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嗑瓜子的习俗在明代已经流行,到清代、民国愈演愈烈,晚清之前,“瓜子”主要是西瓜子,晚清以来南瓜子开始流行,民国时期葵花子又异军突起,最终确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 标签: 瓜子 中国人 民国时期 三足鼎立 晚清 明代
  • 简介:马克思没到过中国,可他明确地说,中国曾经有一场激烈的币制改革。不知道马克思从哪里搞来的资料,大篇大篇地写进了《资本论》里。

  • 标签: 《资本论》 中国人 币制改革 马克思
  • 简介:随着中国文化全球热,世界各地跃动着中国“春”意,中国年已成为各国越来越不能忽视的节日。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热衷过春节,他们愿意沾沾中国文化的喜气儿,甚至有些欧美国家的城市,纷纷将中国农历春节纳入公共假日。不过,“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的不同,在国外过“春节”较之国内也会有千差万别的感受。

  • 标签: 中国年 外国人 中国文化 欧美国家 宗教信仰 民族习惯
  • 简介: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回应了国家目前提出的加强和谐社会理论研究的号召,澄清了和谐的心理学含义,指出中国人的和谐实际就是中庸思维。作者进一步阐明了和谐研究的心理学意义,并且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回顾。

  • 标签: 和谐 中庸 辩证
  • 简介:中亚地区一向是东西方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领域,并以此为热点,在不同时期写下了形式不一的考察探险报告,极大地丰富了中亚历史文献。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外学者中亚游记的概况介绍,以期对中亚学科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国外 中亚 游记
  • 简介:转眼就要到四月,你可否读过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那美妙的季节,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旅游梦,你4月份最想去哪里呢?本期就为大家推荐四月天最值得去的七个温暖海岛,挑一个走起……

  • 标签: 海岛 最值 《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
  • 简介:我国著名爱国人士袁晓园女士已经离开我们两年多了,但我与她20多年来交往的往事,就像电影一样,经常一幕一幕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我把它记载下来,以表达我对她的怀念。

  • 标签: 忆著名 爱国人士袁晓园 著名爱国人士
  • 简介:王安娜(安娜利泽),1907年生于德国,曾在柏林大学攻读历史和语言,并以优异成绩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从1931年起,她参加了反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为此曾两次被捕入狱。1935年,她和在德国从事革命活动的中国共产党人王炳南结婚。1936年2月,随王炳南来到中国。

  • 标签: 外国人 中国共产党人 延安 1931年 法西斯主义 柏林大学
  • 简介:最早参观西方机器制币的中国人赖茂功读《中国钱币》1991年第3期程卫红编译《伯明翰造币厂铸造的清朝样钱、广告钱、功牌、纪念章》一文颇感兴趣。该文述及1866年清官员“品春”或“品图仁(译音)”到欧洲访问造币厂事。读此使我想起我国最早到法国、英国参观机器制币的人和事,简述如下,或许能引起集币爱好者的兴趣。清政府第一批派遣赴西欧游历的官员是斌椿及随员四人,时在同治五年(1866年)。斌椿字友松,汉军正白旗人,生于1804年。随行者是其子广英及同文馆学生凤仪、德彝、彦慧。他们于1866年3月7日离开北京,5月2日到达法国马赛,他们先后游历了法国、英国、荷兰、汉堡、丹麦、瑞典、芬兰、俄国、普鲁士、汉诺威、比利时,至8月19日离马赛回国,在欧洲近四个月。所见所闻,斌椿著有《乘槎笔记》一册。对在巴黎、伦敦参观造币厂均有记述。在巴黎参观造币厂时在1866年5月12日。《乘槎笔记》载:(三月)二十八日,命广英等往看造钱,用火轮法,以水气冲激推机,命进退铁管中。机之一端,连大轮之枢,以运动长轴。轴置屋梁下,分系韦条,运千百小轮。大轮转则轴转,轴转则众轮俱转。轮有横直,各适其用,工匠分司之。钱质成圆,无孔。一一平其轻重,无纤芥

  • 标签: 造币厂 制币 乘槎笔记 中国钱币 斌椿 样钱
  • 简介:运河联结着中国与世界,成为外国人看中国的窗口。关于山东运河的描述,不仅成为向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而且有助于我们对当时运河历史的了解,有助于今天的运河文化研究以及运河旅游资源的开发。

  • 标签: 山东运河 运河风情 明清时期
  • 简介:一全球化时代为什么会出现“国学热”当代社会有一种非常醒目的文化现象,就是在整个现代化逐步实现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热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为什么我们的高楼大厦越盖越多,我们的汽车洋房跟西方和亚洲发达国家比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一从大的地方看,我们的甚至比他们的还新还漂亮,但是为什么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趋势里,反倒出现了复古主义的潮流?

  • 标签: “国学热” 文化现象 中国人 中国传统文化 全球化时代 发达国家
  • 简介:李约瑟(JosephNeedham)作为杰出的生物化学家、近代生物化学的创始人、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权威而闻名于世。他于抗战时期来到中国,负责对华科学界的国际联络与援助,为我国战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20世纪初期,我国科学技术从学科设置到研究设施以及人才培养都取得了进步,是我国历史上西方科技传人的重要时期。然而,日军的入侵使得现代中国草创未久的科技体系又遭严重破坏。大学和科研机构被迫内迁,大量的实验设备受到损坏,科研书籍和报刊大量散失,我国科学研究陷入极大困难。就在这个时候,李约瑟代表英国来到中国。从1943年到1946年,他在华逗留了近4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详细考察了中国科学界的

  • 标签: 李约瑟 中英科学合作馆 中国科学家 《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国人民 中国东南部
  • 简介:张德彝(1847—1918),原名德明,字在初。近代职业外交官。1862年考入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所设的同文馆学习英语。3年后毕业,被奏保为八品官,以同文馆学生资格见习外交官。1866年他与另外两名学生一起随从特派官员斌椿,被派往欧洲游历,以了解“外国情形”、“探其利弊”。

  • 标签: 巴黎公社 中国人 职业外交官 起义 学习英语 同文馆
  • 简介:2001年4月24日,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法庭上气氛凝重肃穆。本地的联邦检察官德格·琼斯面对12位陪审员,强压激动,深深地长吁一口气,“女士们先生们,很久很久了!37年前,差不多38年了!”

  • 标签: 美国人 刑事审判 黑人教堂 爆炸案 阿拉巴马州
  • 简介:人类学传人中国虽然已超过整整一个世纪,但人类学学科建设的真正发展则是近年的事,而学科建设中最具有显示度的是博士点的建立。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在从1981年复办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一直是大陆人类学唯一的博士、硕士和学士授予单位(香港中文大学也招收人类学博士班学生),直到1998年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建立起人类学的博士点,才改变这种局面。几乎是同时,台湾的清华大学(1997年)、台湾大学(1998年),香港科技大学也开始招收人类学博士班学生。

  • 标签: 中国人类学 学术关怀 香港中文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学科建设
  • 简介:美国全国父亲中心2009年针对成年人进行的“父亲的态度和行为”调查显示,89%的人认为,父母与孩子一起生活对孩子很重要;92%的人认为,父亲对孩子的生活特别重要:96%的人认为.父亲需要对孩子的教育承担更多责任。

  • 标签: 父亲 美国 模范 人心 2009年 孩子
  • 简介: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同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国际关系角度看,这标志着东方华夷体系的崩溃和西方条约体系的取而代之,中国外交也迈出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第一步.正是由于这样的背景、这样的第一步,才出现了中国外交上的奇人奇事:美国人蒲安臣代表中国政府--按当时的称谓应是大清国--出使外国.美国人蒲安臣带领的中国使团是晚清王朝按照西方的外交方式,向西方派遣的第一个外交使团,是条约体系逐步取代华夷体系的产物,它具体地反映了中国外交在历史性转折时期所充满的矛盾和冲突,同时,它表明清政府已向国际社会与西方式外交迈出了第一步,这在近代中国外交演进中具有重要意义.那么蒲安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奇人呢?他到底是为了骗取中国的权益,还是为中国谋取权益呢?

  • 标签: 使臣美国 外交使臣 晚清
  • 简介: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逐步演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饱受苦难,国家积弱积贫.多少有志之士一直在探索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祖国摆脱落后和贫困,走向富强和繁荣.一场探求中国的强国之路运动持续了一百多年,并且充满了曲折和艰辛.

  • 标签: 中国人民 人民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