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探讨联合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方法。方法以病理确诊的45例前列腺癌和4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为研究对象,采用SELDI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血清的蛋白表达图谱.分析差异蛋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PSA,对所得差异蛋白联合PSA进行分析。结果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中检测到9个差异蛋白(P〈0.01),前列腺癌患者差异蛋白7个高表达,2个低表达。联合相对分子质量3771.14和4481.59两个差异蛋白诊断前列腺癌,其敏感性为86.67%,特异性为88.89%。3771.14蛋白与血清PSA诊断前列腺癌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结论通过SELDI蛋白质芯片技术可以筛选出前列腺癌的潜在标志蛋白。多个差异蛋白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联合3771.14蛋白与血清PSA可以更好地早期诊断前列腺癌。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早期诊断 蛋白质阵列分析 前列腺特异抗原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和腹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SA、CEA和SF联检对诊断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化学法对33例肝癌、4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血清和腹腔积液中SA、CEA和SF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33例肝癌患者血清和腹腔积液中SA、CEA和SF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42例肝硬化腹水组(P〈0.01)和正常人组(P〈0.01)。血清和腹腔积液中的SA、CEA和SF的联检对诊断肝癌的阳性率为96.4%。结论检测血清和腹腔积液中SA、CEA和SF水平对诊断肝癌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肝肿瘤 唾液酸 癌胚抗原 铁蛋白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胶体金法与核酸检测实时荧光RT-PCR方法比较。方法:选取新冠阳性和新冠阴性的咽拭子各100份,时间为2022年11月-2022年12月。分别采用胶体金法和RT-PCR法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核酸检测阳性的100例样本中,胶体金法检出阳性99例、阴性1例;核酸检测阴性的100例样本中,胶体金法检出阳性0例、阴性100例。以核酸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胶体金法抗原检测阳性符合率为99.00%、阴性符合率为100.00%、总符合率为99.50%。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过程中,可采取抗原检测胶体金法,能够达到较高的准确率。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抗原检测 胶体金法 核酸检测 实时荧光RT-PCR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CEA、CA125、CA724、CA199水平联合检测用于结直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20年8月~2022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52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取5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参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同结直肠癌分期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血清肿瘤标志物 结直肠癌 联合检测
  • 简介:目的探析无偿献血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表面抗原突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中心血站2011年3月至2015年7月对常规血液实施血清学联合核酸检测的筛选结果,以二对半检测方法进行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通过综合检测结果,对标本感染状况+献血者HBVDNA予以判断,从中选择隐匿性HBV感染标本+部分HBsAg-HBVDNA作克隆测序及S区巢式PCR,分析基因突变与分型。结果在无偿献血者250480份标本中,共筛查出HBsAg-DNA+196例,其中有171例OBI;在171例OBI中,46例作巢式PCR扩增,扩增出S区有16例,其中,C亚型有13例,发生突变5例;B亚型有3例,发生突变1例。结论在无偿献血者中,OBI具有较高的存在概率,基因突变和分型在各个地区都存在差异性。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无偿献血者 隐匿性 抗原突变
  • 简介:目的:探讨MMP-9、CD44vs和Fas抗原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MMP-9、CD44vs和Fas抗原在83例NSCL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83例NSCLC组织中MMP-9表达40例(48.19%)CD44v6表达51例(61.45%),Fas抗原表达47例(56.63%),MMP-9和CD44vs共同表达40例(48.19%)。MMP-9、CD44vs和Fas抗原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MMP-9、CD44vs表达有随组织分化程度降低呈增高趋势,而Fas抗原表达则呈降低趋势。单因素分析表明MMP-9、CD44v6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期较阴性者短,Fas抗原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期较阴性者长。Cox回归分析表达MMP-9、CD44v6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Fas抗原对患者有保护趋势。结论:MMP-9、CD44vs和Fas抗原等多种因素在NSCLC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其中CD44v6的作用最为重要。

  • 标签: 非细胞肺癌 MMP-9 CD44vs FAS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病因
  • 简介:目的探讨盆腔内异症与非内异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CA125相关性。方法将2003年5月~2004年10月丹东妇女儿童医院行腹腔镜检查的56例患者分为盆腔内异症38例(病例组)及非盆腔内异症18例(对照组),应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血清及腹腔液中CA125水平。结果内异症组血清及腹腔液中CA12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39.72±40.15U/ml对比10.25±7.23U/ml,P=0.000;腹腔液1494.08±1256.455U/ml对比815.40±652.85U/ml,P=0.002),且两者呈线性正相关(r=0.592);内异症组分期越晚的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CA125值均显著升高(P=0.000)。结论盆腔内异症与非内异症组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CA125水平呈正相关,且腹腔液中CA125水平显著增高。内异症的发展可能与血清及腹腔液中CA125水平的显著升高有关。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CA125抗原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及血清CA125指标。方法:选择我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7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A125指标、治疗总有效率、药物副作用。结果:观察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相应的指标,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苦参碱是否具有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活性,探讨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Bcl-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一定浓度的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PI单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改变;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cl-2及PCNA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量效和时效关系;苦参碱能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呈量效关系;细胞周期分析,G0/G1期细胞相对增多、S期相对减少、G2/M期无明显变化。苦参碱处理组RPMI8226细胞中Bcl-2及PCNA蛋白的表达跟未加药组相比阳性表达率均降低。结论: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主要通过诱导RPMI8226细胞产生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降低PCNA的表达。苦参碱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蛋白表达下调对调控细胞凋亡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苦参碱 RPMI8226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BCL-2
  • 简介:目的检测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肾组织M型磷脂酶A2受体1(PLA2R1)抗原,并判断该抗原与膜性肾病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我院经肾活检证实的IMN63例,排除继发性膜性肾病。使用新鲜冰冻组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IMN肾组织PLA2R1抗原。结果在63例IMN中,48例肾组织发现PLA2R1抗原沉积,阳性率为76.19%。PLA2R1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细颗粒状沉积。肾组织PLA2R1抗原阳性者与阴性者对比有较高的血肌酐、较高的24h尿蛋白,较低的血清白蛋白(P<0.05)。结论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组织PLA2R1抗原阳性率较高。对于该抗原阴性患者应积极寻找是否存在继发因素,以排除继发性膜性肾病。该抗原与临床严重性有关,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及加强对该抗原阳性病例的随访。

  • 标签: 特发性膜性肾病 M型磷脂酶A2受体1 间接免疫荧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结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孕妇共80例作为观察对象,80例孕妇均接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敏感度95.24%,特异度97.56%。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敏感度93.02%,特异度95.24%。结论 两种检测方法均可以在孕妇乙型肝炎的筛查中取得理想的效果,临床可结合实际情况应用,必要时可以将两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以提高检出率。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孕妇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简介: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经治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育龄女性患者治疗方案的持续疗效性、病毒学耐药率/突破率、胎儿安全性等优劣性,为临床医师为该群体选择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充实的理论数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治疗且有意愿生育的年轻女性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治疗组患者在原来的抗病毒药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照组患者停用原来的抗病毒药,改用替比夫定,分别于治疗12、24、48周后对各组随诊1次,每次复查并记录血常规、肝功能、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eAg、乙型肝炎E抗体定量、乙肝病毒YMDD变异等。若患者日后妊娠,则统计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新生儿出生时的一般情况以及HBsAg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第12周时HBVDNA定量低于检出限、HBeAg转阴、HBeAg血清转换的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第24周和第48周的HBVDNA低于检出限、HBeAg转阴、HBeAg血清转换的病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8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生的新生儿在胎龄、胎儿体质量及Apger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干扰素强化治疗达到停药标准后进行妊娠,可以减轻患者长期服药的费用支出以及克服服药妊娠的心理负担,�

  • 标签: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育龄妇女 治疗方式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