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归纳特殊部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病理学特点,分析部分误诊病例,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市人民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0—2019年经病理学诊断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患者39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归纳位于特殊部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点,并对这些特殊部位的误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特殊部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包括:硬脑膜原发淋巴1例,患者硬脑膜增厚,增强后呈明显强化;病灶位于侧脑室内2例,病灶强化均匀,累及室管膜,并播散至延髓;病灶位于桥臂2例,病灶为斑片状异常信号,无具体肿块,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1例被误诊为脱髓鞘病变;病灶位于鞍区1例,鞍区肿块,增强后呈明显强化,存在典型“脐凹征”,被误诊为侵袭性垂体。所有病例病理结果均提示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结论特殊部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诊断困难,容易造成误诊,了解其影像特征及病理,可以帮助诊断。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 影像学表现 病理学
  • 简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PCNSL)是原发于脑和脊髓的非霍奇金氏淋巴(NHL),临床上较少见,仅占脑肿瘤的1%和结外NHL的1%~2%,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不断增高趋势。PCNSL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上无特异性,非手术难以确诊。目前公认比较有效的治疗是大剂量甲氨蝶呤(MTX)为主的化疗再附加或不加(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全脑放疗。手术不是主要治疗手段,但对明确诊断十分重要。虽然PCNSL病人的预后还不乐观,但近十年来,临床治疗效果已有了明显提高。经过合理的综合治疗,平均生存期已达到3年以上,5年生存率达到40%。由于PCNSL的治疗与神经系统其它肿瘤不同,我们还需要在探讨PCNSL的临床(非手术)鉴别诊断、深入研究PCNSL的分子病理特点以及多学科的协作治疗方面努力。

  • 标签: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肿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多模态MR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的诊断价值进行讨论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2016年6月到2017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3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常规MRI平扫,对比DWI、PWI、1H-MRS的结果。结果30例患者中共有45个病灶,且分布在患者深部近中线脑白质处。在MRI扫描中,病灶T1WI呈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则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实质部分则呈现为结节状、团块状,坏死情况相对少见。在DWI检查中的实质部分则为稍高信号。此外,有15个患者共21个病灶进行了PWI扫描,其结果显示为15个为低灌注,6个为等灌注。其余5例患者共7个病灶进行了1H-MRS检查,并表现为肌酸、乙酰天门冬氨酸峰降低,胆碱峰则升高。结论采用多模态MR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进行诊断,能够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对临床辨证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多模态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技术
  • 简介:患者女,72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1个月余”于2007年12月19日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腹平坦,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全腹未及包块。胃镜提示“胃体癌”,活检病理:黏膜固有层内成片异型细胞。CT:胃底、胃体小弯侧及胃角部胃壁明显增厚,伴腹膜后及腹腔内多发淋巴结肿大,胃癌伴淋巴结转移首先考虑,淋巴待排。CT及超声均未发现胰腺占位。术前诊断“胃癌”。术中见胃体小弯侧一约8cm×7cm肿块,边界不清,侵犯浆膜层外,胃周第6、7、8、10、11、16组淋巴结均肿大,

  • 标签: 胰腺淋巴瘤 上腹部疼痛 淋巴结肿大 浅表淋巴结 胃体癌 黏膜固有层
  • 简介: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感染了世界上90%以上的人群。人体初次感染EBV后将成为病毒的终生携带者。在正常人体内,感染EBV的B细胞能被自然杀伤(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s)控制[1]。最初的CTLs细胞免疫反应并不能清除EBV感染的B细胞,

  • 标签: EB病毒 淋巴瘤 EB病毒相关淋巴瘤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滤泡淋巴(FL)是最常见的惰性B细胞淋巴。2020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公布了多项关于FL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在一线治疗基础上的进一步方案优化、靶向治疗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复发难治FL的临床研究进展。文章将对这些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淋巴瘤,滤泡型 治疗结果 免疫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不典型的MRI影像表现进行了总结分析,来进一步提升对中枢神经系统淋巴脑内成长方式的多样性的认识。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来选取了2015年2月~2016年8月间经过穿刺病例或者治疗随访证实的12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影像学表现,并对该肿瘤的非典型生长部位及方式运用影像进行表现分析。结果在选取的12例原发性中枢神经淋巴患者中,其中有8例出现在非常规的位置上如脑干、大脑凸面浅表部,鞍上、剩下4例在基底节等深部脑区,部分有囊变出血改变。结论非常规生长部位及非典型信号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其诊断难度比较大,而借助于T2、DWI及ADC值则能够为患者淋巴的诊断起到一定的帮助。

  • 标签: 原发性中枢神经淋巴瘤 MRI影像 非典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典型原发性中枢神经淋巴的MRI诊断的准确率和影像表现。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经过病理证实的7例不典型原发性中枢神经淋巴患者的MRI诊断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准,计算其诊断准确率。结果在7例患者中,MRI诊断检出率为28.6%,准确性偏低。患者普遍年龄较高,男性患者占比较大,患者主要表现出的症状有头痛、头晕、肢体活动障碍等。结论对于不典型原发性中枢神经淋巴患者,采用MRI检查尽管其准确率需要进一步提升,然而依然具有其相应的优势,可以作为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不典型原发性中枢神经淋巴瘤 MRI 影像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T)用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PCNSL)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50例疑似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增强MRI、CT检查与病理活检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检查、增强MRI检查与联合检查对PCNSL的诊断效能。结果CT检查诊断PCNSL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88.89%、60.00%、86.00%、95.24%、37.50%、0.386,增强MRI检查诊断PCNSL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95.74%、66.67%、94.00%、97.83%、50.00%、0.540,联合诊断PCNSL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97.92%、50.00%、96.00%、97.92%、50.00%、0.479。CT联合增强MRI鉴别诊断PCNSL的灵敏度、准确度与阳性预测值最高,增强MRI鉴别诊断PCNSL的特异度、Kappa值最高。结论增强MRI与CT检查均能较为准确诊断PCNSL,联合检查诊断可进一步提升确诊率,为临床疾病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原发性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结瘤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6年12月就诊我院的42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结瘤患者基本临床资料,主要对该组病例患者临床特征、诊治方法、治疗效果及预后作以重点分析与研讨。结果本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3.8%、26.2%、4.8%。CT、MRI发现单发或多发明显强化病灶,肿瘤全切者与局部切除者生存率对比结果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学检查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结瘤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临床治疗推荐方案为手术+放、化疗联合方案,侵袭性强,生存期短是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结瘤的显著特点,发病年龄、多灶性、一般状态是患者预后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

  • 标签: 原发性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结瘤 预后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