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3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治疗激光周边虹膜切除后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激光周边虹膜切除后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39例(39眼),被分为两组,Ⅰ组须用抗青光眼药控制眼压,Ⅱ组不须用抗青光眼药控制眼压,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和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随访3mo。结果: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3moⅠ组眼压为15.72±3.02mmHg,1/组为16.30±3.81mmHg,两组眼压均比术前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别(P〈0.05)。Ⅰ组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1.64±0.45mm加深至术后3mo的3.21±0.41mm,Ⅱ组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1.92±0.52mm加深至术后3mo的3.18±0.39mm.两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均比术前明显加深,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房角明显增宽。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不仅能提高激光周边虹膜切除后青光眼视力,而且可彻底解除闭角型青光眼的瞳孔阻滞。

  • 标签: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前房角
  • 简介:目的探讨中、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中、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9例(30眼),根据屈光间质情况分成光凝组和冷凝组,分别行超全视网膜光凝或全视网膜冷凝治疗,再结合行巩膜池小梁切除,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0.2±3.65)月。术后所有患者眼痛、头痛症状消失。光凝组16例,17眼,术后14眼眼压控制在21mmHg(1mmHg=0.133kPa)以下,手术成功率82.4%,3眼需加用药物控制后眼压〈25mmHg,术后视力提高8眼(47.1%),15眼虹膜新生血管消退,2眼部分消退,残存数根干瘪的新生血管,冷凝组:13眼,术后10眼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手术成功率为76.7%,2眼需加用药物治疗,1例出现眼球萎缩。术后视力提高3眼(23.1%),11例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2例部分消退。结论超全视网膜光凝或冷凝结合巩膜池小梁切除是治疗中、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超全视网膜光凝 视网膜冷凝 巩膜池小梁切除术
  • 简介: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后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效果。对2003年2月-2008年1月126例(138眼)青光眼小梁切除后浅前房者(37眼)进行回顾性分析。138眼小梁切除手术有37眼(26.81%)发生浅前房,其发生原因有:滤过过强17眼(45.95%),结膜瓣渗漏14眼(37.84%),脉络膜脱离2眼(5.41%),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1眼(2.7%),其它3眼(8.1%)。其中33眼(89.19%)经保守治疗治愈,4眼(10.81%)经前房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使前房形成。青光眼小梁切除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大部分经保守治疗可恢复正常,透明质酸钠在前房重建中效果良好。

  • 标签: 青光眼 浅前房 并发症 治疗
  • 简介:目的报告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眼术后效果.方法收集青光眼合并白内障19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观察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和并发症.结果术后眼压在14~18mmHg之间,平均为(15.26±1.20)mmHg,与术前眼压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视力<0.05者6眼,0.05~0.3者8眼,>0.3者5眼;术后滤过泡Ⅰ型、Ⅱ型17眼(89.47%),为功能型滤过泡,2眼(10.53%)滤过泡不明显;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白内障 小梁切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三联手术
  • 简介:Citation:WangJY,ShaoY,ZhouFX,etal.Clinicalobservationofphacoemulsificationcombinedgoniosynechialysisintreatingabsoluteglaucomaaftertrabeculectomy.GuojiYankeZazhi(IntEyeSci)2014;14(10):1818-1821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小梁切除后绝对期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16例16眼绝对期青光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随访6~12mo,观察眼压、前房深度、术前术后用药种类(数量)、术前与术后1mo焦虑和抑郁状态、眼表症状等情况。结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眼压明显下降。术前眼压平均值35.00±15.43mmHg,术后第1d眼压平均值为12.00±6.69mmHg;术后6mo为15.00±4.26mmHg;术后12mo为15.3±5.2mmHg。术后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P〈0.05)。术前前房深度为1.45±0.19mm,术后增加至3.37±0.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P〈0.05)。术后仅2例患者需用2种降眼压药物,2例患者需1种降眼压药物。术后12mo16例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均有所改善;16例患者眼胀、眼痛等主观不适症状均减轻;所有患者眼球都得以保留,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小梁切除后绝对期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

  • 标签: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术 小梁切除术后 绝对期青光眼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对小梁切除后的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曾行小梁切除的白内障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3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大小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百分比.并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减少265.81个/mm2(11.4%),对照组减少72.88个/mm2(4.3%),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六边形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细胞变异系数之间无差异.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3个月,小梁切除后的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失较正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严重,且恢复慢.因此术前应行角膜内皮细胞检查,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中注意操作技巧,减少对角膜内皮的损伤.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小梁切除术 角膜内皮细胞
  • 简介:目的比较小梁切除后激光断线和可调节缝线两种不同方法调控眼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47例(52眼),其中男性25例(28眼),女性22例(24眼)。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固定缝线缝合,B组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可调节缝线缝合,观察术前术后眼压和术后并发症;比较这两种不同方法调控眼压的疗效;结果小梁切除前A组的眼压为29.5±6.8mmHg,B组眼压为30.5±7.1mmHg,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P〉0.05),术后6个月A组眼压为12.3±5.5mmHg(1kPa=7.5mmHg),B组眼压为13.7±6.3mmHg,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P〉0.05)。术后6个月2A组完全成功率为73.1%,B组完全成功率为8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P〉0.05)。术后浅前房、低眼压和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A组较多,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χ-2=0.02,χ-2=0.02,P〉0.05);结论小梁切除后激光断线和可调节缝线均能有效的调控术后眼压,减少术后浅前房和低眼压等并发症,获得较理想的术后疗效。

  • 标签: 激光断线 可调节缝线 小梁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隧道刀制作双层巩膜瓣并切除层间巩膜瓣的青光眼小梁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46例60眼青光眼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32眼和对照组22例28眼。前者用隧道刀制作双层巩膜瓣,浅层巩膜瓣大小约为5mm伊5.5mm,1/3巩膜厚度,瓣下再做一大小约3.5mm伊4mm的巩膜瓣,1/3巩膜厚度,切除中间层的巩膜瓣,切除2mm伊2mm小梁组织,常规行虹膜周边切除,可调节缝线缝合浅层巩膜瓣,缝合球筋膜、球结膜;后者行常规青光眼小梁切除。结果:术后随访1a,治疗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眼压。术后1,3mo时,两组患者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12mo检查发现,治疗组患者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累积完全成功率分别为90.63%和75%,两组的累积条件成功率分别为96.88%和89.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隧道刀制作双层巩膜瓣并切除层间巩膜瓣的小梁切除降眼压效果好,巩膜瓣厚薄均匀、表面光滑,滤过泡功能维持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少,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青光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隧道刀 双层 巩膜瓣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 简介: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眼结膜瓣不同取瓣位置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80眼)单侧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分为A、B2组,分别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结膜移植,其中A组于眼上方球结膜处取结膜瓣,B组于眼下方球结膜处取结膜瓣。比较2组患者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眼刺激症状、角膜结膜愈合情况,结膜瓣存活情况及术后3个月胬肉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眼刺激症状、角膜结膜愈合情况,结膜瓣存活情况及术后3月胬肉复发情况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眼球结膜下方取结膜瓣与上方取瓣疗效相同。且下方取瓣可避免上方球结膜区瘢痕化,为今后可能的内眼手术留有余地。

  • 标签: 翼状胬肉 自体结膜移植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后并发角巩膜病变的可能原因及相应治疗对策.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3年5月期间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6例(6只眼)翼状胬肉切除后并发角巩膜病变患者的病史、相关检查和治疗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并发角巩膜病变,其中2例发生角膜溃疡,分别为真菌性角膜炎和病毒性角膜炎所致;1例患者胬肉病灶切除位置烧灼引起巩膜变薄、溶解;1例患者术后发生巩膜病变,检查发现免疫指标升高;1例患者术后发生角膜脓肿,检查发现结膜囊G+杆菌阳性;1例患者有高血压,脑梗塞,术后发生角膜溃疡.结论单纯胬肉切除中烧灼过度、全身抵抗力下降、自身免疫功能异常,不规范用药、术后护理不当,是翼状胬肉并发角巩膜病变的主要原因.注重全身因素影响、加强术后眼部卫生护理,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及时复查治疗可避免术后严重并发症.

  • 标签: 并发症 翼状胬肉 切除
  • 简介:目的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移植手术中,通过细致入微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提高患者中的配合程度,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方法通过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44例(44只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移植患者进行规范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观察随访1年。结果治愈42例,复发2例,未发生中角膜穿孔、出血,术后角膜溃疡、结膜肉芽肿、结膜瘢痕甚至睑球粘连、视力下降等并发症,护理效果满意。结论优质的围手术护理,可以更好的护患沟通,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提高眼治愈率。

  • 标签: 翼状胬肉 游离结膜移植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治疗晶状体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晶状体脱位患者92例92眼,采用标准三通道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清除玻璃体基底部及睫状体平部,再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观察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所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超声乳化术 晶状体脱位
  • 简介:目的:分析丝裂霉素C对青光眼小梁切除后眼内压和眼血流的影响,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3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青光眼小梁切除,观察组在中行丝裂霉素C抗瘢痕治疗;术后完成6-12mo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眼压控制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并发症类型有所区别,观察组多发生低眼压和畏光症状,对照组多发生瘢痕性阻塞。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眼压动力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mo,观察组收缩期峰速(peaksystolicvelocity,PSV)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diastolicvelocity,EDV)明显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与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mo,观察组PSV与EDV明显高于对照组,RI与P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患者的术后不良影响时间较短,其长期疗效安全、可靠。

  • 标签: 丝裂霉素C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眼内压 眼血流
  • 简介:目的:探讨巩膜池成形联合小梁切除及羊膜植入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收治的196例276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巩膜池成形联合小梁切除及羊膜植入,对比术后与术前眼压、并发症、房水流畅系数、滤过泡形态。随访3~16mo。结果:眼压术后1wk及1a不用降眼压药物情况下眼压控制在16~21mmHg;并发症:浅前房、低眼压及脉络膜脱离发生率低于10%;房水流畅系数平均0.28Cumm/min.mmHg;滤过泡形态为功能性滤过泡。结论:巩膜池成形联合小梁切除及羊膜植入治疗青光眼降压效果明显,可以有效的抑制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以作为常规手术实施。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 巩膜池形成 羊膜
  • 简介:目的探讨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住的翼状胬肉并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患者132例,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包括一般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出院护理指导。结果多数患者中配合度良好,所有患者均对手术耐受良好,无一例出院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诊术后复发率低。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增加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配合度和耐受性,减少并发症,增加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 护理
  • 简介:目的:比较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parsplanavitrectomy,PPV)与PPV联合内界膜剥离(internallimitingmembranepeeling,ILMP)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伴或不伴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33例36眼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15眼行玻璃体切除(不剥离内界膜);Ⅱ组21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中根据患者病情不同,给予不同的辅助方式,如行硅油填充、C3F8填充、光凝、冷凝等。术后随访3-12mo,以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作为疗效观察指标,并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组15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较术前平均提高0.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P=0.027);Ⅱ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较术前平均提高0.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3,P=0.000);两组间术后视力提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3,P=0.006)。Ⅰ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46.67%;Ⅱ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85.71%;比较两组术后裂孔闭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7,P=0.025)。Ⅰ组视网膜最终复位率91.67%。Ⅱ组视网膜最终复位率94.73%,比较两组患者视网膜复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6,P=0.418)。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可以显著提高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闭合率和术后视力,但对于视网膜的复位率较不剥膜者无明显区别。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除术 内界膜剥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3年3月所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结果34例(36只眼)老年性白内障并发不同程度的翼状胬肉,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翼状胬肉切除及羊膜移植,手术后角膜创面4~5d愈合,无1例胬肉复发,无新生血管生长及瘢痕组织增生现象.术后视力33只眼视力>0.3,脱残率91.7%.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是安全有效的,可操作性强.

  • 标签: 翼状胬肉 白内障 超声乳化 羊膜移植 联合手术
  • 简介:<正>临床上脑膜炎常见,但同时合并化脓性眼内炎,并首诊于眼科少见,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患者张×,女,49岁,农民,因头痛、发热、恶心呕吐5天,左眼疼痛、视力下降2天,于1996年7月8日收住院。5天前,病人无明显诱因地出

  • 标签: 化脓性眼内炎 脑膜炎 恶心呕吐 视力下降 玻璃体切割术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