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高压氧(HBO)治疗下肢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患肢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经腔内血管重建后的重症下肢缺血患者72例(80条肢体)随机分为HBO组和常规组,每组40条肢体。HBO组除接受高压氧治疗外,其它治疗措施两组完全相同。检测不同时间患肢血液内氧代谢、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pH值,测定踝肱指数(ABI),观察患肢情况。结果不同时间点HBO组的氧代谢水平、LDH、Cr、pH值及ABI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常规组有5条患肢、HBO组有1条患肢出现筋膜室综合症行切开减压。结论下肢动脉缺血再通后,早期HBO治疗能显著提高氧含量,改善微循环障碍、抑制组织水肿,降低肾功能损害、促进肢体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修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复发行再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胃癌术后复发患者36例,其中20例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进行治疗,10例患者行姑息手术进行治疗,6例患者行单纯探查短路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5年时间的随访,患者1年、4年和4年以后的存活例数和存活率分别为13例,36.1%,10例,27.8%和12例,33.3%。采取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高于非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非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姑息性手术治疗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与采取探查+短路术治疗的患者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复发患者在证实其能够进行切除后,应及时的选取合适的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术对于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较好的改善。
简介: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肝硬化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针对实施手术的35例肝硬化患者,采用FCR-3000F型全自动自体血液回收系统,将肝移植术中出血回收,经抗凝、过滤、离心、清洗后,将得到的红细胞悬液立即回输给患者;统计术中自体及异体的输血量,输血前后电解质、凝血功能的变化,以及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35例肝硬化患者中3例(8.6%)未输注异体血,术中红细胞悬液平均输入量(9800±5400)ml,其中自体输血量(5850±5000)ml(56.16%);输血后APTT、PT、TT及FB较输血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回输自体血过程中均未出现发热、脂肪栓塞及全身感染症状。结论:临床上在肝硬化肝移植术中使用回收式自体血液技术能够避免或减少输注异体血,对于保证手术用血量和患者安全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放疗前后置入可回收覆膜支架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所有食管癌行放疗及置入可回收覆膜支架患者,观察比较两种方法成功率、生存时间及并发症。结果26例放疗后置入支架(甲组)支架置入成功率923%,15例支架置入后放疗(乙组)支架置入成功率100%,甲组上消化大出血、出血、胸骨后疼痛及异物感,食管穿孔发生平均高于乙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乙两组在反流性食管炎、复发狭窄及支架移位上午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组生存时间高于甲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放疗前食管支架置入较放疗后食管支架置入并发症发生少,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放疗前食管支架置入是食管癌并梗阻患者治疗理想方法。
简介: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处理对于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方法实验分为3组:LPS组(腹腔注射LPS100μg/只)、缺血再灌注(I/R)组(肠系膜上动脉夹闭30min后恢复血供)以及LPS+I/R组(肠系膜上动脉夹闭30min后恢复血供,并立即给予腹腔注射LPS100μg/只),于再灌注后各时间点,获取全小肠,留取病理组织,并分离黏膜固有层细胞,提取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FIT.PCR检测各炎性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I/R组、LPS组比较,I/R+LPS组小鼠小肠黏膜固有层各主要细胞炎性因子呈现提前上调表达趋势,病理结果证实再灌注后48h,I/R+LPS组较之L/R组和LPS组小肠损伤显著加重。再灌注后48h结果显示,与I/R组比较,LPS组IL-17AmRNA水平无显著变化[(6.20±0.32)与(5.79±0.30),t=3.117,P〉0.05];而LPS+I/R组与其余两组相比,IL-17A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14.22±0.5)与(6.20±0.32),t=59.047,P〈0.05],[(14.22±0.5)与(5.79±0.30),t=134.754,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肠缺血后外源性LPS可加速并加重再灌注损伤,这可能与IL-17A表达上调,促进相关免疫细胞浸润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麻醉(CEA)、腰硬联合麻醉(CSEA)、腰麻(SA)+硬膜外两点阻滞麻醉用于高龄患者结直肠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结直肠手术的患者41例,年龄80-99岁,ASAⅡ-Ⅳ级,分成CEA组(15例)、CSEA组(11例)和SA+硬外两点阻滞组(15例)。CEA组选择T10-11或T12-L1或L1-2硬膜外向头置管3-4cm,仰卧后给予1.5%利多卡因3ml作试验量,继予1.5%-2%利多可因,直至麻醉平面满意。CSEA组选择L2-3或L3-4蛛网膜下腔穿刺,予0.75%布比卡因1.2-2ml,向头端硬膜外置管3-4cm。SA+硬膜外两点阻滞麻醉组在CSEA组的基础上选择T10-11硬膜外向头置管3-4cm。3组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观察并记录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30min(t1)、手术开始后30min(t2)、术毕(t3)、术后第1天(t4)和第2天(t5)的HR、SBp、DBp、SPO2。并记录麻醉效果、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SBp和DBp在麻醉后30min(t1)、手术开始后30min(t2)、术毕(t3)、术后第2天(t5)这4个时间点较基础值(t0)下降(P<0.05)。HR、SPO2差异无显著性。所有病人均安全出院,无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区域麻醉可提供确切有效的麻醉效果,相关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简便易行,适用于高龄患者结直肠手术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