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与罗振玉(雪堂)、郭沫若(鼎堂)并称为甲骨文“三堂”的董作宾(彦堂)先生,不仅是国内外著名的历史大家,而且在我国民俗学的开创时期披荆斩棘,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民俗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一、积极的倡导者董作宾1895年3月生于河南省南阳市的一个小店主家庭。南阳盆地有着悠久文化传统,民俗学和民间文艺也有丰富的蕴藏,给生于斯长于斯的董作宾从事民俗学研究提供了丰腴的土壤。“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和“劳工神圣”的精神,使董作宾从封建文化中解放出来,从民众中寻求改造社会的力量,从群众文艺中探索中华民族的精神。为此,在20年代之初,北京大学文科教授
简介:本文认为当下的刘锡鸿研究中存在贴标签的现象,先将其归属为保守派,然後就从保守的定性观察他的一切,结果是遮蔽了刘锡鸿的真实面相。梳理史料,可以发现他的一生陷在双重矛盾中而不能自拔:一重是政治理念上变革与保守的结构性矛盾,一重是个人品格中理性认知与趋炎附势的品质之间的矛盾。随着情境条件的变化,矛盾的不同方面此长彼消主导了他的言行,使得“变革”和“保守”两种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出现在他的言行中,只有抓住这两重矛盾才能解释刘锡鸿的内心和一生。本文对变革与保守的矛盾,主要通过他出使之前参与“海防筹议”的讨论以及出使中对西方文明进行的考察予以分析,重在突出他倾向於洋务的一方面;对理性认知与趋炎附势的矛盾,主要通过他个人的性格特徵和官场中的利害关系进行分析。
简介:一一匹枣骝马驹在我十二岁那年进入了我的视野,那时的枣骝马刚刚一岁左右,被身强力壮的父亲拉拽到我家简陋的马厩里,环境的变化使得小马驹有些惊惶失措,不停地踢踏着,极不适应阴暗潮湿的马厩,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像人类一样,动物离开自己的母亲也会难过伤心的.全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里的土地、农机具、马、牛、羊都分到了农户家中.小马驹的到来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宣告了另一个时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