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探讨不同添加量的不同变性淀粉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将压热冷却高直链玉米淀粉、普通玉米淀粉制成糊化淀粉、老化淀粉、抗性淀粉,与大豆分离蛋白以质量比15:85。20:80,25:75混合,在高压80MPa均质两次,研究不同淀粉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结构、质构及持水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高压80MPa两次均质处理,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硬度和持水性均增大:而不同添加量的不同淀粉对蛋白凝胶的硬度和持水性均显著增强(P〈O.05)。在淀粉添加量为20%的条件下,蛋白凝胶硬度最大,而各样品间凝胶持水性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凝胶的微观结构,结果发现蛋白凝胶网状结构中产生孔洞,暴露出更多的蛋白结构表面活性基团,改善蛋白质功能特性,增大凝胶硬度并提高凝胶持水性。添加淀粉的大豆蛋白凝胶的亮度L显著高于未添加淀粉的大豆分离蛋白(P〈O.05)。
简介:目的:研究酪蛋白抗氧化肽的活性在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脱脂乳粉为原料提取酪蛋白,经酶解,初步分离得到酪蛋白抗氧化肽。以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RAC)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错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抗氧化指标,采取单因素试验,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模型研究酪蛋白抗氧化肽的胃肠消化稳定性。结果:酪蛋白抗氧化肽经胃蛋白酶消化后其抗氧化活性显著降低,而在随后的模拟肠消化中抗氧化活性逐渐回升至消化前的水平。在模拟胃消化阶段.胃液pH对于酪蛋白抗氧化肽的抗氧化活性没有显著影响,酶与底物比(E/S)越小,酪蛋白抗氧化肽活性保留得越多;在模拟肠消化阶段,底物浓度越大,其活性恢复得越缓慢。结论:酪蛋白抗氧化肽在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为日常膳食中生物活性肽的合理搭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简介:由烟台大学完成的“应用ASS技术生产植物蛋白奶”项目,近日通过了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项目解决了植物蛋白饮料生产中普遍存在又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总结出一套科学配方与升香、促溶、增稳技术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即ASS技术。该项技术填补了加内空白,成果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花生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蛋白质消化率高,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及钙、磷、铁、锌、钾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元素。花生蛋白中氨基酸种类多、数量大,人体必需氨基酸的量占氨基酸总量的25%。运用ASS技术生产的花生蛋白奶,很好地保留了花生的营养成分。并通过正交方法对不同乳化剂和稳定剂的使用效果,
简介: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聚合酪蛋白酸钠(Na—CN)生物聚合物的空间结构特征,并探讨了MTGase改善Na—CN乳化性能的作用机理。紫外光谱显示,MTGase聚合Na—CN生物聚合物的多肽链的Trp和Tyr残基的紫外吸收峰的强度明显低于Na-CN,说明生物聚合物的“空间结构效应”占较重要的地位。荧光发射光谱显示,Na—CN生物聚合物的Wrp和Tyr残基的荧光强度比Na—CN有显著的增强,表明生物聚合物的疏水性区域更加暴露。然而,MTGase长时间催化(12h)得到的生物聚合物的荧光强度反而有所下降(与4h的场合相比),这反映了“空间位阻效应”。红外光谱显示,Na-CN与其生物聚合物的酰胺特征峰相差不大,说明两者的二级结构基本上相近。此外,MTGase改善Na—CN乳化性能的机理是:MTGase催化导致Na—CN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进而改变了蛋白表面的表面疏水性质,最终达到改善Na—CN乳化性质的效果。
简介:目的:从海参体壁组织中分离提取蛋白酶体,研究其酶学性质。方法:新鲜海参组织经匀浆、Tris-HCl缓冲液浸提后得到粗提物,再经(NH4)2SO4盐析、二乙氨乙基葡聚糖纤维素和丙烯葡聚糖凝胶S-300分离纯化后得到海参蛋白酶体。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分子质量200ku。结果:海参蛋白酶体特异性最强的检测底物Boc-GAA-MCA,最适pH8.0,最适反应温度45℃。40℃时蛋白酶体活性稳定,在1h的孵育过程中呈现一定的热激活效应。在50~60℃,酶活力随孵育时间的延长迅速下降。K+、Ca2+、Mg2+、Zn2+均可明显抑制其活性。抗痛素、N-甲苯磺酰-L-赖氨酸氯甲基化酮、N-甲苯磺基-L-苯乙胺酰氯甲基酮及E-64均可显著抑制该蛋白酶体活性。结论:海参体壁蛋白酶体具有典型的蛋白酶体的复合型活性,其中胰蛋白酶样活性较强,之后是糜蛋白酶样活性,而肽基谷氨酰肽水解酶样活性最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