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对临床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使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的病历381份,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科室、适应证、单次用量、用药频次、给药途径、溶媒选择、用药疗程、联合用药、是否标注滴速及冲管、安全性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临床超剂量用药率为16.27%,溶媒不适宜率为24.67%,适应证不适宜率为16.80%,联合用药率为44.88%。结论:我院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临床应用存在一定不合理情况,建议医生应严格根据药品说明书合理用药,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 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了解农村社区健康青年人群血清尿酸水平,分析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为农村地区的生活方式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间来我院做健康体检的20-35周岁健康农村居民共1875例进行血清尿酸检测和问卷调查,其中男性743例、女性1132例。结果:男性青年血清尿酸均值为427.7±80.5μmol/L,女性青年为311.3±66.3μmol/L;男性高尿酸血症占58.4%,女性高尿酸血症占23.8%,男女之间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农村地区青年人群的高尿酸血症比率非常高,应及早加强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注意合理饮食,控制体重,以达到防控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等生活方式疾病的目的。

  • 标签: 农村社区 青年人群 血清尿酸 高尿酸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热惊厥与血清钠的关系。材料与方法62例热惊厥患儿检查其血清钠值。结果62例热惊厥患儿中有44例血清钠下降,而且一次病程中多次惊厥组的10例患儿血清钠全部降低。讨论热惊厥可使电解质紊乱,血清钠降低,反之血清钠下降又易诱发惊厥的发生,故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及时补充钠盐也很重要。

  • 标签: 小儿 高热惊厥 血清钠 电解质紊乱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人70%~80%的胆红素来自血红蛋白,是亚铁血红素降解而得来,这一代谢途径的生理意义多年来一直认为仅在于清除体内衰老红细胞。其代谢产物胆红素是人体内一种有害无益的代谢产物,其浓度上升被认为对人体有害,可作为肝胆及血液系统疾病的一个检测和诊断标准之一。但是近些年来通过对胆红素抗氧化性质的研究,改变了这种传统的看法。研究“0表明,胆红素和体内的谷胱苷肽、

  • 标签: 胆红素 低密度脂蛋白 冠心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梅毒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感染后随着疾病的发展,可造成人体多器官和神经系统的损害,产生多种症状与体征,后果十分严重。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由于梅毒螺旋体的活性与人体抵抗力之间的相关关系,表现为临床症状和潜伏状态交替出现,病程可持续很长。目前检测感染者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是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主要手段。采用快速、敏感、特异的诊断方法,对本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梅毒 血清学 检测方法 临床应用 性病
  • 简介:目的探讨贫血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影响。方法LD采用LD—L速率法。结果贫血患者血清LD水平高于正常上限的阳性率,三种贫血中血清LD活性以MA为高,IDA次之,AA最低。结论我们发现MA患者血清LD显著增高,大部分病例的血清LD水平在正常上限之上,且进一步又发现MA的高LD水平随着治疗前后的恢复而显著下降,并认为观察血清LD可作为贫血鉴别诊断及疗效判断的辅助诊断。

  • 标签: 贫血 血清乳酸脱氢酶 HA LD 治疗 血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甲状腺激素、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从2019年9月-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B组,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40例为D组,B组及D组均实行血清甲状腺激素、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比分析B组及D组指标差异。结果 B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更高,餐前血清、餐后1小时血清C肽更低,B组及D组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低于D组,而B组游离TH高于D组,B组及D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TH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清甲状腺激素 血清C肽 糖化血红蛋白 联合检验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牛血清和新生牛血清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对人二倍体细胞生长影响的情况,确定更适合人二倍体细胞生长的血清类型、浓度以及生长天数。方法进行预试验,选取同一厂家的胎牛血清和新生牛血清,分别制备含1%、2%、5%、10%血清浓度的细胞生长液,在T75方瓶中进行人二倍体细胞培养,分别在第1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观察细胞上清液,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贴壁情况,并用胰酶消化细胞,通过全自动细胞计数仪测定T75方瓶中的活细胞浓度、细胞存活率。根据预试验结论调整浓度范围,制备合适血清浓度的细胞生长液以及确定合适细胞生长天数,在T75方瓶中进行人二倍体细胞培养,并进行观察与测定。结果胎牛和新生牛血清无显著差异,血清浓度在10%时效果最好,培养至第4-5天时细胞活率达到峰值;胎牛血清浓度为5%时,培养效果可以达到新生牛血清5%更高浓度的培养效果,经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均良好。结论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新生牛血清与胎牛血清在培养人二倍体细胞时,培养效果无显著差异,而低浓度(5%)的胎牛血清与高浓度新生牛血清培养效果无明显差异,从细胞生长情况、培养效果和经济角度选择低浓度胎牛血清替换高浓度新生牛血清培养人二倍体细胞更为适合。

  • 标签: 人二倍体细胞 新生牛血清 胎牛血清 细胞浓度 细胞活率
  • 简介:目的研究小儿感冒宁颗粒(XRG)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炎模型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中ERK途径和核转录因子(NF-κB)途径的影响。方法以流感病毒FM1株及PR8株分别感染小鼠,治疗组给予小儿感冒宁颗粒28、14及7g·kg^-13个剂量组,利巴韦林为阳性药对照。感染病毒后5天取材,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测定流感病毒PR8株感染的小鼠肺炎模型血清中的MCP-1表达;采用Westernblot技术,测定流感病毒FM1株感染的小鼠肺炎模型肺组织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小儿感冒宁颗粒可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后血清中MCP-1的含量,3个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儿感冒宁颗粒中剂量可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后肺组织中p-Erk蛋白表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儿感冒宁颗粒3个剂量均有降低肺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的趋势。结论小儿感冒宁颗粒可通过抑制MCP-1炎症因子表达、抑制ERK和NF-κB信号通路激活的方式,来增强机体的免疫作用,控制流感病毒在体内的增殖,从而缓解炎症反应,达到药物的抗病毒作用。

  • 标签: 小儿感冒宁颗粒 流感病毒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核转录因子
  • 简介:患者男.32岁。发热1周入院。发热多出现在凌晨2时至5时.体温39~10℃.有时自行缓解.有时需用药物退热.曾在门诊不规则抗炎治疗5d无缓解。入院时,伴有盗汗、肝区疼痛、四肢无力、食欲下降。病程中.无咽喉痛、无咳嗽、咳痰、咯血、无腹泻等症状。体检:全身淋巴结无肿大、两侧肺呼吸音正常,心率86次/min,腹部软,肝脏在右肋缘下2cm触及,质中,腹水征阴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9×10^9/L.中性粒细胞0.68,淋巴细胞0.32,血红蛋白9.9g/L,血沉63mm/h,肝肾功能正常,血清胎甲球蛋白正常、心电图正常。胸部X光检查未发现肺结核,B超检查示肝脏“多发低回声区”。CT增强扫描示“肝实质性占位可能”,初步考虑“转移性肝癌”。立即行肝穿刺检查并送病理检查,同时应用三代头孢霉素抗炎、退热.能量合剂等对症治疗,住院3d后病情仍无好转,住院期间观察到盗汗明显,考虑血沉增高,

  • 标签: 肝结核 病例报告
  • 简介:1病历摘要患者女,52岁,来诊前13天无诱因出现发热、尿频、尿急、尿痛及腰痛,体温最高达38.9℃。化验室检查尿常规:WBC满视野、RBC0-2/HP、PRO±、PC3-5/HP。血常规:WBC12.1×10^9/L、NE0.84。当时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0.4g,每日一次。经治疗一周,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尿路刺激症状减轻。为巩固治疗,继续使用左氧氟沙星。

  • 标签: 药物热 左氧氟沙星 急性肾盂肾炎 尿路刺激症状 巩固治疗 化验室检查
  • 简介:按照一定的比例,在小牛血清的水溶液中加入丙酮和乙醇,然后在加热的情况下可形成稳定的小于500nm的微球胶体溶液,这种方法产生的微球可在较低温度(70-75)和较短时间(20分钟)内达到稳定,比较传统的高温(100℃以上)和长时间(30分钟以上)的加热制备法,这种丙酮乙醇加热变性技术有许多优点,这篇文章描述了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如丙酮,乙醇和小牛血清比例,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对微球形成以及四氯四碘荧光素包裹率的影响,由本方法产生的微球可包裹40%左右的四氯四碘荧光素,在37℃和PBS溶液中,上述微胶囊在15天时间里释放了起始四氯四碘荧光素包含量的25-60%。

  • 标签: 丙酮乙醇加热变性技术 制备 小牛血清微球 小牛血清蛋白 微胶囊制造 四氯四碘荧光素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在脑梗死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测定108例大血管性脑梗死(LVD)和腔隙性梗死(SVD)患者的血清Lp(a)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Lp(a)与正常时照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1)。Lp(a)在大血管性脑梗死与腔隙性梗死中相比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Lp(a)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比小动脉硬化性腔隙性梗死中的作用大。

  • 标签: 脑梗死 血清脂蛋白 脑血管病 脑卒中
  • 简介:目的为明确浙贝母药物吸收入血的有效物质,对浙贝母进行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建立浙贝母相关生物碱成分的液相-离子肼质谱联用(LC-TRAP-MS)检测方法,通过比较浙贝母药材、含药血清的LC-MS指纹图,确定浙贝母给药后吸收入血的药物成分。结果检测到9个已知成分,其中6种药物成分被吸收入血,分别为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异贝母素甲、去氢鄂贝啶碱、puqiedinone。结论6个入血药物成分是浙贝母在体内的直接作用物质,为阐明中药浙贝母的体内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浙贝母 血清药物化学 质谱
  • 简介:采用单一试剂显色法测定32例喉癌患者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喉癌患者血清LPO含量较对照组增高(P<0.001),Ⅲ、Ⅳ期患者血清LPO较Ⅰ、Ⅱ期者高(P<0.05)。结果提示检测血清LPO含量对喉癌的辅助诊断和病情观察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喉肿瘤 过氧化脂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