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内,对风险的社会“变异”过程进行社会心理学考察,兼具理论和政策价值。本文将文化地理学中的“地方依恋”概念引入这一框架,聚焦于某化工社区在“8·12”特大爆炸事故前后的变化,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检视风险的社会“变异”过程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地方依恋作为一种稳定的风险“缩小”机制,通过直接作用以及调节风险感知对风险态度的影响,限制了风险抗争意愿;突发事件作为一种外部刺激机制,直接激化了风险感知,并在达到特定阈值时,不仅削弱地方依恋的调节效应,更侵蚀其稳定的结构,造成风险剧烈“放大”。突发事故所引致的政策密集供给和有关规划加速落实等“涟漪效应”,在健全相关机制的同时,有可能造成社区转型停滞,新的社会风险也开始累积。基于此,风险沟通和地方依恋建构,是风险的社会“缩小”与社区恢复的重要政策依据。
简介:刑事辩护“全覆盖”是刑事司法的一个目标,也是一项挑战。我国面临刑事辩护率与法律援助率双低的现实困境,而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为法律援助制度的系统完善提供了契机。结合域外经验与中国问题,完善刑事法律援助的中国模式:遵循“繁简分流”构建层次化的刑事法律援助体系,将“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和“法律援助辩护律师”进行划分,根据案件繁简、轻重不同适用不同类型援助律师并完善相互衔接机制。在供给侧方面,改革行政化的法律援助供给结构,实现法律援助的国家化、市场化与社会化。在此基础上,改变以往单一的刑事法律援助模式,形塑值班律师机制、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机制、公设辩护人机制等并存的多元化法律援助模式。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并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大数据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种技术途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研究大数据内涵及价值,立足法院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状况,创新审判管理,探索数据驱动审判决策,带动法院审判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与时俱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在深入剖析大数据内涵和价值基础上,以法院信息化建设和审判管理为研究对象,使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内法院信息化建设和审判管理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基于大数据时代要求,对信息化建设和审判管理的关系及转型升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审判管理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