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72岁,因"语言不能、右侧肢体无力2个月"于2015年10月8日入院。患者于2015年8月18日13时午饭时突发神志不清,伴呕吐胃内容物,非喷射,具体量不详。同时伴有视物不清,言语不能,右侧肢体无力等症状。家属将其送至当地医院,急查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未见明显异常,经对症治疗后于当晚19点30分神志转清,症状缓解,呼其名有目光对视,但仍言语不能。

  • 标签: 旋律发音治疗 治疗性演唱 运动性失语 汉语普通话
  • 简介: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了解内皮细胞对不同缺血时间的耐受.方法SD大鼠53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线栓并环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冠状面按A、B、C、D、E5等分切脑,取C片脑组织TTC染色定位边缘区.取D片常规脱水、透明、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B片取缺血周围区和中心区脑组织,经固定包埋,半薄切片1μm,超薄切片.JEOL100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光镜下:缺血3h可见神经毡疏松,小血管周围水肿,缺血12h再灌注3h可见缺血中心区小动脉破裂出血.电镜下:缺血3h可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核肿胀,胞浆内胞饮增加,星形胶质足突层空泡化呈+;缺血3h再灌注3h中心区足突层空泡化呈(++),边缘区呈(+++);缺血6h再灌注3h可见内皮紧密连接开放,足突层空泡化呈(+++);缺血12h再灌注3h后胞饮明显减少,线粒体肿胀也少见,但紧密连接开放增加,足突层空泡化呈(+++~++++).结论内皮细胞在缺血3h即可发生明显的结构变化,缺血6h可见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开放,缺血12h后可发生出血性转化,出血转化多发生于再灌注后的缺血中心区.

  • 标签: 脑缺血 耐受性 内皮细胞 超微结构
  • 简介:目的评价成人骨髓源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安全.方法对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上清分别进行无菌试验、支原体检测、热原质检测和异常毒性试验.结果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上清经培养无细菌和真菌生长,PCR检测未扩增出支原体的特异性片断,培养上清的热原质含量符合规定的限度,进行异常毒性试验的动物在观察期内未出现局部和全身异常反应.结论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体系中不含有对人体移植具有潜在危害的因素,整个培养流程和培养体系是安全可靠的.

  • 标签: 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 培养上清 体外培养 热原质 支原体检测 无菌试验
  • 简介:目的对ICU病房及各科需使用呼吸机治疗的中枢呼吸衰竭和周围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和转归进行比较。方法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使用有创呼吸机治疗的全部226例患者分为中枢呼吸衰竭和周围呼吸衰竭两组,回顾分析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及机械通气治疗后的转归。结果中枢呼吸衰竭患者120例,机械通气的平均时间为(9.1±19.3)d,周围呼吸衰竭患者106例,机械通气时间为(5.4±10.9)d,P=0.038,前者死亡率为50%,后者死亡率为21.3%,P〈0.005。结论与周围呼吸衰竭患者相比,中枢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长、死亡率高。

  • 标签: 机械通气 中枢性呼吸衰竭 周围性呼吸衰竭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腔隙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血脂水平,探讨它们在老年腔隙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78例老年腔隙脑梗死患者(腔梗组),与72例无腔隙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抽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TC/HDL-C比值,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在老年人腔隙脑梗死患者中TG、TC、LDL—C、TC/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TBIL、DBIL、IBIL、HDL-C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TG、TC、LDL-C水平,TC/HDL—C比值升高,TBIL、DBIL、IBIL、HDL-C水平降低与老年人腔隙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老年腔隙脑梗死患者存在胆红素和脂质代谢紊乱,胆红素和脂质代谢紊乱参与了老年腔隙脑梗死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 胆红素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 简介:偏头痛和眩晕是神经科临床的常见症状,有证据表明,与偏头痛相关的复发性前庭系统症状是一种独立的临床病症。偏头痛是以发作严重头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慢性病症,一些患者常伴有神经系统先兆症状。偏头痛患者常伴有前庭系统症状,其表现程度不等,既可以是明显的眩晕,也可表现为头晕、站立不稳、不能耐受头部活动等特异性较低的症状。

  • 标签: 偏头痛患者 眩晕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临床病症 常见症状 系统症状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女性,54岁。主因发作左侧肢体无力、言语含糊10h,于2010年7月14日入院治疗。患者于发病当日凌晨3:30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言语含糊,无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无意识障碍,症状持续约10min后完全缓解,至清晨4时再次发作2次,每次3~10min。至外院就诊时再次发作,

  • 标签: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内囊 病例报告
  • 简介:1986年Lugaresi首先报告一53岁男性病人,以进行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失调为主要症状,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剖检证实丘脑神经细胞大量丧失,命名为致死性家族失眠症(fatalfamilialinsomnia,FFI).目前,已有意大利、法国、英籍美国人、德籍美国人、丹麦及爱尔兰人和日本人患有FFI,中国尚未见报告,因此,临床工作中必须密切注意.

  • 标签: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遗传学
  • 简介:脑血管反应(cerebrovascularreactivity,CVR)的评估对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目前CVR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单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氙计算机断层扫描(Xenoncomputedtomography,氙CT)、灌注成像、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及近红外光谱分析等。常用的激发试验包括吸入混合浓度的CO2和静脉注射乙酰唑胺以及改进的屏气等。本文对脑血管反应的主要检测方法做一简单综述。

  • 标签: 脑血管反应性 脑血流量 氧摄取分数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1岁。主诉发作四肢无力5年、加重2个月,于2008年9月23日入我院治疗。患者5年前出现发作四肢无力,以饱食或剧烈运动后明显,多于午后发作,呈对称,可于1~2h内由轻微无力发展至无法活动或下肢仅能略抬离床面,同时伴肌肉酸痛,严重时伴呼吸困难,无复视、构音障碍及吞咽困难,无四肢麻木,无心悸、恶心、呕吐、腹泻,大小便正常。外院检查血清钾2.70~3.00mmol/L(3.50~5.50mmol/L),诊断“低钾血症”,经静脉补充钾离子(具体不详)后症状改善。平时口服10%枸橼酸钾10ml(3次/d)。

  • 标签: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病例报告 患者 临床治疗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33岁。额部摔伤10余年,额顶部囊包块5年余,平卧和低头时出现,抬仰头时缩小或消失,压迫双侧颈静脉肿物复又出现。近两年囊包块面积渐增大,由额顶发际外发展至眉间,低头时有明显胀痛感,囊包块无搏动感,可压缩,头颅CT提示额部囊性病变;局部额骨较薄。

  • 标签: 复合性颅骨骨膜窦 临床表现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有助于高血压脑出血(HICH)预后判定及治疗方案选择的评估方法.方法根据HICH出血量、出血部位及血肿破入脑室情况三者之间与预后的关系,提出一种用计分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方法.结果依本计分法,时260例HICH病人的计分进行分组,并将各组病人计分的均数与病死率行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r1=0.9757,r2=0.9973),经相关系数显著检验(P<0.0005),相关关系非常显著.在非手术组与手术组病死情况比较中,计分61~100组,手术组疗效优于非手术组,两组间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X2=5.67,P<0.05).结论计分法能较客观地反映HICH病人的预后,并在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计分法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 预后 相关性 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131)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甲巯咪唑片治疗,观察组予以^(131)Ⅰ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干预前后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水平、血清降钙素(CT)、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低钾发生情况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2组患者干预前FT3、FT4、TSH、TPOA、TGAb、CT、PTH、BG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FT3、FT4、TPOA、TGAb、CT、BGP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TSH、PTH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FT3、FT4、TPOA、TGAb、CT、BGP水平低于对照组,TSH、PT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钾发生率(26.00%)显著高于对照组(4.00%),复发率(16.00%)显著低于对照组(54.00%),睡眠障碍发生率(12.00)显著低于对照组(42.00)(P〈0.05)。结论:^(131)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可显著降低血清CT、BGP水平,升高血清PTH水平,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及睡眠质量,降低复发率,疗效确切。

  • 标签: ^131Ⅰ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 睡眠质量 甲巯咪唑片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瘤和非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差异.方法对同期发现的非动脉瘤SAH16例与动脉瘤SAH11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入院时意识状况、HuntandHess分级以及头颅CT扫描、并发症及预后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非动脉瘤SAH与非动脉瘤SAH相比,前者临床症状轻,无局灶神经体征,16例中仅有2例出现意识障碍(12.5%,2/16),93.75%(15/16)患者HuntandHess分级为Ⅰ、Ⅱ级,Franz量化为(7.2+3.2)分.结论非动脉瘤SAH,尤其是非动脉瘤中脑周围SA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出血模式,临床过程轻微,并发症少,预后良好.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小鼠脊髓源神经干细胞与纹状体源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增殖特点,比较两种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发育时期上的异同,寻找更有利于脊髓损伤修复的种子细胞。方法利用显微解剖、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在孕14d小鼠的胎鼠的脊髓及纹状体中分离培养具有单细胞克隆能力的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克隆细胞的神经巢蛋白(nestin)抗原和诱导分化后特异性成熟神经细胞抗原的表达,并比较两种来源的干细胞在培养及分化方向上的异同点。结果从胎鼠的脊髓和纹状体中成功分离出神经干细胞,两种来源的干细胞均具有连续克隆能力,可传代培养,表达nestin。脊髓血清诱导分化后脊髓源神经干细胞8.tubulinⅢ阳性细胞(13.5±0.8)较纹状体源神经干细胞(17.4±1.1)减少,而nestin、GFAP阳性细胞明显增多(45.7±0.3vs539.2±1.2;25.2±1.3vs18.8±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细胞增殖特点和分化结果的区别,证实纹状体源神经干细胞更适合用于移植修复脊髓损伤。

  • 标签: 纹状体 脊髓 神经干细胞 细胞培养
  • 简介:目的总结伽玛刀治疗顽固颞叶内侧癫痫后放射脑水肿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对治疗及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eksellC型伽玛刀治疗51例顽固颞叶内侧癫痫,根据癫痫发作特点、脑电图、PET—CT、MRI进行致痫灶定位。颞叶外侧皮质靶区边缘剂量10-12Gy,等剂量曲线40%-60%;加行同侧海马、杏仁照射,边缘剂量16—24Gy,等剂量曲线50%。结果随访时间18-96个月.平均66.7个月。出现放射脑水肿表现45例,占88.2%;均发生在颞叶内侧。21例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4例症状严重者需住院行静脉注射治疗。术后1年为放射效应高峰期,随时间延长,放射急性反应的MRI表现均得到改善,部分出现脑局部萎缩。4例严重放射脑坏死病人均为WieserⅠ级者:5例Ⅴ级和Ⅵ级病人中仅1例出现放射脑水肿反应。结论伽玛刀治疗顽固颞叶内侧癫痫后出现放射脑水肿甚至放射脑坏死,均为正常的治疗反应,其与癫痫控制效果密切相关;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预后良好。

  • 标签: 放射外科手术 癫痫 颞叶 脑水肿
  • 简介:皮质发育障碍(malformationsofcorticaldevelopment,MCD)是一类神经发育不良疾病的总称,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局灶皮质发育不良(focalcorticaldysplasia,FCD)和结节硬化(tuberoussclerosiscomplexes,TSC)是最常见的伴发药物难治癫痫的两类MCDs,具有相同的病理学特征,也是研究MCD致痫机制常用的疾病模型[1]。皮质发育障碍是难治癫痫的重要病因之一。

  • 标签: 皮质发育障碍 痫性放电 难治性癫痫 发育不良 tuberous CORTICAL
  • 简介:目的研究孪生子患单纯型遗传痉挛截瘫(HSP)的临床特征与卵型鉴定。方法对一对患单纯型HSP孪生兄弟的临床特点和症状进行分析并跟踪随访,同时作孪生子卵型鉴定。结果(1)孪生子均缓慢起病,步态不稳,下肢笨拙,上下楼困难,逐渐发展为双下肢痉挛不完全截瘫;(2)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Ⅳ级,腱反射亢进,髌、踝阵挛阳性,Babinski征阳性,屈性病理反射阳性;(3)16个STR位点的等位基因均相同,提示为同卵双生。结论孪生子同患单纯型HSP的临床特点与一般HSP无异,作16个STR位点的PCR可快速、准确地鉴定孪生子的卵型。

  • 标签: 孪生子 卵型鉴定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 简介:目的:研究非器质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方法:选取非器质失眠症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睡眠正常者8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评估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多导睡眠监测检查患者睡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SQI(2.35±0.14)分、入睡时间(2.55±0.45)分、睡眠时间(2.36±0.19)分、睡眠效率(1.89±0.29)分,87例失眠症患者中,阴虚质18例、血瘀质30例、气郁质32例。上述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多导睡眠监测数据存在明显异常。结论:非器质失眠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以阴虚质、血瘀质、气郁质居多,患者睡眠质量差,需对症治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 标签: 非器质性失眠症 睡眠质量 中医体质类型