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总结1例高龄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经验。患者入院后22天治愈出院,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予以患者抗感染、营养护理,心理护理等对症干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精神食欲较前好转,出院后恢复良好。由于患者103岁高龄,且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各项身体机能较差,在院期间予以俯卧位通气、心理支持、营养支持、预防血栓等系统性、全面性的护理,对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有重要影响。尤其营养支持,对于提高患者治疗、增强机体抵抗力有积极作用,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的关键,而积极有效的心理支持,是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护理配合度与依从性的重要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对下消化道出血病因的研究与分析,以有效探讨对该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其病因发生情况进行了研究性总结。结果经结肠镜检查、手术探查、动脉造影以及病理检查等证实78例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分别为直肠癌26例(33.3%)、溃疡性结肠炎18例(23.1%)、结肠肿瘤15例(19.2%)、结肠炎9例(11.5%)、大肠息肉4例(5.1%)、内痔3例(3.8%)、血管畸形1例(1.3%),另有2例病因不明,占2.6%。结论下消化道出血其病因多为以下几种结肠肿瘤、直肠癌、小肠肿瘤、炎症性肠病、肠道血管病变;还有一些是因肠内息肉、痔疮、肛裂等因素引起。因此,除了采用结肠镜检查外,也要积极予以多种检查方法,以提高诊断与治疗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16-45岁女性对宫颈癌疫苗的认知度,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1月至12月,通过实地调查的形式,调查在本辖区内,生活的适龄女性对接种宫颈癌疫苗的意愿及影响因素,采用统计描述、X2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接种意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计获得462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86份。其年龄集中在16-35岁之间,均值(22.59±4.85)岁,被调查者在接受调查之前听说过宫颈癌疫苗.其年龄集中在36-45岁之间,均值(40.77±5.02)岁的被调查者愿意接种宫颈癌疫苗,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样本90. 36%的女性对宫颈癌疫苗的推广表示支持。同时,对医生推荐情况、疫苗价格影响因素等指标采取敏感性分析与判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40岁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患者保守治疗后病变的自然转归,为临床上育龄期CINⅡ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的年龄≤40岁、有生育需求、细胞学结果≤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子宫颈转化区完全可见、阴道镜引导下子宫颈点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为CINⅡ、子宫颈管搔刮(ECC)术后病理检查排除子宫颈管病变≥CINⅡ者,采用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的方式拟定期随访2年,观察CINⅡ病变的自然转归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年龄为(29±5)岁(范围:19~40岁)、有随访资料的CINⅡ患者9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1±6)个月(范围:6~36个月),随访过程中病变逆转者62例(63%,62/99),包括完全逆转45例(45%,45/99)、部分逆转17例(17%,17/99);病变持续者22例(22%,22/99);病变进展者15例(15%,15/99),无一例病变进展至子宫颈癌。病变逆转、病变持续、病变进展患者的诊断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产次、随访过程中妊娠、吸烟、避孕方式、HPV疫苗接种情况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入组时不同年龄段、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结果、HPV感染型别患者的病变逆转、病变持续、病变进展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不同CINⅡ累及范围患者的病变逆转、病变持续、病变进展率比较,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χ2=15.64,P<0.001),即CINⅡ两点及以上累及者的病变逆转率明显低于单点累及者(分别为42%、80%;χ2=14.67,P<0.001),病变进展率明显高于单点累及者(分别为27%、6%;χ2=8.51,P=0.004)。62例病变逆转患者中,56例(90%)病变逆转出现在随访的第1年内。结论年龄≤40岁的CINⅡ患者一半以上病变自然逆转,且病变逆转常出现在随访的第1年内,CINⅡ两点及以上累及为保守治疗的危险因素。在严密随访条件下,可选择性对CINⅡ单点累及、年龄≤40岁、有生育需求的患者行保守治疗1年,如病变仍持续或进展则选择手术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35岁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知晓、治疗及控制情况。方法“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中国重要心血管病患病率调查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选取该项目中17 418名≥35岁的女性,问卷调查收集其年龄、病史、是否绝经等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测其血脂指标。分析我国≥35岁女性血脂异常总体及各类型的患病率,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结果纳入的女性年龄(56.2±13.0)岁,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3.1%(5 765/17 418),其中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分别为9.7%(1 695/17 418)、11.1%(1 925/17 418)、10.9%(1 889/17 418)及7.3%(1 262/17 418)。血脂异常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非已婚、汉族、初潮年龄>16岁、肥胖、中心性肥胖、饮酒、糖尿病、高血压、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女性,其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高于无该特征女性(P均<0.05)。绝经女性为10 432人(59.9%),其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8.8%(4 048/10 432),高于非绝经女性(24.6%,1 717/6 986)(P<0.05)。我国≥35岁女性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33.9%(1 953/5 765)、15.1%(870/5 765)及2.5%(143/5 765)。结论我国≥35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且其知晓、治疗及控制情况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