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宿主的免疫系统和病毒及其产生的蛋白之间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HBV感染的结局,导致各种急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在急性乙型病毒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中,宿主通过固有免疫和强有力的适应性免疫可以清除病毒。而在慢性乙型病毒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中,宿主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都受到HBV及其产生蛋白的持续抑制,不利于清除病毒。本文就急慢性乙型病毒肝炎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近期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并为临床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 简介:急性乙型肝炎究竟会不会变成慢性肝炎甲为什么有些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表面抗原、e抗原会转阴,而有些却不会?无症状HBV携带者与慢性乙型肝炎到底有什么关系等等,不搞清楚HBV感染的来龙去脉,就无法正确回答这些复杂的临床状态。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HBV携带者 感染者 无症状 转阴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可引起严重的慢性肝脏疾病.HBV具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易感宿主范围狭窄,仅限于人、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HBV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动物模型和组织培养,很难在普通实验动物中建立疾病模型.本文就HBV感染的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作一综述.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细胞模型中图分类号R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60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地区2000年5月-2014年5月出生并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的新生儿2100名(观察组)进行调查,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后血清乙肝病毒(HBV)为标志物,检测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为指标,并与1985-1999年以前未接受乙肝免疫接种的1900例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HBsAg、抗-HBs及抗-HBc指标结果进行对比,观察两组人群HBsAg、抗-HBs阳性率以及HBV流行率。结果观察组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sAg总阳性率为(2.33%),而对照组未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sAg总阳性率为(11.89%)(P<0.05);观察组抗-HBs总阳性率为(52.95%),而对照组抗-HBs总阳性率为(24.36%)(P<0.05);观察组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V流行率为(5.2%),而对照组未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V流行率为(4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免疫后<1岁儿童抗-HBs阳性率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结论大规模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并保持较高的接种率,可明显降低HBV感染率和流行率,增加抗-HBs水平,从而有效控制HBV的传播。

  • 标签: 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流行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检测中实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的效果。方法时间段2017年02月-2018年02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检出率和ALT、AST水平。结果研究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阳性组ALT(256.81±172.63vs76.26±52.66)、AST(216.29±180.59vs68.36±42.71)水平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检测中实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的效果显著,既可以提高检出率,又可以很好的反应病毒复制情况,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检测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 大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检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及体会。方法将同期于我院行产前检查的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和健康孕妇各56例分别入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常规程序行产前检查及保健,观察组则在常规产前检查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防治,观察两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产后新生儿的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无1例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结论对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多方面的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几率,可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期 乙型肝炎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减少住院患者HBV传播感染,有必要探讨HBV在住院患者中的感染状况。方法对2009~2011年收治的2270名住院患者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五项血清标志物。结果住院患者HBV感染率62.47%,其中HBsAg阳性率12.73%。正常对照组HBV、HBsAg阳性率为50.10%、3.87%.对289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住院患者进行分型,E抗原阳性率35.99﹪,E抗原阴性率64.01﹪。正常对照组E抗原阳性率10.13﹪,E抗原阴性率89.87﹪。对各感染率进行标化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标化后住院患者HBsAg感染率为健康体检组的3.50倍(P<0.01),E抗原阳性率为健康体检组的3.55倍(P<0.01),HBV为健康体检组的1.23倍。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住院患

  • 标签: 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简介: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血制品经注射、输血、针刺及创伤等途径传播。血液透析室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为其传播提供了条件,而且尿毒症病人缺乏免疫力,常不能消除病毒,因而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相对较高,并有可能传染给其他患者、血液透析室医护人员,甚至他们的家人。国外报道,乙型肝炎在世界各国的血液透析中心传播率很高。经统计1994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透析中心乙型肝炎患者21例,占总透析人数的22.8%〔1〕。因此,在血液透析中心采取各种预防和控制措施控制血液透析中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传播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我院情况介绍一下我们控制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经验。1 血液透析室易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1.1 血液及血制品的传播1.1.1 直接传播

  • 标签: 血液透析室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制品 携带率 血液透析患者 临床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乙型肝炎疫苗的复种意识和认知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该市3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的临床资料,并对上述人群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复种意识和认知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该次研究300名患者中,42.7%的人不了解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手段,62.7%不了解乙型肝炎疫苗需要加强免疫注射,94.3%的认为未能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注射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复种的相关知识;乙型肝炎患者家属的乙型肝炎疫苗自愿复种率84.4%、血站血库的化验人员的乙型肝炎疫苗自愿复种率82.5%及经常输血患者的乙型肝炎疫苗自愿复种率52.0%显著低于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乙型肝炎疫苗自愿复种率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未能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复种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复种的相关常识,因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对乙型肝炎疫苗复种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教育,促进人们了解和认识乙型肝炎疫苗复种的重要性,增强自觉复种的意愿。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高危人群 疫苗复种 认知状况
  • 简介:摘要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hepatitsBvirusinfection,OBI)是指血清HBsAg阴性,在患者肝脏中或血清中存在HBVDNA,表现为病毒载量持续处于低水平复制状态.OBI形成的分子基础是在肝细胞核酸内持续存在的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closedcircularDNA,cccDNA).本文就OBI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关键词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生机制流行病学检测中图分类号R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523-02

  • 标签:
  • 简介:摘要未行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有进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准确地评价肝炎所处免疫状态及肝内炎症进展程度,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关键。寻找可靠、有效的血清学指标对CHB诊疗及预后评价有重要作用。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是一种无创的新型血清学指标,其不仅能反映肝内共价闭合环状脱氧核糖核酸的水平,还有助于临床医师了解CHB患者所处的免疫状态、评估肝组织病理状态、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以及预测疾病复发等,在指导CHB患者的治疗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肝炎,乙型,慢性 诊断 核心相关抗原 抗病毒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掌握南京地区入境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方法对2002年和2003年境外来宁的4105例入境人员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检测,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测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61例,其中男性130例,女性31例,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港澳台地区人员的感染率(11.56%)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韩国感染率接近东南亚地区感染率;从感染类型分,感染者以"小三阳"居多;从人群分布分,商务者感染率较高.结论应将港澳台地区、韩国入境人员,特别是商务人员作为重点监控人群.对"小三阳"者应进一步监测HBV-DNA,以明确病毒的活动状态.

  • 标签: 境外人员 肝炎 乙型肝炎 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外来
  • 简介:摘要本视频重点回顾近期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治疗的研究进展,从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药物和相关临床研究等方面阐述何为HBV感染的"治愈"以及HBV感染"治疗的终点"。视频(上)部分指出CHB的长期治疗目标是预防、阻止、减轻肝脏坏死性炎症、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最终目标是延长患者生存期和实现HBsAg血清学转换,以在全球范围内减少HBV感染的传播、减轻HBV感染者的痛苦以及遏制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疾病的进展。本视频回顾了1957至2017年60年来全球治疗HBV感染药物进展,即两种干扰素(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7种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克拉夫定(韩国获批),阿德福韦酯、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以及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酯,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用于治疗CHB;以上均是对病毒生命周期的理解和对HBV感染中宿主免疫重要性认知的成果。目前大量研究工作集中在实现HBV感染"治愈"——HBsAg转阴伴或不伴出现抗-HBs以及清除肝内cccDNA。但目前HBV感染的完全治愈尚不可能。从临床角度来看,治疗CHB的终点应该是降低HBV感染相关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即减少肝细胞癌、终末期肝硬化以及因HBV再激活所导致的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血清类风湿因子(RF)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0例HBV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和8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所有患者皆收集于2015年3月~2016年9月一年半时间内,对所有对象的RF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的结果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清RF呈阳性率分别是27.50%、6.25%;两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DNA定量和HBV乙肝e抗原)(HBeAg)检测中,HBeAg阴性与阳性HBV感染者RF阳性率对比无明显差异,HBVDNA阴性和阳性患者血清RF阳性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ALT正常与异常者的RF阳性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HBV感染者的血清RF与其ALT、HBeAg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检测血清RF变化可对临床治疗做出借鉴。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感染 血清类风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市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抗体,对感染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低,可能通过母婴传播以及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乙型肝炎病毒。结论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有效制剂,目前,乙肝发生率低,可坚持现有免疫策略。

  • 标签: 青少年学生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完善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管理内容,并于2017年应用到手术室护理中。比较2016年、2017年手术室护士对乙型肝炎病毒护理内容的了解程度和两阶段手术室护理质量,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7年阶段,本院手术室护士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工作更加重视,且实施更好,护士的了解程度明显提高,与2016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7年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与2016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手术室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进行护理和管理,能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还能有效地遏制交叉感染的发生。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手术室感染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