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试验在内蒙古草甸草原区对11种引进和收集的禾本科牧草进行了引种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连续2年的枝条数和生产力的测定,初步评价了各种牧草在草甸草原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11种禾本科牧草在两年内的分支数都有明显变化。平均枝条数最高的是直穗鹅观草,两年的平均分枝数达到每株175个,最低的是猫尾草,两年的平均分枝数为33个,其它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牧草生产力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蒙古冰草〉直穗鹅观草〉诺丹冰草〉老芒麦〉无芒雀麦signal〉缘毛雀麦〉蒙农杂种冰草〉新麦草〉羊草〉无芒雀麦〉猫尾草。因此,在内蒙古草甸草原地区,蒙古冰草和直穗鹅观草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用来建植人工草地,提高牧草产量,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简介:试验对16种从国外引进的禾本科牧草在荒漠草原的适应性及营养价值评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赖草、美国灰赖草、沙生冰草及西伯利亚冰草越冬率较高,均在90%以上;披碱草和赖草属牧草生长速度较快,尤其是灰赖草;美国赖草、灰赖草鲜重均达到6000kg/hm2以上,加拿大新麦草、保加利亚新麦草鲜草产量均在4000kg/hm2以上;护坡型冰草、西伯利亚冰草、沙生冰草营养价值较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好,是优质牧草,可以作为荒漠草原地区推广种植的首选牧草;美国赖草、灰赖草虽然产量高,抗逆性强,能够适应荒漠草原地区低温和干旱等极端条件,但适口性较差,可作为生态用种加以利用。
简介:魏捷等(1998)对不同海拔地区珠芽蓼激发荧光F736F689比值的研究结果表明,F736F689比值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说明光能随海拔升高更有利于向PSII分配。但对叶绿体超微结构的观测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叶绿体基粒片层逐渐减少,基质片层逐渐增多。PSII随着海拔升高而减少,PSI却相反。较少的PSII和LHC-II分配较多的激发能,可能在于基质中存在较多的游离的LHC-II和LHC-I,它们有利于状态II向状态I的转换,使激发能有利于向PSII分配,从而使两个光系统间的光能分配达到平衡,维持最大的光合效率和光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