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方法救治肾癌和巨大肾积水27例,均采用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结果本组27例患者均获成功,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日4-5天,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在消化内镜治疗胃肠息肉过程中对患者并发症和身体指标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间接受消化内镜治疗的64例胃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接受优质护理干预。通过收集和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身体指标如心率、血压等变化数据,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客观评估。结果:实验组在优质护理干预下,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体来说,实验组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为4例,占比12.5%,而对照组为10例,占比31.25%。在身体指标方面,实验组术后24小时内的平均心率为78次/分钟,平均血压为120/80mmHg,均优于对照组的86次/分钟和130/90mmHg。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5天,短于对照组的6天。结论: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优质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消化内镜治疗胃肠息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身体指标,并缩短住院时间。这表明优质护理干预在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神经内镜下经鼻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经鼻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62例,均为我院内科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应用常规手术护理方式治疗(对照组,n=31)与应用针对性护理方式治疗(观察组,n=3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不良反应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手术时长,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长、肠功能恢复时长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经评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51%,低于对照组29.0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神经内镜下经鼻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方式治疗,可缩短病程,显著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究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比较。方法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到我院治疗的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0例,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照组使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肺功能情况以及治疗之后的各项手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用力呼气量以及用力肺活量的变化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以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差异不大,P>0.05,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与对照组患者相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针对肺癌治疗都有疗效,但肺段切除术的治疗优于肺叶切除术,并可以降低手术的患者的伤害,可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结肠息肉发生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含铋剂四联方案治疗14天,留取治疗前、治疗2周及停药1个月后的粪便进行16SrDNA测序,分析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α多样性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与失败组α多样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失败组中,多尔氏菌属序列数升高,双歧杆菌属序列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优势菌群发生改变,致病菌序列数增加和产生短链脂肪酸菌群序列数降低,导致肠道屏障作用减弱,促炎因子增多,炎症水平升高,可能影响根除效果,最终导致根除治疗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