路取土施工中,发现一枚贞祜通宝折二,红铜质,光背无文。径28mm,穿7mm,厚1.3mm,重6g。背上铸有两通、五实的小星点,似为北斗。虽瘢痕重重,仍不失规整。其版式及文与华光普《中国古钱目录》图一致。

  • 标签: 凤阳县 出土 安徽 铜质 古钱 钱文
  • 简介:明代因行钞法,故本朝铸不多。明孝宗朱祐樘在位十八年,国号弘治,但从弘治十六年后才铸“弘治通宝,因此,弘治存世本来就少,而其中之珍品更寥寥可数。四十年代,曾发现一枚弘治通宝光背折十型大钱,郑家相先生誉此为弘治之冠。数年前,高邮发现一枚弘治通宝小平(见图),因其精美可

  • 标签: 样钱 铸钱 钞法 明孝宗 朱祐樘 母钱
  • 简介:清代,内地的小铜钱从始皇顺治到末皇宣统,每当新皇即位就改变币面上的年号,而新疆在“乾隆通宝”创制以后,乾隆帝即下令“乾隆通宝”应“永远恪遵,不必改毁另铸,”以纪念他重新统一新疆的功绩。到了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帝逝世,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又兼顾先父的遗训,嘉庆帝采用了铸二成“乾隆通宝”与八成本朝通宝的变通方法。此后,历朝新皇均照此法办理,于是“乾隆通宝”的红出现了“前铸”与“后铸”之分,本文试就阿克苏地区博物馆馆藏之阿克苏局乾隆后铸的铸造情况和版式进行分析讨论,亦请诸方家批评指正。

  • 标签: 铸钱 乾隆帝 嘉庆 逝世 纪念 功绩
  • 简介:介绍笔者珍藏的一枚宝泉局嘉庆通宝部颁样,此大样,角头双点“通”,开口“贝”,满文“宝”不出头。宝泉局设有五厂,此版为四厂铸标准样式。其径28.5mm,穿5.5mm,厚2.0mm,重6.8g。铜质精润,穿口修整打磨光洁,外郭边缘呈鲫鱼背隆起,文字精整,笔画细硬方直,棱角分明,锋芒毕露。文“宝”字末笔捺与背满文“泉”字末笔收尾奇大。

  • 标签: 嘉庆通宝 宝泉局 简说 满文 铜质 钱文
  • 简介:咸丰初年,因太平天国起义发展迅猛,至使清廷财政陷入困境。无法应付庞大的军饷、河工开支,只得发行纸币及虚价大钱来弥补亏空。当时各省大量鼓铸,种类繁多,版别复杂,而咸丰宝福局的铸量极多,版别亦繁。

  • 标签: 宝福局 咸丰通宝 中国 清朝后期 铸量 版别
  • 简介:笔者身为广东人,一直以收集本地古代历史货币为已任。朱元璋在广东省铸的大中洪武大小五,传世极为稀少,即便在本省亦难得一见。二OO一年春,经泉友从中作缘,笔者从某藏家手中得到一枚洪武通宝十广大钱(见图)。此泉为早年出土的传世品,黄褐色包浆,色泽深沉柔和。地章及笔划间残存的坚硬泥锈,即便用刻刀亦难剔落。此正面文较好,唯背面“广”字因笔划繁多以及长时间流通磨损而不甚清晰。

  • 标签: 洪武通宝 大钱 钱文 出土 古代历史 背面
  • 简介:绍兴是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赵构的年号。高宗在绍兴年间(1131—1162年)铜钱铸有绍兴元宝和绍兴通宝两种文。绍兴通宝铸有小平、折二、折三3种,仅有楷书,直读。另有绍兴通宝仿瘦金书旋读折十、折五(实为折三)试样大钱。《历代古钱图说》中,马定祥先生批注:“此折五大,仅见。另有折十型大钱,亦为仅见。”

  • 标签: 瘦金书 绍兴 试样 《历代古钱图说》 浙江 宋高宗
  • 简介:清朝新疆“宣统通宝”红的铸局铸地归属一直是泉界争议的问题之一。一说:乌什局临时恢复代库车局铸造(将乌什局列入代铸局之列),铸地为乌什。持此观点的代表有新疆货币史和钱币研究专家董庆煊和穆渊先生等。

  • 标签: 红钱 钱币研究 货币史 新疆
  • 简介:也谈咸丰通宝背满汉文浙字小平得斋,泉源ALSOTALKONTHEPERCOINSOFXIANFENGTONGBAOWITHMANCHUANDCHINESECHARACTERS“ZHE”ONTHEREVERSE¥DeZhai,QuanYuanThecoinswhichwaswritteninthearticle"TalkaboutthepercoinofXianFengTongBaobearedwithManchuandChinesecharacters'Zhe'onthereverse"inthe4thissueof1992isnotbelongtotheBaoZheBureaucoinsseriesbearedwithManchuandChinesecharacters,buttothesetcoinsofXianFengTongBaoPercoinseriescastbyBaoFuBureau.《中国钱币》1992年第4期叫“出土与发现”栏刊有张宏林《成丰通宝背满汉文浙字小平样》一文,披露一枚背满汉文浙字的咸丰通宝小平,称其为局之“上呈样”,并认为,“咸丰背满汉文浙字版式只见当十、二十、三十

  • 标签: 小平钱 中国钱币 套子钱 样钱 钱局 历代古钱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