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急救护理学是护理学科的重要分支,也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率、减少伤残、促进康复及提高生命量为目的,研究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护理和床质量管理的一门综合学科。急救护理学确定了急救护理实践的角色、行为和过程。它已经成为护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专业。社会大众对医疗的关注促进医疗模式的转变,急诊医学在医疗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为了改善急诊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专业、全面、人性化的护理服务,需要注重培养和使用急诊专科护士。本文介绍了培养和使用急诊专科护士的重要性,对我国急诊专科护士培养与使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解决策略。
简介:目的本文讨论了用口语交流的听障儿童语言发展效果评估的最新实证。方法研究强调,语言评估须足够具体,才能捕捉到细微的词汇及语法缺陷。"普通话听力理解和表达能力标准化评估"(DiagnosticReceptiveandExpressiveAssessmentofMandarin,DREAM,译为"梦想")抓住儿童普通话习得的核心特征,是基于中国大陆地区的普通话儿童来建立常模的综合性的语言测试,可以测量中国大陆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的语言技能。声音和图片通过平板电脑呈现,答案以触屏的方式进行记录,减少了人为差异,使操作更加标准化。结果本文报告了DREAM的题目设计、信度和效度研究等内容。试验研究显示,该测试可提供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详细信息。测试可提供诊断儿童具体语言发育缺陷的报告,用来指导康复计划的制定,使更加个性化的康复干预成为可能。结论DREAM是转化科学的成功范例——把科研结果从语言习得的循证研究转移到临床评估和干预康复的应用领域。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综合性普通话语言测试将推动中国听障儿童干预和康复的效果评估研究。
简介:目的通过对566例2-6岁听力障碍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韵母识别能力的康复效果跟踪评估.分析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年龄、性别、康复时间对韵母识别能力康复效果的影响.探讨听障儿童韵母识别能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方法本研究采用全国聋儿康复系统通用的《听障儿童听觉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中的韵母识别词表进行听觉能力评估。采用人工耳蜗植入年龄、性别、康复时间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因变量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韵母识别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韵母识别能力随康复时间延长,韵母识别率显著提高(P〈0.001);康复时间和儿童年龄对韵母识别能力的交互效应显著(P〈0.001),年龄越小的儿童进步越大;儿童性别对韵母识别能力的主效应不显著(P〉0.05)。结论人工耳蜗术后韵母识别能力随康复训练时间的延长快速发展,年龄越小发展越快;听觉强化训练时间至少要经过12个月,韵母识别能力才能相对稳定,对于2岁年龄组听觉强化训练时间要超过1年。
简介:目的通过评估健听儿童的言语识别能力,修订听障儿童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能力的评估标准。方法采用听觉语言识别能力评估词表分别对300名健听儿童进行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能力评估,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能力评估标准进行修订。结果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2岁1个月~2岁12个月健听儿童的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率都低于90%,3岁以上健听儿童的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率均≥90%。结论①制定了2岁听障儿童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能力评估标准。②对于3岁及以上各年龄段听障儿童可以用实际测试得分代表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能力。
简介:目的了解聋儿对声调的识别能力,以指导聋儿的言语康复训练。方法将受试对象分为3组:人工耳蜗组、助昕器组和对照组。人工耳蜗组和助昕器组均为双耳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患儿。人工耳蜗组43例,其中男20例,女23例,人工耳蜗植入年龄在2.5~7岁;助听器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对照组28例为听力正常儿童,男13例,女15例,年龄3~6岁。测试3组儿童对单音节词声调、扬扬格词声调的识别能力。结果人工耳蜗组对单音节词、扬扬格词声调的识别能力显著优于助昕器组(P〈0.01),但弱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不同的听觉干预手段对聋儿声调识别能力有影响,人工耳蜗对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儿童较助昕器有更好的声调识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