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在小儿胆总管囊肿患儿治疗中采用经脐单一切口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从本院小儿胆总管囊肿患儿中选取26例,研究时间从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将治疗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实验组患儿采用经脐单一切口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腹腔镜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患儿手术各项指标,以此评价其临床有效性,统计得知,实验组患儿手术各项指标较好,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与进食时间,以此评价其临床安全性,统计得知,实验组患儿进食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短,手术时间稍长,两组对比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小儿胆总管囊肿患儿治疗中采用经脐单一切口治疗与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均属于有效手术方案,但是采用经脐单一切口治疗疗效更好,术后安全性更高。
简介:目的对单一臂丛麻醉、颈臂丛联合麻醉在锁骨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手术患者106例,术中采用单一臂丛麻醉方式的53例纳入对照组,利用颈臂丛联合麻醉的53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同时观察麻醉前后患者生命体征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观察组优良率98.11%(52/53)优于对照组75.47%(40/53),对比麻醉前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情况,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臂丛联合麻醉应用于锁骨骨折术中,对麻醉效果的提升以及患者证明体征的稳定可起到突出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7例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检出仅涉及NRXN1基因的2p16.3杂合缺失胎儿的遗传学检查结果、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来源及妊娠结局,为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7例产前诊断样本均通过CNV-seq检测发现2p16.3杂合缺失,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进行验证,明确涉及的NRXN1基因缺失的具体区域,并对CNV进行父母验证和妊娠结局的随访。结果在16 502例样本中共检出7例胎儿染色体2p16.3区存在120 ~ 900 kb的微缺失,发生率为0.424‰。该区域主要位于2号染色体的50 200 000-51 880 000位置,仅覆盖了NRXN1基因。qPCR验证了7例胎儿的CNV,其中2例涉及NRXN1基因第1 ~ 6外显子杂合缺失,1例涉及第1 ~ 19外显子杂合缺失,1例涉及第19 ~ 22外显子杂合缺失,3例涉及第6 ~ 7内含子杂合缺失。亲代验证发现父源性1例,母源性1例,新发2例,其余3例拒绝亲代验证。经随访,除1例引产,1例尚未出生外,其余5例均健康出生,年龄5个月~ 3岁,均未发现NRXN1相关的精神发育异常。结论CNV-seq检出7例胎儿涉及NRXN1基因的2p16.3杂合缺失,经qPCR验证NRXN1基因的具体缺失位置,通过结合CNV来源、家系分析以及妊娠结局,对每个家庭进行了个体化的遗传咨询及生育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治疗单一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病灶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0年2月~2013年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单一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乳腺癌病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控制率及1、2年生存率,探讨单一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病灶乳腺癌采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控制率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生存率为82.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为主综合治疗单一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病灶乳腺癌,可提高患者对肿瘤控制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显著临床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综合病历质量控制与单一病历质量控制对病案管理的控制效果。方法在我院2014年7月-12月归档病历中随机抽取150份作为对照组,在2015年7月-12月归档病历中随机抽取150份作为研究组,给予对照组单一病历质量控制,给予研究组综合病历质量控制。将两组病历相关内容的完成、缺项情况及病历专家打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入院记录、交接记录的完成情况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的病程记录、治疗记录的完成情况、病历缺项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病历专家打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单一病历质量控制相比,应用综合病历质量控制,可显著提高病案管理效果,显示出了独特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一臂丛麻醉与颈臂丛联合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04例锁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锁骨骨折,择期行手术治疗,并知情同意。将10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颈臂丛联合麻醉)与对照组(单一臂丛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优良率为98.1%(51/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8%(41/52),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实验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血氧饱和度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中应用颈臂丛联合麻醉,能获得较单一臂丛麻醉更为显著的麻醉效果,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生素、FE复合酶含漱单一及联合治疗口腔溃疡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7月94例口腔溃疡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取维生素+FE复合酶含漱联合治疗,对照组采取FE复合酶含漱单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溃疡面积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6%、对照组78.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2d、5d溃疡面积分别为(2.01±1.83)mm2、(1.17±0.96)mm2,显著小于对照组的(5.16±3.35)mm2、(3.95±2.86)mm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六个月复发率,观察组19.1%、对照组63.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维生素、FE复合酶含漱联合治疗口腔溃疡复发的效果显著好于单一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方式与单一用药方式应用在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开具药物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320例进行研究分析。基于治疗方式划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单一用药方式,实验组采用联合用药。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干预后血压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hcy和肾功能干预后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用药方式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其中马来酸依那普利结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用药方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联合放疗与单纯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两种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瘢痕疙瘩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行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联合放疗曲安奈德注射液40~80mg,每4周注射1次,至瘢痕疙瘩变软变平,在最后一次注射后1周之内行,局部6MeV电子线外照射1600~2000cGy/4~9次/4~19天;B组行单纯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方法同A组,瘢痕疙瘩变平变软后加强1次,总共注射2~8次。结果A、B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23%,79.59%;治愈率为55.32%,34.69%。经x2检验两组治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联合放疗疗效确切,联合治疗优于单纯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
简介:目的腰5和腰6脊神经根共同结扎是目前最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鼠模型,但结扎后大鼠的机械触诱发痛会在24-72h内迅速发展,时间窗过短,本课题组探索和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单一腰6脊神经根结扎鼠模型。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腰5和腰6脊神经根结扎组、单一腰6脊神经根结扎组及假手术组,除单一腰6脊神经根结扎组18只外,其余3组每组6只大鼠;分别检测其50%机械缩爪阈值(50%PWT)。另取5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腰5和腰6脊神经根结扎组、腰6脊神经根结扎组,各组大鼠只数分别为6只、24只、24只。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脊髓背角胶质纤丝酸性蛋白(GFAP)在结扎术后第1d、第7d、第14d和第28d的表达。结果单一腰6脊神经根结扎组产生了长期发展的机械触诱发痛(1-14d);且大鼠同侧脊髓背角GFAP表达随之升高。结论单一腰6脊神经根结扎鼠模型可以作为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发展期具体机制的有效模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我院诊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措施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24h尿蛋白定量、血细胞比容、S/D及RI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细胞比容、S/D及RI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在硫酸镁治疗基础上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效果理想,能控制患者血压,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一体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后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行单一体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后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58(46~74)岁。平均体质指数24.6 (20.6~28.2) kg/m2。肿瘤位于左侧2例,右侧4例;肿瘤直径平均9.6(7~13)cm。癌栓Mayo分级Ⅱ级4例,Ⅲ级2例。手术按"先切开取栓再切除肾脏"的策略以减少癌栓脱落,术中遵循"肾动脉离断后静脉优先"的技术路线,在单一体位下完成翻肝右叶,阻断第一肝门血管、下腔静脉两端及左肾静脉,将癌栓取出后缝合重建下腔静脉。分析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肿瘤控制情况。结果本组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210 (130~320) min,平均失血量800 (300~2 100) ml,3例术中输血。术中下腔静脉平均阻断时间为21 (15~43) min。术中出现1例下腔静脉近心端阻断不全,1例第一肝门阻断不全,均在出血状态下完成取栓术;1例术中发现侵犯下腔静脉,取出癌栓上段后将下腔静脉离断。术后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平均2.1 (1~4)d,引流时间平均5 (4~9)d。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3例,肝功能异常2例,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术后病理检查示肾透明细胞癌5例,肾肉瘤1例,术后5例口服靶向药物辅助治疗。6例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7 (3~54)个月,3例无复发或转移,1例带瘤存活,2例因肿瘤转移死亡。结论单一体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后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具有操作简便、术中无需更改体位、节省手术时间、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肝后下腔静脉癌栓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一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5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给予单纯静脉滴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0g?d冲击治疗,对照组给予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0.0%、治疗所需天数3.78±2.14,对照组临床有效率56.0%、治疗所需天数4.79±2.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一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可有效的提升血小板计数,且用药方便,值得将甲基强的松龙作为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一线药物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在股骨干中下段骨折合并髌骨骨折患者中采用单一膝关节前侧入路结合张力带进行治疗,评价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2017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中从我院选取30例股骨干中下段骨折合并髌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单一膝关节前侧入路结合张力带进行治疗,在病情严重的患者中采用经髌骨入路,在病情不严重的患者中采用髌腱旁入路,记录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0个月到24个月的跟踪随访,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介于3个月7个月之间,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畸形愈合以及断钉等并发症。结论在股骨干中下段骨折合并髌骨骨折患者中采用单一膝关节前侧入路结合张力带进行治疗,不仅操作简单方面,而且术中出血量较小,在完成手术后,因为固定牢固,所以也为患者早期的活动功能提供了较好的保证,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效果。方法:甄选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髋臼双柱骨折治疗的患者40例,根据门诊就诊的单双号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为20例。常规组实行固定治疗,实验组采取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恢复的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骨折复位情况中,实验组好于常规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实验组少于常规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实验组低于常规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髋臼双柱骨折患者采用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的住院和手术的时间进行缩短,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率,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